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遥觅诗魂说尤祠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3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遥觅诗魂说尤祠,无锡在古代出过多少部省级高官,我缺少研究。然而对那些为中华民族进步作出贡献又

   无锡在古代出过多少部省级高官,我缺少研究。然而对那些为中华民族进步作出贡献又在园林中留下踪迹的,却比较关注。去年10月,省政府公布“惠山古镇祠 堂群”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紧靠二泉庭院南侧的“尤文简公祠”,是首批入围的9座祠堂之一。该祠的祀主,是南宋绍熙年间被光宗赵忄享任命为礼部尚书的著名诗人 尤袤,所以忍不住要说说尤祠。

   尤袤,字延之,一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号乐溪,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生于无锡太湖之滨的开化乡许舍。尤袤少年时即有“奇童”之誉,22岁时考 中进士,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长期担任中、高级官员,是位爱民勤政、正直、有主见和远见的清官,晚年以金紫光禄大夫的荣誉头衔告老回乡。尤袤逝世后, 在嘉定五年(1212年),皇帝赐予谥号:文简,葬于无锡西郊西孔山(今梅园后面附近)。尤墓今存,2002年与尤祠同批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我们敬仰尤袤,尤其赞赏他在文化上的重大建树:作为诗人,他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号称南宋“中兴四诗将”,尤袤居“四家之冠”。只是其诗作《梁溪集》 和《遂初稿》,在他逝世20多年后毁于火灾,虽经后裔“掇拾残剩”,今天我们所能读到的已属“片羽一鳞”。作为藏书家,他曾积藏书至3万余卷,这些书后来与他的 诗稿同毁于火,所幸其据此所编《遂初堂书目》,因有钞本流传在外,却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早期版本目录学的重要文献。

   作为学者,他是宋儒理学传人、东林书院在宋代的创始人杨时(龟山先生)的再传弟子;而尤的学生蒋重珍,则是无锡古代所出5名状元中的第一位。

   尤文简公祠始建的确切年代,待考。但在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无锡知县王镐撰写的有关惠山祠堂的告示中,已名列其中。而现存尤祠建筑,则是他的二十 五世裔孙尤桐在清末民初所重建,当时有房屋4进。1959年扩建锡惠公园时,因重新构筑“愚公谷”小区,尤祠的前面两进被拆除,保留了享堂“遂初堂”、祠楼“万 卷楼”,以及堂楼之间的天井和其中的“遂初泉”。又利用旧房的构件,建造了飞檐翘角的三楹“锡麓书堂”,并新建“垂虹”长廊,将书堂与二泉庭院相连接,使垂虹廊 与尤祠之间形成了花木优雅的院落。

   善待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多一份对于古人的尊重和理解,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正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每一个无锡人的职责和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
尤袤,字延之,又字季长,号遂初居士,宋靖康二年(1127)出生于无锡西乡许舍一书香门第。祖父尤申,父亲尤时亨均擅长治史作诗,这对尤袤的成长极有影响。据说他5岁能诗,10岁有神童之称,15岁就以诗赋闻名于世。尤袤于绍兴十八年(1148)考中进士,时年21岁。不久就被任命为泰兴县令。在任上颇有政绩,他敢于为民请命,革除弊政,废除苛捐,减轻百姓负担,深受百姓爱戴。尤袤一生最喜藏书,有“藏书橱”之称。他的藏书楼,据当时有人估计总有三万卷以上,其中很多是珍本、善本。他的好友陆游为尤袤的藏书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异书珍刻堆满屋,欠身欲起遭书围”,足见其收藏之丰了。可惜在他去世后21年,“乐溪居”遭到大火,这藏书楼也就付之一炬,如今仅剩下我国最早版本目录——《遂初堂书目》。现在无锡惠山南侧有一处建筑上悬挂“万卷楼”、“遂初堂”匾额。其实这里并不是尤袤当年所建的“遂初堂”、“万卷楼”,而是他的后人纪念尤袤的...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绿叶情结》诗集
从小在太湖镇长大的浦学坤是一位至情至性艺术气质很浓的诗人,具有异常旺盛的创造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诗集《太湖魂》以来,接连出版诗集《海眼》等,近来又向人们展示新诗集《绿叶情结》。读完全集,在当代物欲喧嚣和消费泡沫泛起,对浦学坤诗人能“守护着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守望着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笔者对其深表敬意。浦学坤的诗源于生活,都是有感而发,动情而作。诗人写《老屋的童话》,写《少年人生》,写故乡、人生,写《青春岁月》,写《绿叶情结》,远走欧陆,近走浙皖,仰写名人,俯描众生,从古到今,独特发现现之笔端,多彩生活呈于纸上。“缪斯的眼睛/……却点亮了诗心。”《光明的尾巴》“生命就是燃烧/……最壮美是闪烁在风里的舞姿。”《烛光》诗,来源于生活。正如他的诗话说:“你也许不熟悉我,但可以从我的诗中找到我的人影。”是的,诗必须与人民共鸣才有生命力,诗必须是时代的回声才有震撼力。浦学坤把写诗与生活、与事...
· 吴文化—人物春秋—古镇南浔说二张
浙江湖州市,是长江流域原始文化———良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镇南浔正在其中。南浔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江苏吴江市交界,古镇人口近5万,列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南浔文化悠久,人才辈出,名胜古迹甚多。明万历年间至清代中叶,为古镇经济繁荣鼎盛时期,近百余家丝商巨富,都有深院大宅。如今,除了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颖园等外,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居,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都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秋阳正丽,秋光正好,我们一群对寻古访旧有兴趣的人,结伴至南浔探访二张的故居。南浔豪富颇多,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之称。豪富张颂贤就是“四象”之一。传到第三代,有两孙子,都是大有出息的人。两孙系堂兄弟,堂兄张石铭(1871—1927),堂弟张静江(1877—1950)分家后分别建起了巨宅。张石铭建的巨宅称懿德堂,位于南西街;张静江建的是尊德堂,位于东大街,两宅遥遥相望。这两座巨宅...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古迹寻踪—胡瑗古祠觅遗踪
惠山多古祠。在风景如画的二泉庭院东侧,清末民初,尚有一区保存完好的胡园,即崇祀宋初三先生之一的教育家胡瑗的祠堂。据大清《祀典》载,胡园系顺治年间胡氏后裔胡世昌所捐,并经官府批准建祠,春秋二次官祭。康熙南巡时,为祠御书“经术造士”匾。雍正七年,准用库款修葺,地方官负责保护。乾隆二年奉旨重修。乾隆南巡时,邑令又集资重修。祠有厅堂三进。第一进供胡瑗塑像,二进设神位,三进藏书室。晚清时,邑人杨抡诗咏胡园:“丹桂香中金粟毯,胡园茶室更清幽;半池秋水一轮月,曾照当时十二楼。”十二楼为邹园愚公谷故址。至民国初的《惠山新志》,还记述祠中有天钧楼、仰止堂,对山精舍,云外天香阁等,假山池沼花木齐备,山高谷深,佳趣盎然。上纪50年代末,残祠改筑为滨湖山馆,其间池石假山依旧,桂花更盛,让更多游人来此感受蟾宫折桂的梦想。胡瑗(993-1059)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是位传奇式人物。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故称“安定先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