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悼念唐原道先生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6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悼念唐原道先生,著名画家唐原道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艺坛失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

   著名画家唐原道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艺坛失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而深感惋惜。著名书画家赖少其曾题赠“当真”二字为先生斋名,瞻顾先生一生,画如其人,人画尽在“当真”中。先生的一生就如一幅淡墨浅出,于轻灵飘逸中见自然;重彩匀纳,于妍秀艳绚中求真谛的工笔长卷。

   先生生于1909年,无锡前洲西塘人。早年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张玉良主修西画。1928年毕业后先后在无锡师范、淮阴师范任教,并在无锡美专任西画系主任。在悉心艺术教育的同时,研习中国画,与著名画家钱松岩一起师事江南名画家胡汀鹭先生。凭着扎实的西画功底,以工笔重彩为毕生探索重点,反复浏览故宫藏画,潜心钻研宋元画风,从临摹历代名画入手,通读画史典籍,出入中西,融通古今,寻求不背传统法度而又拓展视野,鉴洋而不见洋,汲古而不泥古,以民间绘画之鲜明,西洋绘画之丰满,文人绘画之儒雅三者合参,创造出生机蓬勃、卓尔不群的清新风格。无锡艺坛巨擘,已故秦古柳先生感赞先生,“君子清白,作画聪明洒脱,善于融合中西,化悟古今,就工笔界论,北可不让(于)非,南亦可与陈之佛相嬗递”。

   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作品屡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获褒奖,部分作品被国家美术馆、博物馆及国外友好城市收藏,作品入选《当代中国书画名家宝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选集》、《世界华人艺术家博览大典》、《中国美术全集·国画卷》、《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集》、《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等。其传略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无锡名人辞典》等。

   先生在艺术上一丝不苟,在处事处世上亦事事“当真”。先生在建国后曾先后在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文物商店、市轻工产品美术设计室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对无锡市民间工艺美术的复兴,文物收集鉴定以及明清以来本地区书画家史实的整理研究,轻工产品的试制、开发及从业人员的培训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事事“当真”且不为名利,甘当铺路石的精神,凡共事者,无不为之肃然。

   先生教我们作画,先以教人为本。他崇尚学画先养德,他本人就是一个地道的世俗心态清淡而艺术心态浓重的艺术家。他一辈子活得自持、清高、光明磊落,不在所谓的“知名度”“覆盖面”“活动力”的时俗三部曲里浮沉。他常教导我们不能抄小路,走捷径,迎合世俗;不能急功好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到大自然中领会画理,多观察,多写生,多临读古本,惟此才能真正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领域。先生作画,从用笔、纸、墨、色到立意、勾稿、设色都一丝不苟,每件作品都反复推敲,数易其稿。他反对那种铁线厚粉的板厚的守旧,在传统的基础上刻意求变。他勾稿取法写意,走笔轻柔灵捷,繁处不塞,简处不空,设色淡不损墨,艳不沾俗。他画枝干,通过积色、积水,把墨、色、飞白糅合得有血有肉,一气呵成。在点缀枝叶时,或精心勾勒,或淡染轻描,或使色与墨互相映托,整个画面效果正中有变。他笔下的花卉,达到“熟其性、取其骨、得其神”的境界,通过接色、碰色,使画水灵灵,活生生,皆得整体之和谐,从中可见先生慧心与学力之精深,亦见其孜孜不倦之创造精神。先生认为:艺术创造离开生活的积累和民族传统的根底,是很难有作为的。“变不是不要传统,而是更深层次地挖掘、整理、发扬传统,这样的‘变’才更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把工笔画这个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先生一生高风亮节,求实耕耘,他的画德画风是我辈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痛悼先生之余,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加倍努力,为继承发扬先生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而奋斗,以出色的业绩告慰先生亡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工笔画家唐原道
唐老身材高大,眉清目秀,风骨傲然,给人以一种神采飞扬的感觉。他博学多思,认真严谨,不事张扬,是一位认真的人,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著名书画家赖少奇赠唐老斋名为“当真”二字,恰如其分,唐老确实一生尽在“当真”中。无锡市和日本明石市结为友好城市,需要礼品,唐老慷慨拿出一幅佳作《鹰》;我参加无锡市文化教育代表团访问日本,需礼品,唐老又慷慨拿出佳作,让我赠送;著名画家黄胄来无锡,要我安排无锡老画家到他那里合作画画,唐老当然是我考虑的画家之一。哪知唐老和黄胄是挚友,他对我说:“哪要你安排,我比你早认识几十年。”我国遭遇特大洪灾,无锡各界纷纷捐献,书画界也捐出力作给慈善会,他又慷慨捐画。唐老就是这样“当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件事。对于绘画,唐老的“当真”更不容说了。我认为唐老的工笔画至少有两点不容易。第一个不容易。他把民间绘画之鲜明、西画之丰满、文人画之儒雅三者融合,形成了一种非常有个性的绘画风格。他事...
· 吴文化—人物春秋—送蒋风白先生
苏州擅画兰竹的高手蒋风白先生在89岁高寿之际,离我们去了,我是事后才知道的,未能赶上参加悼念仪式,心里很有失落惆怅之感,许多往事也随之涌上了心头。“文革”之中,人都不知做什么好,我父亲酷爱国剧,擅操京胡,但此时的他却也只好改拉起了“样板戏”。但有时还是在琴弦上垫上高高的码,关上门偷偷拉几段“四旧”曲子。一天,随他一同回家进门的是一瘦小个子的人,父亲对我介绍说,这是画家蒋风白,他现在一直在和我唱京剧,听说你也是画画的,所以一定要来家玩。蒋风白轻轻地说:“杨明义,我早就知道你,但是不知道你就是杨正冠的儿子。”以后的日子,蒋先生似乎一下子放弃了以往对京剧小生唱腔的爱好,一上楼来就扎在画案上和我讨论起画来了。有时他还拿起画笔来,画什么呢?还是画他昔日国立杭州艺专潘天寿老师风格的荷花草丛,竹子兰草。那时候作画要讲究思想性,市面上流行画毛竹、画硕大的柿子来表达时代感。蒋先生几次想和我合作,想把他擅长的...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集邮家孙君毅先生
20年前的1983年8月30日,上午10时许,我与时任无锡日报副刊部编辑的安健同志,相约前去本市游泗弄5号,拜访著名集邮家孙君毅先生。不巧得很,八十高龄、沉疴染身的孙老先生正处于昏迷熟睡之中,不敢惊扰,只得悻悻作别。就在这一天的傍晚,我国邮坛泰斗孙君毅先生与世长辞了,我们为错过了与孙老先生作临终诀别的机会而懊悔不已。孙君毅原名孙祖宏,1903年出生于无锡,1926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士、文学士学位,1930年起在上海、无锡执业律师。孙君毅先生的集邮活动始于1936年,四五十年致力于邮学研究,长期担任无锡集邮研究会会长,主编会刊《邮友》、《集邮通讯》、《邮友信箱》,先后发表了数百万字的邮学文章,其主要著(译)作有:《邮学词典》、《中国快信邮票志》、《福州对剖票》、《清代邮戳志》等。所藏邮品也极其丰富,在清代邮票中,除红印花小一元、小四分外,均收集无遗,《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深切悼念王大可先生
湖南工作站衡阳三湖王氏远贵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