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人物春秋—书“天下第二泉”的王澍
吴文化—人物春秋—书“天下第二泉”的王澍,王澍,金坛人,后徙无锡,字若霖,亦自书为林,号虚舟。康熙进士,授编修,官至吏
王澍,金坛人,后徙无锡,字若霖,亦自书为林,号虚舟。康熙进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员外郎。中年托病乞休,迁锡定居,在金匮山旁筑室专心习书,他在书斋自写楹联一副:“老来官情知我澹,一生学书五十载。”自署“二泉寓客”,著有《程朱格物法》、《朱子读书法》及《淳化阁帖考正》等。其书法一时名噪江东,士人纷纷登门求教。
据《锡山王氏宗谱》载:书圣王羲之辞官归居山阴,尊为始祖。
明末,第57世孙王宗祉从金坛西塔山迁锡,居西河头永定桥。清雍正十一年,王澍拜撰第59世族叔王祖德墓碑。据此推算,王澍应为书圣王羲之的第60世裔孙。他效始祖之遗风,淡泊以明志,不贪图功名利禄。在寄畅园里也有王澍的碑刻,他观赏秦观的淮海文集后作记云:“宋淮海先生文集四十卷,后集六卷,为北宋官刻版本,秦氏世守物也。雍正五年秋七月,良常后学王澍书。”王澍生平著作甚多,有《贡禹谱》、《学庸本义》、《学庸困学录》、《程朱格物法》、《朱子读书法》、《白鹿洞规条目》、《淳化阁帖考正》等书。
清雍正五年牗1727牘冬,常州知府包括来锡巡视,游览惠山,见赵孟兆页所书木匾已腐朽剥蚀,于是就请寓居在锡的王澍另书“天下第二泉”几个擘窠大字,勒置泉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王僚与专诸
吴王余昧去世,按照吴国传统“兄终弟及”,应由其弟季札继位,季札坚辞不受,于是余昧的儿子僚继承王位,世称吴王僚。其时伍子胥弃楚奔吴,游说王僚伐楚,未受重视,于是改事公子光。公子光是吴国第二十代国君诸樊的儿子,他认为自己是诸樊谪子,如果父子相承应该是他继承王位,于是想暗杀王僚取而代之。吴王僚于公元前516年趁楚平王去世兴兵伐楚。楚发兵断绝吴军后路,吴兵不得还。公子光与伍子胥密谋,认为这是除掉王僚的极好时机。专诸,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县西北人,一说是无锡鸿山西走马港人,屠户出身,是当地有名的孝子和义士。经伍子胥推荐,公子光十分厚待他,成为心腹。因王僚性喜吃鱼,于是两人密谋以“鱼肠剑”的办法除掉王僚。一天,公子光对吴王僚说,他聘请了一位高明厨师能烹调极其美味的鲜鱼,请王僚赴宴。酒酣之际,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此时献上暗置匕首的鱼肴,刺杀王僚,专诸也当场被王僚卫士砍成肉酱。公子光刺杀王僚后登王位,封...
· 吴文化—人物春秋—廉泉和《南湖东游草》
廉泉(1868-1932),字惠卿,号南湖居士,无锡人,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文学家和教育家。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中,他是提倡改革的签名举子之一;在三十岁起就任清政府的户部郎中时,以诗闻名京师,因特别喜好咏诵夕阳,人称“廉夕阳”;1904年辞官南归,在上海与丁宝书等人创办“文明书局”,编印教科书,率先使用珂罗版印刷工艺;他积极提倡办学,曾协助创办无锡早期的学校竞志女学、三等学堂,捐出自己的私宅用做学生宿舍,并资助一些青年留学日本;其妻吴芝瑛与秋瑾有金兰之谊,秋瑾被害,他协助吴芝瑛将秋瑾遗骨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并请无锡著名画家吴观岱描画了《西泠寒食图》,还在秋瑾就义处轩亭口建立“风雨亭”,在杭州南湖小万柳堂别墅内建立“悲秋阁”,以志;辛亥革命时,他与孙中山有所联系,还将自己在京中的寓所作为革命党人住宿和活动的场所。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窃权,廉南湖先生大感失望,于是在1914年东渡日本,在...
