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伟丈夫伍子胥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0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伟丈夫伍子胥,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阖闾之命,从无锡梅里向东南行进时,他或许并没预料到,

   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阖闾之命,从无锡梅里向东南行进时,他或许并没预料到,他一番“相土尝水”后确定的“吴大城”城址会延用到21世纪。

  2500年后,在伍子胥筹划过、建设过和为此献身的这片土地上,正在建造一座伍子胥纪念园,位置离他的居所不远,就在胥门外的护城河边。在此中,雕塑大师钱绍武先生高举艺术之锤,在人们的面前立起了两尊厚朴浑然、目光炯炯的伍子胥塑像。这是今人向先贤送上的一份穿越漫长岁月的敬意,也是这位先贤的精神撞击并因此震撼后人的结晶。

  伍子胥在苏州留下了诸多印迹,与苏州有着深厚的渊源。苏州的城池、城河、城门就得于他的“象天法地”。苏州多少代人饮用过的“胥江水”来自于他的率众开凿。胥口的胥山上、城里的盘门内都曾有纪念他、祭祀他的伍子胥庙。相王弄、伍子胥弄都因他而得名。他对于阖闾、夫差两代吴王的辅助,他对吴地百姓的恩泽,他的“勇而智”的秉性和慷慨赴死时的悲凉、沉着、坚毅、舍我的境界,深得吴中先民的赞赏而代代流传,成为苏州人由古而今的精神源泉之一。至于他誓报父兄被杀的家仇、受渔夫和浣女拚死义助、吴市吹箫行乞终被公子光(阖闾)赏识、16年后兴兵攻入楚都、鞭笞楚平王坟的传奇故事,都已成了吴地文化的一部分。

  相传伍子胥还是《越绝》的作者,其中的治国之术和兵家之论备受后人赞赏。修身、立德,建业、立功,砺智、立言,这是一个完美人生的全部内容,也是中国社会历来推崇的“三不朽”。不敢说伍子胥全部做到了,但在他身后所有的“时间足迹”中,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已经在这三个方面都胜出了常人,甚至有些已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极致。

  生命的长度,终有限度,历史之网筛掉了多少的琐碎,却让伍子胥留在了史籍和民众口碑的双重“链接”中。这是一个不朽灵魂的精神穿越,这是一种不能估量的伟力。伍子胥就是凭着这股精神之力,赢得了历史的认同,激起了时间的回声!

  苏州之城就是一方镌刻于天地之间的大印,彰显着这位伟丈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周伟的人物画
周伟自小成长在苏州,耳濡目染于古城的一砖一瓦。在拥挤的人物画中,欣赏者不难发现周伟的人物画象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来:《苏武牧羊》,凝重的灰色调,人物不屈的精神跃然纸上,一轮明月,月是故乡明故乡,景和情相辉映。《洞箫图》(曾获《中国南国书画篆刻大赛》优秀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名人大全》),令赏者仿佛置身于难以忘怀的情感世界。它的一境一物,无不充满怀旧的意味,人物哀怨生动,画面典雅庄重、情致绵邈、灵秀整洁,线条工丽自然,显示出周伟的美学追求和新的画风。此外,入展江苏美术馆作品《清夏》、《澈》、《风筝》等作品都淋漓尽致地让人捕捉到一种难得的醉意,如读一首首小令———声声慢、水调歌头、钗头凤、卜算子……尤为引人入胜的是他最近创作的系列人物画《评弹艺人》。发生在身边的昨天和今天,感染了周伟。他挖掘思索,并力求很好的表现。一举一动,一目一神,一景一物,他废弃了古人过于甜媚的格调,仍以传统手法入...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人物春秋—汪曾祺与吴文化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他的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都曾获奖,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如今,汪曾祺平中显奇,淡中有味的作品,备受众多读者的真心喜爱,并在海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剧作家沙叶新评价他的作品是“字里行间有书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可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锦绣江南,历史悠久,名城座座,人文荟萃。汪曾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多年,对博大精深的吴文化尤感兴趣。1947年,汪曾祺到上海一所中学教书,星期天除了听戏写作外,他最爱看戏考。一日,他又兴致勃勃地翻看一本老戏考,上面有一段滩簧,其中有句唱词“春风弹动半天霞”,令他大为惊异,并夸道:“这是李贺的诗!”汪曾祺对昆曲也情有独钟。《打虎游街》、《借茶活捉》诸戏,他百看不厌。一日,汪曾祺去剧场看昆曲,一小丑在舞台上表演得非常...
· 吴文化—人物春秋—读钱穆
钱穆(1895-1990年)和陈寅恪(1890-1969年)都生于文化倾圯、国魂飘失的历史时刻,而他们对中华文化存乎于天地之间都有决定性的信心,都有一股不屈不挠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大气魄。我之所以将他们两人并列在一起,是因为在日后,他们都以命运的不同形式(一个留下,一个离去)表达着对中华文化的信心,意思同王国维先生之死一样:文化,要薪火相传。中年以后,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我以为在乡村我就可以很逼真地面对自己的生命,一为简单的生存,一为融于天地之间。所以我想,只要我到了乡村,我就很易于融于天地之间,只要我勤劳,我也就能活下去。不像在城市,生命太尖锐了,也太混浊了,不仅很少抬头看天,也很少涉足于泥土。在城里,我很难将生命这笔旧帐理清楚。我以前认为,陶渊明、王维、白居易在生命的后期避于山水和乡村之间,是消极而不幸的,现在我才知道,这不仅是积极的,而且是人生幸福的根本所在。钱先生指出:商业文化...
· 吴文化—人物春秋—孝子华宝
华宝,身历三朝:出生于晋朝,生长于南北朝,逝世于齐朝。《南史》立传说:华宝“晋陵无锡人也。父豪,晋义熙末,戍长安,宝年八岁。临行谓宝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长安陷,宝年至七十不婚冠。或问之,宝辄号恸弥日,不忍答也。”华宝的父亲名华豪,在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义熙末年,跟随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去长安出征。临走时,他对年幼的儿子说:“等我打完仗回来,为你结发戴冠(古代礼制为20岁戴冠)。”他们的军队所向披靡,于义熙十三年(417)七月抵长安,八月间大破后秦皇帝姚泓的部队,并擒住姚泓,于九月间斩于建康。第二年的十月,华豪跟随右将军朱龄石出征,在陕西的雍州和大夏的赫连勃勃遭遇,不幸大败而死。噩耗传到无锡,等待戴冠的华宝恸哭不已。从此,他终身不戴冠,不娶妻。到70岁时,他将胞弟华宽的儿子华悫嗣为儿子,世称孝子。后来,南齐高帝萧道成于建元三年(481),赐“孝子”匾额。到唐代将他在惠山华陂的住宅改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