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清风朗月芮和师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4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清风朗月芮和师,癸未冬月,苏大文学院两星殒落。2003年最末一天,霜冷风清,我们在古吴盘门外

   癸未冬月,苏大文学院两星殒落。2003年最末一天,霜冷风清,我们在古吴盘门外鞠别远行的芮夫子。

  我认识芮和师先生始于30年前。1973年,他解脱“有罪之身”,“恢复”中文系副主任工作,被结合进系领导班子。但是我见到的芮先生并不在系领导办公室办公。那时的中文系领导专在文科楼三楼西端的一间小屋里,研究“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不时策划出一些阶级斗争和教育革命新动向的指示。芮先生则独在一间大教室的角落里放下一桌一椅,每天一大早背着一只装满书的旧包,足登布鞋,从乌鹊桥步行到文科楼,沏一杯清茶,默默地看书,做卡片,为即将开设的鲁迅研究课做准备,尽管那样的课也许会开不成。面对当时的忽风忽浪和没完没了的折腾,芮先生概不附和,他以他的“鲁迅研究”不变应万变。那边系领导的事他大多不知,别人不通报他,他也不想知道。他明白自己无法阻挡。他以沉默和对“角落”的坚守,表达了自己的是非原则和对正义、良心的坚守。在大家心目中,芮先生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正气与风骨的代表。

  从那时起,鲁迅研究成了芮先生的学术生命。他对鲁迅作品研究之深入透彻,他对文本解读之心细如发、新见迭出,他对鲁迅研究的深刻历史与复杂动态掌握之全面迅速准确,都令同学们赞叹 他订购很多书刊,从文学、历史以至文物考古,耗了他工资的主体,他是中文系教师中购书最多的。他嗜书如命,乐此不疲,一心只在学术上,因此他博学广识,他就是“鲁迅学”和现代文学的活字典。你请教他文史哲各种问题,他都能娓娓道其源流。当他手捧鲁迅作品在讲坛上抑扬顿挫、津津有味地讲解时,也许是他最感人生快意之时。他对社会、文化、人生的许多看法,都来自鲁迅思想,他常常引用鲁迅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鲁迅怎么说??????”他的严于律己与宽厚待人,他的心有定见、不随波逐流,他对正义的坚守与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堂堂风骨的养成,都体现出鲁迅精神在一位他的研究者身上的传承,和一位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灵契合。

  在我的心目中,芮先生一生诲人不倦,宽厚待人,而自身德高望重,学问渊博,治学孜孜不倦。这就是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这辈知识精英心中,“道德文章”与“为人师表”乃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做学问首在做人,“为人师表”的古训也要求每一位教师(学者、知识分子)首先成为人品、人格、道德的楷模,同时将中国文化、道德精神和知识学问的传承担当为自己的社会使命。可以说,芮先生身体力行,终其一生都做到了。他对教书育人的严谨、认真、负责,历来为人称道。他写得一流书法,板书如董字之儒雅潇洒,可以想见他在旧学方面的功底。据说,“文革”前他讲解古代散文精彩绝伦。以芮先生的功力,我相信。上世纪50年代,他曾是苏高中顶尖的名师,桃李满天下,今日教育、学术、科技界有许多精英人物当年都曾在这所被誉为“清华摇篮”的江南名校亲聆芮先生教诲。例如南京大学比较文学著名教授钱林森,就与我谈起当年在苏高中如何受业于芮先生的一流教学。他总是诲人不倦,他的仁厚与满腹学问使青年学生都怀着充分的信赖不断地向他请教。他哪怕很忙,都会放下手中事,给你沏下碧螺春,坐在他那老藤椅上耐心地向你轻声细语道来,解答你知识的困惑或人生的迷茫。最后还一定按旧礼,相送你到大门外。我们教研室的同事戏称,要喝碧螺春,就去芮先生家。在那里,你获得的是知识、仁慈和温馨,你感受到什么是老一辈学者的“道德文章”和人格风范。

  新时期初期,他是中文系两届系主任,他主持的许多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中为中文系师资队伍建设一事,今日看来意义凸显。80年代初,他以远见卓识,及时吸纳了一批刚恢复学位制度时的研究生,他们都师从名牌高校的著名教授,为中文系后来的发展奠建了人才高地。而他自己则谦虚谨慎,功成身退。他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中最早晋升的副教授。但他看到当年高校职称评审中的拥挤和困境,作为系主任,却不申报教授了。一位领导曾对我说,以芮先生的资历、学问完全可以当教授。