· 吴文化—人物春秋—五部尚书秦金
秦金,字国声,号凤山,明成化三年(1467)出生于无锡胡埭河西村。父亲秦霖,是位私塾先生。秦金幼年随父到人家的学馆就读。有一次馆主设宴,没有邀请秦金。他父亲很有意见,就出了个上联“东家设宴儿无份”,要儿子对出下联。秦金就以“北阙登科我独先”为对,并说:“儿岂是贪吃的人,请父亲以后不要再讲有关吃的事。”父亲听了,很是赏识。河西村附近有个红庄村,村上有座私塾学堂,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夏季的一天,老师有事外出,嘱咐学生在学堂认真攻读。但这群孩子待老师一走,便到附近河中洗河浴去了。老师回来后对不听话的孩子是又好气又好笑,便出了“千年杨柳当衣架”为上联,要学生对下联。对上了饶他们,对不上要罚他们站着晒毒太阳。正巧此时秦金路过这里,小伙伴们把事情告诉了秦金,秦金稍稍思索了一会,便对出了“万里长江作浴盆”的下联。塾师和村民对秦金的才能都十分钦佩。秦金天资聪颖过人,20岁考中南京举人,26岁进士及第,28...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惠山读书多贤士
惠山幽秀清旷,山中胜景惠山寺、忍草庵、石门等处,远离尘嚣,是历代书生读书首选之地。自商朝至清朝,文献记述读书惠山的昔贤有几十位。最早的是1500多年前南朝司徒右长史湛挺,隐居读书惠山,创历山草堂。唐代,涔阳人李骘,慕惠山石泉之名,流寓无锡,居惠山寺三年苦读左氏春秋、屈骚、庄周、韩非等,后来李骘官至御史中丞,还留下不少惠山诗作。唐代李绅15岁从梅里入惠山饱读诗书,至少读了十年。由于家境贫困,他在惠山寺找来佛经,以背面作文稿,受到个别寺僧欺侮,但也得到铿元等僧人的同情和支持,结下很深的友谊。元和六年(806),李绅中了进士,历仕五朝皇帝,在唐武宗时为相四年。他读书惠山时深知民间疾苦,写下著名的《悯农》诗,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惠山旧有李相读书堂古迹,据元邑志记载:“李相读书堂,在惠山,小径萦纡,有堂三楹,中绘唐相李绅像。绅未遇时常读书是山,堂即绅读书之所”。至明代,堂湮没,邑人...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书百部的礼部尚书邵宝
邵宝,字国贤,号泉斋,别号二泉居士,生于明朝天顺四年牗1460牘,庚辰九月初三日,世居无锡城内冉泾里。4岁严父去世,赖慈母抚育。年幼聪慧、好学上进,十余岁通《孝经》,熟四书五经,精诗文,与丁松年、惠远称三奇童。从师李东阳,就读于城南保安寺东林精舍。16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初任许州牗今许昌牘知州,弘治七年升户部员外郎,后升户部郎中。十三年四月任江西按察司提学副使,十八年任浙江按察使右布政使,正德四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各省漕运。邵宝为人至孝,因母亲年老,于正德七年乞假回里。他又重视家乡教育,于正德十一年建二泉书院于惠山胜境,致力培育人才。十四年擢任南京礼部尚书,复以母年迈恳辞。嘉靖元年七次上疏得获终养。晚年特别喜爱惠山的景色,峰峦翠碧、茂林修竹、清泉叠石的幽静环境使他流连忘返。正牗德牘嘉牗靖牘年间,常往二泉下池上之漪澜堂牗旧为真赏亭牘,每有公宴,儒冠云集,群贤毕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