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华察其人其事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华察其人其事,华察生于弘治10年(1497),字子潜,号鸿山,无锡人。他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

   华察生于弘治10年(1497),字子潜,号鸿山,无锡人。他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的官,辅导过皇家孩子读书,所以尊称他为“华太师”。

   华察年幼时聪明好学,年少时熟读“四书五经”,12岁时,他的文章就写得很好了。嘉靖五年(1526)考中进士,后来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里办事,因为 有政绩,很快地升为户部主事。不久,调到兵部,任兵部郎中,已成为朝廷高级官员了。嘉靖十二年(1533),华察任翰林院修撰,负责修史、著作等事。任职期间, 曾经参与编写《宝训实录》。

   嘉靖十八年(1539),皇帝下诏书,命华察出使朝鲜,并赐他一品衔和副使的职务。华察开头只是在户部担任最低一级官职的庶吉士,后来官运亨通,连连升 官,受到一部分官吏的嫉妒,在朝鲜仅一个多月,就被罢官回国了。嘉靖二十二年(1543),严嵩作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华察性耿直,不肯趋炎附势,这样,就得罪 了奸相严嵩,被降职外放。不久,他毅然辞官回乡了。华察回到无锡后,为家乡人民做了许多好事。资助无锡知县王其勤筑城抗倭;兴修家乡桥梁,方便群众;鬻田周济贫 民……老百姓都称颂他。

   华察一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谋献策开展丈田清粮一事。明代中叶,无锡有22个乡,十分富裕。当时江南粮赋占全国第一,无锡又居江南税赋第一,华察所在的 延祥乡(今无锡荡口镇)又是无锡乡镇之首。但是,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有田无粮赋,而贫农却有粮赋无田,弊端丛生,民心不稳。华察曾担任户部主事,一眼就看破底 细,因而十分气愤。那时,朝廷正在推行“一条鞭法”,命令全国丈量土地。无锡县也刚刚接到圣旨,巡按苏松、监察御史孙慎已经到职。县令王其勤和翁大立陪他俩去访 问华察。

   华察当即出谋献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丈量结束,共丈量土地14912多顷,查出无粮赋田16万多亩,剔除无田之粮赋7000多石,随即定出课税规定。

   于是民心大振,一片赞扬之声。但这一下刺痛了那些虎噬蚕食的不仁之徒,他们依仗势力胡乱诬陷华察行贿官员,致使孙、翁、王三人被革职或调离。华察气愤之 极,大喊“无怪乎勇于任事者之不多见也牎”于是,他在荡口镇南建筑“三公生祠”:因孙慎号联泉而建“思泉亭”,翁大立号见海而建“学海学院”,王其勤号少月而建 “望月楼”。“三公生祠”建成,他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写了《无锡县延祥乡首建三公生祠记》,并刻石立碑。

