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画家王大氵蒙浅识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7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画家王大氵蒙浅识,今年仲春,无锡阳山桃花节时,作为无锡阳山人的著名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特地寄来

   今年仲春,无锡阳山桃花节时,作为无锡阳山人的著名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特地寄来了贺词。我向钱老电话问安。钱老对我说,提到赏花,我想起一个善写花草的无锡画家,叫王大氵蒙,在江南大学教国画,你们同在无锡,可以多交往交往的。

  其实,王大氵蒙在我心中早已是神交了,我的熟识大氵蒙,是从他的画开始。十多年前,我读到大氵蒙的画作时,觉得他的画路子很“野”。以后随着对他画作的熟悉,读出了他特殊风格中的特殊语言,觉得他的艺术取向更多是平静、高远、淡泊、幽雅。

  大氵蒙在当今画坛上是以画鱼著称的,而他笔下的鱼,不仅是游动着的活跃着的鱼,更是情感化了的、拟人化了的鱼。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深造时,曾有一组系列作品———《度鱼册》,画作分别取名为《藏》、《窥》、《幽》、《食》、《争》、《爱》、《欲》、《淡》,简洁的笔墨,使鱼的各种神态跃然纸上,让人觉得,这不仅是有生命的鱼,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灵性的鱼。毕竟是太湖边成长起来的画家,通过一条条游鱼,我们可以读出太湖的神韵,读出江南的灵秀,也读出了他艺术追求的轨迹。

  正届知天命之年的王大氵蒙自幼习画,七十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幼年曾跟祖父学习木工,该是他雕塑艺术的萌芽。十多岁时,从临摹铜版画入手,走上了从艺道路。他画作的基础一开始就出自水乡生活的感染,有着明显的江南的灵秀。他研习了八大山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人的画作,研习了元人果蔬的画法和倪云林山水的构思。

  从中国城市雕塑研究班研习归来,大氵蒙心里突然萌动起搞一把雕塑的冲动,也就冲动出他的一个雕塑作品展。同行们直率地告诉他,雕塑最重要的是让作品具有雕塑语言。大氵蒙的雕塑,应该说技法是圆熟的,但他平时作画,艺术的载体是纸,是平面的;而雕塑的载体是泥、是木、是铜,是立体的。艺术门类不同,艺术评价的角度也不同。

