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阳羡第一人物——周处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阳羡第一人物——周处,周处(242—297)字子隐,祖籍宜兴。他早年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少年时行

    周处(242—297)字子隐,祖籍宜兴。他早年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少年时行为放肆,时人把他同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在著名学者陆机、陆云的帮助下,改过自新的周处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学问、有能力的人。

  他因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而出任了吴国的东观左丞,曾写过《吴书》。吴国灭亡后,他被随例北迁,在西晋担任新平、广汉等郡太守,抚慰百姓,政名远布。

  后来他又入朝担任散骑常侍,不久又迁御史中丞。在职时极为清廉,执法时不避权贵,对皇帝也多有劝谏,以正直闻名,备受众人的赞赏。

  周处对国家和皇上的忠心耿耿和正直,自然遭到一些当朝权贵的不满,成了不少小人的眼中钉。

  公元296年,羌人入侵,边疆告急。朝廷本应派将领去征讨,但一些权贵们认为此时正是加害周处的良机,便极力推荐当文官的周处跟随与他素有仇隙的梁王司马肜一起出征。明白人一看便知,这是要把他置于死地。果然到了前线,梁王不理睬他的正确建议,任命他为先锋,命他率领5000兵马去攻打有7万之众的敌营。周处知道其意不善,出兵前只要求梁王要派兵作为后援。他说:“孤军作战,吾死不足惜,恐误军误国。”梁王假装应允,但过后既不让周处的军队吃饭和补充给养,又在军队出发后,故意切断后援。由于兵寡敌众,周处苦战一天,虽斩敌万余,最后弓断箭绝,在冲杀中身受重伤,被羌人杀害,5000战士也无一幸免。

  周处为国捐躯,死得壮烈。迫于,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并赐封为孝侯。消息传到阳羡牗宜兴牘,众乡亲崇敬他为民除害、为国尽忠,于晋建康九年,筹资建造了一座周王庙牗也叫周孝侯祠牘,以纪念这位“阳羡第一人物”。古庙毁于宋,历代累毁累建,现存大殿建于明嘉靖间。大殿东西两壁碑刻林立,其中一块由陆机撰文、王羲之手书的碑刻,最为珍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除三害”的周处
周处(242-297)字子隐,祖籍宜兴。他早年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少年时行为放肆,时人把他同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周处决心改过,亲自射虎斩蛟,“除三害”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在著名学者陆机、陆云的帮助下,改过自新的周处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他因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而出任了吴国的东观左丞,曾写过《吴书》。吴国灭亡后,他被随例北迁,在西晋担任新平、广汉等郡太守,抚慰百姓,政名远布。后来他又入朝担任散骑常侍,不久又迁御史中丞。在职时极为清廉,执法时不避权贵,对皇帝也多有劝谏,以正直闻名,备受众人的赞赏。周处对国家和皇上的忠心耿耿和正直,自然遭到一些当朝权贵的不满,成了不少小人的眼中钉。公元296年,羌人入侵,边疆告急。朝廷本应派将领去征讨,但一些权贵们认为此正是加害周处的良机,便极力推荐当文官的周处随与他素有仇隙的梁王司马肜一起出征。明白人一看便知,这是...
· 阳羡第一人物周处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浪子回头?
如果要追溯宜兴的历史,首先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周处。他不仅是阳羡第一人物,而且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地方性时节、风土习俗的著作《风土记》的作者。他在《阳羡风土记》中最早记述了宜兴的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在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大人们讲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但那时似懂非懂,颇为好奇。据说在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同时,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于是就有人打算用计谋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经过劝说,周处决定上山打猛虎,下水打蛟龙。正在大家一致认为周处与猛虎蛟龙一起死了,纷纷祝贺之际,周处却手提蛟龙的头回来了。听到街坊邻居都在为他的死感到高兴,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就是第三大祸害。于是就萌生了改过自新的决心,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经过他们的...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周伟的人物画
周伟自小成长在苏州,耳濡目染于古城的一砖一瓦。在拥挤的人物画中,欣赏者不难发现周伟的人物画象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来:《苏武牧羊》,凝重的灰色调,人物不屈的精神跃然纸上,一轮明月,月是故乡明故乡,景和情相辉映。《洞箫图》(曾获《中国南国书画篆刻大赛》优秀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名人大全》),令赏者仿佛置身于难以忘怀的情感世界。它的一境一物,无不充满怀旧的意味,人物哀怨生动,画面典雅庄重、情致绵邈、灵秀整洁,线条工丽自然,显示出周伟的美学追求和新的画风。此外,入展江苏美术馆作品《清夏》、《澈》、《风筝》等作品都淋漓尽致地让人捕捉到一种难得的醉意,如读一首首小令———声声慢、水调歌头、钗头凤、卜算子……尤为引人入胜的是他最近创作的系列人物画《评弹艺人》。发生在身边的昨天和今天,感染了周伟。他挖掘思索,并力求很好的表现。一举一动,一目一神,一景一物,他废弃了古人过于甜媚的格调,仍以传统手法入...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人物春秋—周的书法篆刻艺术
癸未初夏,兄从无锡抵扬州,将一大摞即将付梓的书印作品样稿让我过目。翻阅着凝聚三十年心血缀珠成串的作品,我不禁心潮涌动。与的友谊该是从二十多年前他寄给我一封富有文采的书信开始。之后我们交流着各自的艺术创作,畅谈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久他专程来苏州看我,共同切磋书印艺术,彻夜长谈竟“不知东方之既白”。我还引他走访苏州名家,难怪多年以后我的恩师沙曼翁仍记得那位英俊潇洒的海军军官周的书印作品灵气是很足的。的作品颇具深厚的传统功底,从明清篆刻入手而上溯秦玺汉印,旁参钟鼎、石鼓、诏版等,心摹手追,将篆法、刀法、章法有机融合,近千方石块上赫然刻录着他的勤奋。这种学古不泥古、善用心智、循序渐进的治印方式,为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学篆刻是这样,学书法亦然。受其导师浙东名家周节之影响,从北魏《张猛龙》碑等入手,兼习金文、石鼓文、泰山刻石、汉碑,博取《张迁》、《衡方》碑浑厚旷达、布白寓巧的特点,借鉴《石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