  芮先生以道德人品完善一生,体现了也许是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知识分子的风范。他虽未留下等身著作,但是他滋兰育蕙润物无声,他博学高德树范在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怀念大师吕斯百
今年是我国一代油画大家、先师吕斯百逝世30周年。看到他的画,就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想到他在课堂内外对我的教诲,想到他在油画艺术上对我的影响。斯百师是我市江阴华士人,1927年赴法国里昂美术学校学画,后入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深造,继而又入儒里油画研究院师从著名画家劳朗士研习。1932年,他回国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1958年由西北师范学院调任南京师范美术系主任,六十年代初曾教授我们油画。吕先生数十年奔波于国内外,却乡音无改,带着浓重的江阴口音,甚至把江阴土语融入普通话在课堂上讲述,如他尖锐批评那些画得很差的油画是“鸭屎臭油画”,就是一句典型的江阴土语。经他一解释,我们都觉得批评得十分贴切。吕先生十分怀念华士乡间宁静的生活,有时接老母到南京同住,但没几天老人就闹着要回乡下,吕先生对此十分理解。吕先生教油画并不一直盯着学生讲解辅导,常常几天不见他的踪影。记得有一回,部分同学向美术系党总支反映此情况...
· 吴文化—人物春秋—紫砂大师晚年幸福
对紫砂略有知晓的人都知道,宜兴紫砂界有一位“国宝”级人物———今年86岁高寿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近几年,蒋女士的生活过得特别舒心和快乐,因为,她有了一位最知心的好“弟子”———李帅元。李帅元先生创办的帅元紫砂艺苑是国内目前最大的紫砂专营商场。几年前,他结识了当时已年逾八旬的蒋女士,对紫砂艺术的追求使他们产生了共鸣,一老一小一见如故。李帅元得知蒋女士虽然名望很高,物质不乏,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生活清寂,只有保姆陪伴,而且身体状况欠佳,行动不便。征得大师同意,他把她接到无锡散心,又安排医师给她做全面的身体检查,针对蒋女士的身体现状,做了精心的安排和特别照顾。从此,不管严冬还是酷暑,李帅元只要有空就会去蒋女士家中,关心她的生活起居。蒋蓉有什么需要,李帅元都会尽力去办。12月17日,紫砂艺苑举办了新春联谊会,李帅元特意邀请蒋蓉女士作为贵宾参加。第二天,还派专人带她游玩灵山胜景,把蒋女士的轮椅一...
· 吴文化—人物春秋—国画大师董欣宾浅识
2002年12月1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董欣宾艺术人生追思会暨作品捐赠仪式”上,无锡市有关领导明确表示,董欣宾故居将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时隔10天,也就是2002年12月26日,在南京博物院,由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省美协、书协、《江苏画刊》以及无锡市文化局、无锡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大师的苦旅———董欣宾艺术人生回顾展及研讨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生以及与会人员对董欣宾的作品、为人和他对社会、艺术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对国画艺术的贡献已不亚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等大师。董欣宾,1942年出生于无锡市张泾镇,14岁拜秦古柳为师学习中国画,17岁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学习西画,197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成为刘海粟、陈大羽、张文俊的山水画研究生;1982年分配到江苏省国画院从事山水画研究和创作,并任理论工作室主任,1994年被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董欣宾一生坎...
· 吴文化—人物春秋—国学大师唐文治
今日游无锡者,当可在该城南郊的宝带桥一侧见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此即中外闻名的「唐文治先生纪念堂」(旧称茹经堂)。笔者曾登堂入室拜瞻,内中陈列皆唐氏生前著作及其部分读书用品。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以国学闻於天下者惟章太炎和唐文治二位,可谓桃李满天下矣。唐文治,生於一八年,殁於一九五四年,自幼因家贫而只能借月光读书,经数年苦学,竟在十一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进士,令朝廷大惊而录用,先后历任户部江西主事、商部右丞、左丞、左侍郎、农工商部尚书等。一九二零年,为了弘扬国学,唐氏创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广邀各地名家延教,诸如章太炎、王遽常、钱穆、鲍鼎、吕思勉、周谷城、胡曲园、郭绍虞等,均在此校开过相关课目,唐文治认为,古文中的必得背诵且上口,才能悟其神韵内蕴,他独创古文朗诵法。为此,三十年代初的大中华唱片公司专为他灌录了十张一套的朗诵唱片,内中收录了《秋声赋》、《前出师表》、《岳阳楼记》、《吊古战场...
· 吴文化—人物春秋—大师与中国经济同行
1904年生于无锡的薛暮桥,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他的一生紧随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行动中的经济学大师“改革开放疑难多,中外贤哲共琢磨”,薛暮桥在1982年所赋的诗中,这样表露出他对中国经济研究不懈追求的情怀。在长达近70年的经济研究工作中,他始终以研究解决革命斗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经济问题为目的。“薛暮桥是一位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凯泰如此评价这位经济学界泰斗。“我的经济观主要是在中国经济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薛暮桥在文章中这样剖析自己:“一个经济学家有价值的学术观点,既不可能产生于书斋里的冥思苦想,也不可能产生于忙忙碌碌而毫无思考的实际工作,而只能产生于扎实理论同艰苦实践之间的结合。”倡导和推动市场取向改革“薛暮桥是我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决策咨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