  于是大氵蒙更深刻地读懂了自己,他的性情、生活经历、气质都决定了,他的艺术方向是画出江南来,要画出江南的神韵,画出江南的情趣,画出一个江南人的自我来。于是,花卉果蔬、鸣禽水草、四季时鲜、虫鱼藤蔓,一幅幅江南小品带着生命,带着语言,在大氵蒙笔下涌现了。对他的画,钱绍武先生作了如下赞许:一个瓶子几枝花,几块石头两条鱼,可说司空见惯,毫无出奇之处。但其实,重要的不是画了花和鱼,而是表现了一种闲在、宁静的心情。这是一种只有摆脱了排挤欺压、钻营吹拍等等丑恶怪圈才能获得的超脱……就是看穿了一切荣华富贵以后的人生态度,这的确是一种思想的升华。的确,王大氵蒙的画给人以一种空灵,一种文人画所特有的清淡,使人如坐竹露荷风之中而俗虑自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国画大师董欣宾浅识
2002年12月1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董欣宾艺术人生追思会暨作品捐赠仪式”上,无锡市有关领导明确表示,董欣宾故居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时隔10天,也就是2002年12月26日,在南京博物院,由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省美协、书协、《江苏画刊》以及无锡市文化局、无锡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大师的苦旅———董欣宾艺术人生回顾展及研讨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生以及与会人员对董欣宾的作品、为人和他对社会、艺术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对国画艺术的贡献已不亚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等大师。董欣宾,1942年出生于无锡市张泾镇,14岁拜秦古柳为师学习中国画,17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习西画,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的山水画研究生;1982年分配到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研究和创作,并任理论工作室主任,1994年被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董欣宾一生坎...
· 吴文化—人物春秋—明代大画家王绂
明代的王绂(136-1416)是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字孟端,号友石生,无锡人。王绂小时候勤奋好学,10岁能诗,15岁就游学于邑庠(县乡学)。永乐初年,因为善书法,他被荐入文渊阁,参加《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永乐十年(1412年),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内阁中缮写文书的官员)。永乐十一年和十二年,他两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北巡,创作了著名的《燕京八景图》。永乐十四年(1416),在北京官邸病逝,墓葬惠山西面的钱桥。后人在惠山五里香塍建造王孟端公祠,来纪念这位明代画家的“开山手”。王绂的墨竹画得特别好。他吸收宋元画竹之长,并得到石室先生、梅花道人的遗法,又独辟,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墨竹,随意挥洒,气势纵横,清翠挺劲,更添逸趣。董其昌称其墨竹是“国朝开山祖”。王绂画竹的成就,对明朝一代影响非常深远。王绂的山水画也很出名。其水墨淋漓学吴仲圭,层峦叠嶂学王叔明,古木茅亭则学倪云林。他吸收前代画家水墨画法的...
· 吴文化—人物春秋—画家马大小记
川蜀山奇人奇。陈子庄先生的高足马大马癸先生乃当今画坛奇才,其年龄六秩有一,曾随蜀中方少渊先生习书、从陈子庄先生研画、跟谢慕沙先生攻诗文、词章、哲学,可谓名师出高徒。其性坦率耿直、诚恳厚道、宽博大度;为艺笔墨酣畅雄肆、意趣独具,蕴含真善美、重大拙。观大马癸师之作,个性鲜明,有“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之审美通感。其身处蜀都,于吴域地隔千里之遥;又行踪无定,远避市嚣,隐迹湖山,虽交通便利而行踪难测;惜乎不能随其左右,诚可恨叹!大马癸师数年前二游无锡,予有幸得识先生,侍陪左右旬日;后予又与同事数人,赴蜀之蓉城游览,蒙先生悉心照拂,盛情款待,其乐融融,亲密无间。先生不计辈份,抽暇与予通函数十过,毛笔书写,情词恳切,或叙近况、或言心得、或嘱画技,或惠墨宝,以恩重如山,情深似海颂之,也不能说言过太甚。大马癸师三次来锡时,余竭力介绍给乃师许墨林先生,许师遂与之订金石芝兰之交,许师为其写文发表于无锡日报文...
· 吴文化—人物春秋—元代大画家倪瓒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又别号朱阳馆主,无锡人,家住无锡梅里祗陀寺牗无锡东亭云林村,俗称长大厦牘。倪瓒幼年丧父,赖其兄昭奎教养,励志求学,诗、词、书、画无一不精。特别是画,现今尚保存着他的遗作《六君子》、《雨后空林》、《江岸望山》、《渔庄秋霁》等作品。他的画画出了祖国河山的神秀,抒发其内心对美的追求。倪瓒是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的画以笔老墨枯、简约取胜。特别是他晚年遁迹太湖的作品,笔墨简中寓繁,似嫩实苍,颇得湖山真意,至为可贵。提到倪瓒书画的成就,就不得不介绍造就他的处所——“清阁”。据传为了培养书画的灵气,特建造了一座三层方形的建筑,取名“清阁”。阁中藏书数千卷,皆出自他亲手勘定。古鼎法书、名琴奇画,分陈左右,四时花卉萦绕。阁外四周竹林苍翠,古木参天,蔚然深秀,环境清幽,远望宛如云林,这大概便是倪瓒别名“云林”的缘故吧。至正初年(1341)社会尚算安定,可是倪瓒...
· 吴文化—人物春秋—江南老画家吴观岱
吴观岱,字念康,号清翁,晚号江南布衣。无锡人,1862年出生于贫寒家庭。他少时家境很穷,为了生计,父亲送他去一家酱园店当学徒。他很不乐意,学了没多长时间,就偷偷地溜走了。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一怒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后来,一位好心的姓顾的人家收留了他,先劝他听从父意去当学徒,他执意不肯,后给他几张国画叫他临摹,他高兴极了,将几张国画临摹得惟妙惟肖。姓顾的认为他绘画很有天才,遂与他父亲联系。父亲却因为家境贫困不同意他去学画。后经叔父从中调解,学费由叔父承担,父亲才勉强答应。吴观岱便从无锡画师潘锦学画。吴观岱善绘仕女,所绘人像能得其神韵。无锡人家凡有丧事,往往要请他为死者画像。一次,无锡有一位姓蔡的钱庄经理找到吴观岱,要他绘一幅大型人物画。他一挥而就,画得栩栩如生。钱庄开张那天,吸引了很多人观看,都夸吴观岱画得好。当时,无锡的名士廉泉南湖看后也十分惊奇,觉得吴观岱是个人才,便邀他到家作客。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