吴文化—人物春秋—国画大师董欣宾浅识
时隔10天,也就是2002年12月26日,在南京博物院,由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省美协、书协、《江苏画刊》以及无锡市文化局、无锡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为期 两个月的“大师的苦旅———董欣宾艺术人生回顾展及研讨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生以及与会人员对董欣宾的作品、为人和他对社会、艺术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他对国画艺术的贡献已不亚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等大师。
董欣宾,1942年出生于无锡市张泾镇,14岁拜秦古柳为师学习中国画,17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习西画,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 成为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的山水画研究生;1982年分配到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研究和创作,并任理论工作室主任,1994年被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董欣宾一生坎坷,种过地、做过工、练过武、当过兵、从过医、辗转南北,直到成为刘海粟的山水画研究生后,才算真正找到了他灵魂的寄栖之地。他读研时勤奋 好学,潜心钻研。毕业论文《中国画点与线的内结构解析》和代表作品《江南杂树》在《美术丛刊》等报刊一发表,立即引起画界的关注。1982、1985、1986 年他先后在南京(2次)、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全凭作品实力引起轰动。刘海粟看了他的画后评价:“此人前途未可量也”;著名老画家何海霞也预言:“二十年后横行天 下,大江南北无出其右。”董欣宾经过近20年的艺涯拼搏,其理论、作品很快步入了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
1985年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写就了4部划时代的中国美术史理论专著:
《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中国绘画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等这些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体系性、独有建树的理论著作。专 家学者对董欣宾在美术理论方面的贡献,普遍认为在石涛、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刘海粟等一代人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发展。
董欣宾还在笔墨上、从艺实践中有突破性的成就。他十分注重中国画的线条运用和水墨色彩上的创新,他笔下那富有弹性、深具内涵的线条,再一次拉出了中国画 历史性的革新。传统的“十八描”是一种程式的控制,而董欣宾先生的“一根线”则是意识控制,是理性与心理体验相结合的产物。传统的线,重点表现的是空间;而他的 线,重点表现的是时间和速度的正确把握,后被专家学者命名为“董氏线性绘画”。其1982年的作品《霜天寥廓一青松》,是他第一次以线性绘画艺术在四川乐山创作 完成的。画幅上一棵顶天立地的青松,全是靠线来表现的,既用了“飞白”,也用了所谓的“剑脊”和“圆柱”,充分体现了松之精神。还有以后创作的一批作品如:《衡 阳归雁》、《秋意》、《四高士图》、《春牛图》、《金碧深秋图》等,都是线条运用和水墨色彩应用绝佳的代表作。80年代中期“董氏线性绘画”的形成和发展,确立 了董欣宾在国内乃至国际文化事业中的地位。在国内,他被誉为中国画“南线”画风的领袖人物,公认为传统绘画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最具活力的实力派、大师级画家。在国 际上,他被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评为世界杰出人物(终身有效编号为500-282),并授予了蓝宝石勋章。
综观董欣宾先生的作品,不难看到他的显著特点:从70年代的灵秀,到80年代的狂怪,到90年代的老辣,到新世纪的返朴归真,是一个不断蜕变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