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书法家史克方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7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书法家史克方,案头置放着史克方先生的新作《追远斋存稿》,赏阅其诗其书,真个如见其人,采访“

   案头置放着史克方先生的新作《追远斋存稿》,赏阅其诗其书,真个如见其人,采访“追远斋主”的冲动油然而生。

  没有貌似深刻的教授那种故作姿态,也找不到风流名士那种令人恶心的做派,和史克方先生交谈,是一种休息,是一种享受。史克方先生是学者,他从5岁开始念 私塾,饱读四书五经,执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现虽年届耄耋,仍手不释卷;史克方先生是诗人,吟诵是他艺术生命的一部分,情真意切的抒发,就是自己心底的歌;史 克方先生是书家,正草隶篆都有涉及,尤其是他的草书,深得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的神韵。

   一间斗屋,一壶清茶,交谈的主题便是书法。

   史克方幼时即喜好书法,七八岁开始临池,初习颜体,后转摹欧、褚,其后于《争座位》、《祭侄文稿》下功夫。及长,肆力于古,上溯秦汉隶篆,下汲米、苏、 黄诸名家,对孙过庭《书谱》心追手摹40余年。克方先生认为,学好书法的途径只有一条:练,一竖一划地练,一招一式地练,来不得半点浮躁和虚假。他的《习字法》 体现了这一思想:“且勿骛高远,先练基本功,身眼指笔法,规律须遵循”、“杜撰和猎奇,舍本末为工”。他直斥一些人的舍本求末:一些所谓的现代派书法,随意抹 扫,似乎是情感的自然抒发,实际上根本不是艺术。

   书如其人。阿甲先生说,从史克方书法作品中“品尝到了醇厚的诗味”。纵观《追远斋存稿》中的书作,我们深为这种艺术感召所叹服。史克方的书作犹如诗 作,有诗的激情与想象;犹如音乐,有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犹如舞蹈,有舞的飞扬与潇洒。

   欣赏史克方的草书,可得到一个鲜明的印象:整幅作品生气横溢,它们在字里行间旋转、翻腾、滚涌,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律动。他向我们出示了自己的草书作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起笔迅猛粗重,在激情的气浪卷过之后节奏便渐趋平缓,到“愁何在”、“喜欲狂”,又平地波澜,笔力奔放;一个高潮过后,潜气内转,字又写 得小且笔触细,最后两句气势又转浩荡。整幅作品既有豪放气势,也不失体态俊逸,较好地体现出了杜诗“直抒胸臆,奔涌直泻”的意境。这些,都得益于克方先生高雅的 审美情趣和渊博的学识功底。

   克方先生出生于宜兴东岭乡,乡里绿竹成海,涧水清流,如此环境培育了他崇尚自然、追求天然的翰墨美学观。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天成,非一般人所能 轻易达到。史克方先生“一生爱好是天然”,他常说,字写得漂亮容易,但要写得“拙”,写出和谐统一而不带火气,写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可不是易事。这里的“拙”,这 里的“和谐统一”、“人书俱老”,就是“天然”之意。他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至高的目标,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追求,暮年壮心,由此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周的书法篆刻艺术
癸未初夏,兄从无锡抵扬州,将一大摞即将付梓的书印作品样稿让我过目。翻阅着凝聚三十年心血缀珠成串的作品,我不禁心潮涌动。与的友谊该是从二十多年前他寄给我一封富有文采的书信开始。之后我们交流着各自的艺术创作,畅谈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久他专程来苏州看我,共同切磋书印艺术,彻夜长谈竟“不知东方之既白”。我还引他走访苏州名家,难怪多年以后我的恩师沙曼翁仍记得那位英俊潇洒的海军军官周的书印作品灵气是很足的。的作品颇具深厚的传统功底,从明清篆刻入手而上溯秦玺汉印,旁参钟鼎、石鼓、诏版等,心摹手追,将篆法、刀法、章法有机融合,近千方石块上赫然刻录着他的勤奋。这种学古不泥古、善用心智、循序渐进的治印方式,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篆刻是这样,学书法亦然。受其导师浙东名家周节之影响,从北魏《张猛龙》碑等入手,兼习金文、石鼓文、泰山刻石、汉碑,博取《张迁》、《衡方》碑浑厚旷达、布白寓巧的特点,借鉴《石门》、...
· 吴文化—人物春秋—穆棣的书法艺术
近日,穆棣准备出作品集,翻箱倒箧将几十年的作品汇集翻拍照片,因得观其“全豹”。穆棣以小楷见称于世,实是他众艺之一端,他于正草隶篆均下过巨力,精擅各体。只是高人平时不露真相,一般人无缘见到他作品的各种面目。他临石鼓的长卷,圆劲宛通,精气内聚;他的隶书,厚重拙朴且秀逸多姿;他的魏碑,风骨峻拔,笔力千钧;而行草则流畅飞逸,神机流走,竭尽龙蛇飞动之态,表现出淋漓痛快的写意之美。这是他广阔的心灵世界的全方位展示,也是他书法艺术的立体呈现。书如其人,件件作品记录着他在艺术之路上执著拼搏的足迹。穆棣出身书香门第,幼年时受母亲启蒙,临池学书。然而命运却让他饱尝人生艰辛,曾插队苏北。但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临池不辍,发誓闯出自己的天地。在苏北期间,他得到兼善各体的书家王能父的指点,书艺大进;后又结识沙曼翁、张涤俗等书家,眼界日高;再加上他的发愤和悟性,不过而立之年,穆棣的小楷已达到很高的境界。1979年,...
· 吴文化—人物春秋—有感余克危画展
古吴文明几经嬗变,已形成独特文化,这就是吴门文化。在吴文化中,吴门书画又最具典型。尤其明四家创立吴门画派后,把吴文化的影响推向了鼎盛。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继承,吴门画派成了吴地画家的旗号。但是,其形态特征在代代相承中被变革,衍化了。如今的所谓吴门画派,不再苛求以明四家画风为宗,它的内涵被泛化了,形式也多元了。这是地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既冠“吴门”之名,地方文化的个性和风格仍是其生命力依存的根本。一个地方,一个时代,在文林艺苑中总会出现几位高手,去充当艺海的弄潮儿。他们的成绩一旦被社会认可,就可能作为时代文化的代表而被推崇。吴门画坛亦然,才彦辈出。著名画家余克危先生就算一位。余克危年少就喜绘画,早年就读于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后师从俞云阶、颜文梁、刘海粟等大家。一开始,他从西画入手。为此倾心三十余载,成果丰硕。是当年苏州油画界的领军人。他创立的画风,和他常用的技法,成为后学者的典范...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人物春秋—汪曾祺与吴文化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如今,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锦绣江南,历史悠久,名城座座,人文荟萃。汪曾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多年,对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尤感兴趣。1947年,汪曾祺到上海一所中学教书,星期天除了听戏写作外,他最爱看戏考。一日,他又兴致勃勃地翻看一本老戏考,上面有一段滩簧,其中有句唱词“春风弹动半天霞”,令他大为惊异,并夸道:“这是李贺的诗!”汪曾祺对昆曲也情有独钟。《打虎游街》、《借茶活捉》诸戏,他百看不厌。一日,汪曾祺去剧场看昆曲,一小丑在舞台上表演得非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