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周伟的人物画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周伟的人物画,周伟自小成长在苏州,耳濡目染于古城的一砖一瓦。在拥挤的人物画中,欣赏者不难发

   周伟自小成长在苏州,耳濡目染于古城的一砖一瓦。在拥挤的人物画中,欣赏者不难发现周伟的人物画象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来:《苏武牧羊》,凝重的灰色 调,人物不屈的精神跃然纸上,一轮明月,月是故乡明故乡,景和情相辉映。

   《洞箫图》(曾获《中国南国书画篆刻大赛》优秀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名人大全》),令赏者仿佛置身于难以忘怀的情感世界。它的一境一物,无不充 满怀旧的意味,人物哀怨生动,画面典雅庄重、情致绵邈、灵秀整洁,线条工丽自然,显示出周伟的美学追求和新的画风。此外,入展江苏美术馆作品《清夏》、《澈》、 《风筝》等作品都淋漓尽致地让人捕捉到一种难得的醉意,如读一首首小令———声声慢、水调歌头、钗头凤、卜算子……尤为引人入胜的是他最近创作的系列人物画《评 弹艺人》。
发生在身边的昨天和今天,感染了周伟。他挖掘思索,并力求很好的表现。一举一动,一目一神,一景一物,他废弃了古人过于甜媚的格调,仍以传统手法入手, 使每幅画中主体的个性、气质、才情之美获得了一种音乐般的表现。周伟的作品清丽的画面中分明透露出书法的骨力之美。对那一个个画中人,欣赏者既熟悉而又陌生。倘 若站在你的面前,你很容易不由地哼出一些腔来、一些词来。这就是周伟的用心所在。周伟曾说:“画人就是画品,要技巧,更要有思想。”,他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努力 表达着自已的创作承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钱穆
钱穆(1895-1990年)和陈寅恪(1890-1969年)都生于文化倾圯、国魂飘失的历史时刻,而他们对中华文化存乎于天地之间都有决定性的信心,都有一股不屈不挠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大气魄。我之所以将他们两人并列在一起,是因为在日后,他们都以命运的不同形式(一个留下,一个离去)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信心,意思同王国维先生之死一样:文化,要薪火相传。中年以后,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我以为在乡村我就可以很逼真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一为简单的生存,一为融于天地之间。所以我想,只要我到了乡村,我就很易于融于天地之间,只要我勤劳,我也就能活下去。不像在城市,生命太尖锐了,也太混浊了,不仅很少抬头看天,也很少涉足于泥土。在城里,我很难将生命这笔旧帐理清楚。我以前认为,陶渊明、王维、白居易在生命的后期避于山水和乡村之间,是消极而不幸的,现在我才知道,这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所在。钱先生指出:商业文化...
· 吴文化—人物春秋—伟丈夫伍子胥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阖闾之命,从无锡梅里向东南行进时,他或许并没预料到,他一番“相土尝水”后确定的“吴大城”城址会延用到21世纪。2500年后,在伍子胥筹划过、建设过和为此献身的这片土地上,正在建造一座伍子胥纪念园,位置离他的居所不远,就在胥门外的护城河边。在此中,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高举艺术之锤,在人们的面前立起了两尊厚朴浑然、目光炯炯的伍子胥塑像。这是今人向先贤送上的一份穿越漫长岁月的敬意,也是这位先贤的精神撞击并因此震撼后人的结晶。伍子胥在苏州留下了诸多印迹,与苏州有着深厚的渊源。苏州的城池、城河、城门就得于他的“象天法地”。苏州多少代人饮用过的“胥江水”来自于他的率众开凿。胥口的胥山上、城里的盘门内都曾有纪念他、祭祀他的伍子胥庙。相王弄、伍子胥弄都因他而得名。他对于阖闾、夫差两代吴王的辅助,他对吴地百姓的恩泽,他的“勇而智”的秉性和慷慨赴死时的悲凉、沉着、坚毅、舍我的境界,深得吴...
· 吴文化—人物春秋—“除三害”的周处
周处(242-297)字子隐,祖籍宜兴。他早年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少年时行为放肆,时人把他同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周处决心改过,亲自射虎斩蛟,“除三害”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在著名学者陆机、陆云的帮助下,改过自新的周处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他因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而出任了吴国的东观左丞,曾写过《吴书》。吴国灭亡后,他被随例北迁,在西晋担任新平、广汉等郡太守,抚慰百姓,政名远布。后来他又入朝担任散骑常侍,不久又迁御史中丞。在职时极为清廉,执法时不避权贵,对皇帝也多有劝谏,以正直闻名,备受众人的赞赏。周处对国家和皇上的忠心耿耿和正直,自然遭到一些当朝权贵的不满,成了不少小人的眼中钉。公元296年,羌人入侵,边疆告急。朝廷本应派将领去征讨,但一些权贵们认为此正是加害周处的良机,便极力推荐当文官的周处随与他素有仇隙的梁王司马肜一起出征。明白人一看便知,这是...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绿叶情结》诗集
从小在太湖镇长大的浦学坤是一位至情至性艺术气质很浓的诗人,具有异常旺盛的创造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诗集《太湖魂》以来,接连出版诗集《海眼》等,近来又向人们展示新诗集《绿叶情结》。读完全集,在当代物欲喧嚣和消费泡沫泛起,对浦学坤诗人能“守护着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守望着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笔者对其深表敬意。浦学坤的诗源于生活,都是有感而发,动情而作。诗人写《老屋的童话》,写《少年人生》,写故乡、人生,写《青春岁月》,写《绿叶情结》,远走欧陆,近走浙皖,仰写名人,俯描众生,从古到今,独特发现现之笔端,多彩生活呈于纸上。“缪斯的眼睛/……却点亮了诗心。”《光明的尾巴》“生命就是燃烧/……最壮美是闪烁在风里的舞姿。”《烛光》诗,来源于生活。正如他的诗话说:“你也许不熟悉我,但可以从我的诗中找到我的人影。”是的,诗必须与人民共鸣才有生命力,诗必须是时代的回声才有震撼力。浦学坤把写诗与生活、与事...
· 吴文化—人物春秋—翰墨华章读万年
“秀逸天成郑遂昌,胶西金铁共森翔。新翁左臂新生面,草势分情韵倍长。”这是启功先生为费新我先生1982年在日本举行书展的题诗,也是他对费先生的左笔书法艺术的评价。我于书艺绝对是个外行,当然没有资格对费老的书法评头论足,而费老是何许人,我也知之甚少,听到的也是有关他的左笔书法如何如何的好,求他墨宝的人是如何如何的多,他开的润格又是如何如何的高,仅此而已。压根儿没想到日后因编辑《费新我百年诞辰纪念文集》,而如此近距离地接触费老,这是一种缘分。读了有关他的书法评论、纪念文章,还有他自己论书画艺术的文章,我才对费老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在完成编书之后,我发现我不只是在读这一篇篇的文章,而是在读费老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他的人生就是一本书,令我百读不厌。我不曾想到费老的左笔竟会有如此的激情和魅力,吸引着懂书法的和不懂书法的人竞相求之;也不曾想到费老的人生会如此地跌宕起伏,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费老是苏州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