   万历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华察因病去世,留下了《岩居稿》、《皇华集》、《知退轩集》、《翰苑集》、《留院集》、《碧山棠集》、《东行纪兴》等著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秦毓钧其人其事
俗话云:“盛世修谱”。我们锡山秦氏去年编印了《锡山秦氏宗谱谱系图》。这是一本联络图,也可看作简易的家谱,它为即将开始的续谱工作做了准备。锡山秦氏是无锡的文化型大族,在各个不同的时代,都有大批优秀人才涌现。秦毓钧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文化人,但在其平凡的工作中,却作出了不平凡的功绩。秦毓钧(1873-1942),字祖同,号平甫,别号一鸣,无锡小娄巷人。1902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在上海《申报》、《时报》工作,1912年入中华书局参与编纂《中华大字典》。1918年回锡,1920年任《锡报》总编。1925年,秦毓钧创办《无锡新闻》报,以“彰一邑之公是公非”为办报宗旨,能秉笔直书报道消息,持论公正。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秦邦宪曾以“”的笔名常在其副刊上发表文章。锡社被反动政府查封时,秦毓钧即以《哀锡社》痛斥政府的无耻行为。秦毓钧十分关心地方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寄畅园当时是秦氏家族的私家花园,自明代正德年...
· 公子华公子池其人其事
公子华哪儿去了自从公元前328年公子华(与张仪)在围攻蒲阳后哪儿去了?杨宽老先生指出,《今本竹书纪年》在对前305年的“季君事件”中误把“桑君”作“季君”,从字里行间可看出,此时公子华还在朝廷。公元前309年惠王薨,其嫡长子武王继位。这个“孔武有力”(勇猛之意)的武王带了三个大力士(其中孟说‘能生拔牛角’)到已经衰弱的周都洛阳逞能(实为要‘窥周室’,‘挟天子以令天下’),结果举九鼎时折断胫骨,两眼出血而毙,时为前307年8月。不巧的是,他无嗣,以惠王太后、武王后为首的一派便拥立武王弟公子壮为“季君”;然而次年即前306年,惠王妃亦依仗其“异父(?)长弟”并手握兵权的魏冉把在燕国当人质的其子公子稷接回来,拥立为昭王。双方矛盾白热化,惠王太后一派还“造反”,于是魏冉尽诛包括公子壮等一大批朝臣,武王后也被撵回魏国。据《史记・穰侯列传》,即使昭王的有“图谋不轨”的诸异母兄弟及至诸侯也不能幸免,“唯...
· 吴文化—人物春秋—无锡使节第一人华察
在无锡历史上,最早出使国外的,要数明代的华察了。这是嘉靖十八年(1539),要比清光绪十六年(1890)出使英、法、意、比的薛福成早351年。华察当年出使的朝鲜,是中国的属国。嘉靖皇帝有8个儿子,在他即位后的十八年二月初一,册封次子朱载壑为太子。为向属国宣谕,皇帝命翰林院侍读华察为使节,赐一品服;副使为薛廷宠(字萃轩)。他俩带着大批丝绸和珍宝,作为朝廷恩赐之物,浩浩荡荡过了鸭绿江。朝鲜国王带领皇子和一批文武官员,在边境迎接。当天,华察就写了一首《渡鸭绿江》诗:春来三月送浮槎,日落潮平两岸沙。天地本来分异域,风尘此去愧皇华。波翻鸭绿初经雨,柳带鹅黄未看花。四海车书今一统,东藩文物自商家。朝鲜的大臣苏世让,是朝鲜第一才子,善于诗词文辞。当时的朝鲜盛行汉文,也崇尚我国的格律诗词,所以,华察和苏世让等一路唱和。最为惊人的,是华察和朝鲜国王对答联语。国王出了一句上联:“皂荚倒挂千锭墨。”他不加思索,...
· 赵衰其人其事
赵衰(cuei古音崔,前685~前622年),赢姓,赵氏,字子馀(余),春秋霸主晋文公的重臣,死后溢号成季,史称赵成子。《史记·晋世家》里明确记载:周襄王十六年(公元前635年),流亡多年刚归国不久的晋文公,采纳大夫赵衰建议出兵定王室,“周襄王赐晋河内阳樊之地”,“而以原封赵衰。”这里所说的“原”即今济源历史上的原城。这段真实的历史,还在《国语·晋书》、《左传》、《淮南子》、《东周列国志》及地方志书里,分别都有更为详尽的描述。赵衰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造父的十五世孙)的孙子、赵夙的儿子。当时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弟兄多人,赵衰经占卜得知侍奉重耳比较吉利,便死心塌地跟随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重耳所以能返回晋国并成为君主,大多得益于赵衰的计策。比如重耳逃亡在齐国时,齐桓公给他娶妻安家,他贪于安逸乐不思返,是赵衰敢于担当责任,与夫人齐姜设计灌醉了他,再用车载着离开了...
· 白公胜其人其事
考诸史实,有关白公胜事迹记载的典籍很多,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主要有《左传》《国语》《淮南子》《史记》《汉书》《韩书外传》《说苑》《列女传》《列子》等。但仍以《左传》成书最早,记事最详,价值也最高。我们因循史籍,大致查考出白公胜的主要生平。首先,白公胜幼年生活艰辛。白公胜的祖父是楚平王熊弃疾。父亲是楚国太子熊建。可以说,白公胜拥有楚国高贵的血统,属于楚国嫡系王孙贵族。白公胜幼年生活颠沛流离。这一切都源于佞臣费无忌的恶语中伤。公元前527年,太子建(世子、王位接班人)十五岁,到了该成家立业的年岁。楚平王为拉拢秦国,结为政治姻亲,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请求婚配。秦国响应和亲,将美女伯赢嫁往楚国。费无忌见此女确实貌美,为曲意奉承讨好楚平王,便将其送给了楚平王。仅将陪嫁来的一个齐女,嫁给了太子建。事后,费无忌连续恶语中伤诽谤太子建,致使楚平王疏远了太子建,将其调离王都。驻防城父,戍守白邑等吴楚边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