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人物春秋—五部尚书秦金
吴文化—人物春秋—五部尚书秦金,秦金,字国声,号凤山,明成化三年(1467)出生于无锡胡埭河西村。父亲秦霖,
秦金,字国声,号凤山,明成化三年(1467)出生于无锡胡埭河西村。父亲秦霖,是位私塾先生。秦金幼年随父到人家的学馆就读。有一次馆主设宴,没有邀请秦金。他父亲很有意见,就出了个上联“东家设宴儿无份”,要儿子对出下联。秦金就以“北阙登科我独先”为对,并说:“儿岂是贪吃的人,请父亲以后不要再讲有关吃的事。”父亲听了,很是赏识。
河西村附近有个红庄村,村上有座私塾学堂,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夏季的一天,老师有事外出,嘱咐学生在学堂认真攻读。但这群孩子待老师一走,便到附近河中洗河浴去了。老师回来后对不听话的孩子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出了“千年杨柳当衣架”为上联,要学生对下联。对上了饶他们,对不上要罚他们站着晒毒太阳。正巧此时秦金路过这里,小伙伴们把事情告诉了秦金,秦金稍稍思索了一会,便对出了“万里长江作浴盆”的下联。塾师和村民对秦金的才能都十分钦佩。
秦金天资聪颖过人,20岁考中南京举人,26岁进士及第,28岁任户部福建司主事,监督仓库粮食储量。奉命查勘北京地区灾荒,他办事敏捷,初露头角。后又到河南、山东等地任职。
特别是在任湖南、湖北巡按期间。到任时,恰逢地方连年水灾,闹饥荒,他就着意安抚百姓,除去一切弊政,免除租税,赈济灾民,罢斥贪官,上奏章提出八项适宜可行的建议,后来又继续提出十项建议,其建议写入国史。他在这里7年,恩威并施,成绩与声誉显著。调任南京礼部尚书后不到一年召回北京,任户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秦金61岁时,便辞职回家。回乡后,在惠山寺山门右街建造一座别墅,取名“凤谷行窝”(即现在的寄畅园),还与邵宝等人恢复碧山吟社,定期举行诗会。归休4年间,朝廷大小官员都认为秦金操行办事能力强,廉正自持,年纪又不算大,上奏请留的不止。嘉靖十年复起用,任南京户部尚书,寻召为工部尚书。在两都(北京、南京)任了五个部的尚书,故有“五部尚书”之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两京五部尚书秦金
胡埭是山明水秀,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人才辈出。在众多人物中,被《无锡市志》收录的全市古代人物仅32名,其中就有曾任明朝“两京五部尚书”的秦金。前不久,在文友处见到时任丞相严嵩所撰写的秦金墓道上的碑文,字数竟有2500余字,于是,对这位五部尚书的生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由于土生土长胡埭,经常听到一些有关秦尚书的奇闻轶事。秦金,字国声,号凤山,1467年9月11日生于胡埭河西村。父亲叫秦霖,是位私塾先生,秦金幼年随父到人家的学馆就读,有一次馆主设宴,没有邀请秦金,他父亲很有意见,就出了个上联“东家设宴儿无份”,要儿子对出下联,秦金就以“北阙登科我独先”为对,并说:“儿岂是贪吃的人,请父亲以后不要再讲有关吃的事。”父亲听了,很是赏识河西村附近有个红庄村,村庄上有座私塾学堂,夏季的一天,老师有事外出,嘱咐学生在学堂认真攻读。但这群孩子待老师一走,便到附近河中洗河浴去了。老师回来后对不听话的孩子...
· 吴文化—人物春秋—秦毓钧其人其事
俗话云:“盛世修谱”。我们锡山秦氏去年编印了《锡山秦氏宗谱谱系图》。这是一本联络图,也可看作简易的家谱,它为即将开始的续谱工作做了准备。锡山秦氏是无锡的文化型大族,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有大批优秀人才涌现。秦毓钧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文化人,但在其平凡的工作中,却作出了不平凡的功绩。秦毓钧(1873-1942),字祖同,号平甫,别号一鸣,无锡小娄巷人。1902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在上海《申报》、《时报》工作,1912年入中华书局参与编纂《中华大字典》。1918年回锡,1920年任《锡报》总编。1925年,秦毓钧创办《无锡新闻》报,以“彰一邑之公是公非”为办报宗旨,能秉笔直书报道消息,持论公正。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秦邦宪曾以“”的笔名常在其副刊上发表文章。锡社被反动政府查封时,秦毓钧即以《哀锡社》痛斥政府的无耻行为。秦毓钧十分关心地方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寄畅园当时是秦氏家族的私家花园,自明代正德年...
· 吴文化—人物春秋—改造“凤谷行窝”的秦耀
秦耀生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字道明,号舜峰,住于无锡古运河畔。幼年聪敏好学,于明隆庆五年中进士,累官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在任期间秉承当时宰相张居正主张改革、整顿吏治的意旨,大力推行法治,颇有政绩。万历十四年(1586)讨平南部岭冈李佩文和南雄僧人李圆朗起义,因功擢任副都御史,湖南巡抚。万历十九年(1591),湖广地区旱灾,灾民遍野,饿莩载道,瘟疫流行,死人无数。秦耀动用国库钱粮赈济灾民,使得无数灾民获得重生。这时宰相张居正已罢相,秦耀的嫉恨他为官清廉,妄加攻击。衡州知州沈铁更诬告他侵吞钱粮一万五千两,朝廷未经查证,就将他革职回籍,时年仅47岁。秦耀是秦梁的侄儿,回乡后继承了家园“凤谷行窝”,这时他已对从政为官心灰意冷,转而寄情山水,一门心思地改造“凤谷行窝”。耗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经过十年辛劳在园内建成锦汇漪、邻梵阁、含贞斋、卧云堂、知鱼槛、悬淙涧、环翠楼等建筑。又取大书法家王...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书百部的礼部尚书邵宝
邵宝,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居士,生于明朝天顺四年牗1460牘,庚辰九月初三日,世居无锡城内冉泾里。4岁严父去世,赖慈母抚育。年幼聪慧、好学上进,十余岁通《孝经》,熟四书五经,精诗文,与丁松年、惠远称三奇童。从师李东阳,就读于城南保安寺东林精舍。16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初任许州牗今许昌牘知州,弘治七年升户部员外郎,后升户部郎中。十三年四月任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十八年任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正德四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各省漕运。邵宝为人至孝,因母亲年老,于正德七年乞假回里。他又重视家乡教育,于正德十一年建二泉书院于惠山胜境,致力培育人才。十四年擢任南京礼部尚书,复以母年迈恳辞。嘉靖元年七次上疏得获终养。晚年特别喜爱惠山的景色,峰峦翠碧、茂林修竹、清泉叠石的幽静环境使他流连忘返。正牗德牘嘉牗靖牘年间,常往二泉下池上之漪澜堂牗旧为真赏亭牘,每有公宴,儒冠云集,群贤毕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