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惠山读书多贤士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惠山读书多贤士,惠山幽秀清旷,山中胜景惠山寺、忍草庵、石门等处,远离尘嚣,是历代书生读书首选
   惠山幽秀清旷,山中胜景惠山寺、忍草庵、石门等处,远离尘嚣,是历代书生读书首选之地。自商朝至清朝,文献记述读书惠山的昔贤有几十位。

   最早的是1500多年前南朝司徒右长史湛挺,隐居读书惠山,创历山草堂。唐代,涔阳人李骘,慕惠山石泉之名,流寓无锡,居惠山寺三年苦读左氏春秋、屈骚、庄周、韩非等,后来李骘官至御史中丞,还留下不少惠山诗作。唐代李绅15岁从梅里入惠山饱读诗书,至少读了十年。由于家境贫困,他在惠山寺找来佛经,以背面作文稿,受到个别寺僧欺侮,但也得到铿元等僧人的同情和支持,结下很深的友谊。元和六年(806),李绅中了进士,历仕五朝皇帝,在唐武宗时为相四年。他读书惠山时深知民间疾苦,写下著名的《悯农》诗,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惠山旧有李相读书堂古迹,据元邑志记载:“李相读书堂,在惠山,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相李绅像。绅未遇时常读书是山,堂即绅读书之所”。至明代,堂湮没,邑人谈修曾为李相书堂遗迹树碑立界,以为恢复古迹的依据。后之读书人恁吊瞻仰李相书堂的诗作甚多。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褒,曾在惠山筑锡麓书堂,以读书为乐,传为佳话。明代,邑士大夫筑园居别墅于惠山,读书其中,著名的有无锡名儒邵宝,晚年筑二泉书院、建易台于惠山,读书讲学,终老山中。愚公谷园主邹迪光,寄畅园主秦燿,退归林下读书,在惠山愚公谷有晚菘斋读书处、寄畅园有含贞斋书室。海瑞的老师顾可久、成化进士吴学等均在惠山建读书处……
清代读书人更钟情惠山。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晚年在惠山祖祠金莲池畔筑积书岩,拥书诵读三十年,终老其间。在康、雍、乾、嘉四朝,有杜诏、高跃龙、潘果、陆庆元、顾光旭、孙尔准、杨绍基七人,先后读书惠山忍草庵贯华阁中,七人都学有成就,其中杜、潘、顾、孙均考中进士。顾光旭官至四川按察使,孙尔准官至浙闵总督,杜诏主盟文坛,晚年与惠山僧道结九龙三逸社,与严绳孙,秦松龄,顾贞观合称为清初无锡四大诗词名家。
松外书声九峰青,明月松风惠山明。山谷云雾、清泉奇石,钟灵毓秀,造就了一代代的读书人,他们的学问和成就,受人景仰。景以人传,先贤们的读书活动,又为惠山胜境平添韵味,增加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邹迪光与惠山愚公谷
邹迪光(1550—1626),明诗人画家,字彦吉,别号六度居士。邹迪光不满四十,便被解职,当他拂衣而归时,竟有千余学生前来送行,且馈赠甚丰。邹迪光回乡后,过着闲居的学士生涯。他经常同享有盛名的文学、戏剧之士,诗酒唱和,风流潇洒。他酷爱园林,因喜欢山水风景,乃用门生馈赠之资及自己的全部家产,买下了惠山之麓的九龙之区“龙泉精舍”,用以建筑私人园林。当时曾有人笑他这是“不米而炊,未卯而求。”他却以愚公意志,今垒一石,明治一沼,建亭台、种异花,植珍石、凿池沼,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苦心建园十余年,终于把园建成。邹迪光因自号愚公,故名之为“愚公谷”,也称“邹园”。邹迪光认为“园林之胜,惟是山与水二物。亡论二者俱无,即便有山无水、或有水无山,俱不足胜。”故他以锡惠二山谷地为主体,依山取势,改造地形,使山景与花木建筑融为一体,又以黄公涧为源头活水引入园内,或涧或溪,或池或塘,使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园中筑有...
· 吴文化—人物春秋—钱绅归隐漆塘山
宋代诗人钱绅,字伸仲,号桃坞。祖籍彭城(今徐州市),后定居无锡漆塘山(今属滨湖区大浮镇),可称为漆塘山人。漆塘山,又名宝界山。在无锡市西南25里处,与朱山相连,西浸梅梁湖,东临五里湖。湖山掩映,历来为人们神往。钱绅,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任知州(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靖康元年(1126),接受父亲徽宗禅位的钦宗,已无法抵挡金兵入侵。次年,金攻破了东京,掳徽、钦两帝北去,北宋灭亡。这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即皇帝位,史称南宋。第二年(1128),定都临安(今杭州)。这时,当官19年的钱绅,不愿为南宋效劳,辞掉了官职,毅然来到漆塘山定居。钱绅为官期间,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他一向淡泊名利,而吟诗作诗乐此不疲。钱绅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诗篇,并著有诗话多卷。笔者常常听到当代哲理诗人浦析说的,“当官一时,为人一世,著书立说,留芳百世。”这是十分精辟而准确的。“志向高洁”的钱绅,以东...
· 吴文化—人物春秋—灵秀江南多状元
自清顺治三年(1646)开科取士,至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258年内,共产生进士科状元114名,如加上博学宏词、经济特科状元4名,共118名状元。其中江苏籍的有51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43%。这些江苏状元,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吴地,其中吴县牗包括当时的长洲县牘有状元17名、常熟6名、武进5名、无锡3名……共46名。为何江南吴地能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产生这么多的状元?这要追溯到清初开科取士的缘由。顺治二年五月,清兵攻占南京。明福王政权虽然覆灭,但江南人民反抗夷族的斗争并没有停息。清统治者为稳定江南的局势,在采取武力的同时,又利用“开科”取士来笼络人心。这年秋,清世祖采纳大臣范文程建议,沿用明王朝科举取士制度,正式颁诏,举行科举考试。一些曾声言不与清廷合作的书生,挡不住科举的,纷纷屈节,报名应试。当时,江南经济比较富饶繁荣,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清世祖便选江南吴地作为“突破口”,于顺治四年、九年先...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吴地风物—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名特产之一,是中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品,始于“明”而盛于“清”,已有近500年历史。惠山泥人的原料———黑泥,取自于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稻田一米深以下,这种泥土质细腻柔软滋润,粘性特别好,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极佳,非常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又称“耍货”、“手捏泥人”,两个品位之间风格各异。“粗货”(耍货),把创作设计作品用单片、双片或多片模型制作彩绘而成,以单纯、简练著称,其造型丰满圆润,色调鲜明,内容以吉祥喜庆为主,著名的《大阿福》就是最具惠山泥人特色的代表作。“细货”(手捏泥人),不用模具,艺人直接捏塑而成,造型设计以突出人物为主,特别把握人物的神态、动态,做到神形兼备,栩栩如生。手捏泥人是惠山泥人中最负盛名的一类,堪称“中国一绝”。“即席塑像”是惠山泥人的一门绝技,当你坐候一小时,半身胸像就出现在眼前,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这门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