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工笔画家唐原道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1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工笔画家唐原道,唐老身材高大,眉清目秀,风骨傲然,给人以一种神采飞扬的感觉。他博学多思,认真

  唐老身材高大,眉清目秀,风骨傲然,给人以一种神采飞扬的感觉。他博学多思,认真严谨,不事张扬,是一位认真的人,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著名书画家赖少奇赠唐老斋名为“当真”二字,恰如其分,唐老确实一生尽在“当真”中。无锡市和日本明石市结为友好城市,需要礼品,唐老慷慨拿出一幅佳作《鹰》;我参加无锡市文化教育代表团访问日本,需礼品,唐老又慷慨拿出佳作,让我赠送;著名画家黄胄来无锡,要我安排无锡老画家到他那里合作画画,唐老当然是我考虑的画家之一。哪知唐老和黄胄是挚友,他对我说:“哪要你安排,我比你早认识几十年。”我国遭遇特大洪灾,无锡各界纷纷捐献,书画界也捐出力作给慈善会,他又慷慨捐画。唐老就是这样“当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件事。

  对于绘画,唐老的“当真”更不容说了。我认为唐老的工笔画至少有两点不容易。

  第一个不容易。他把民间绘画之鲜明、西画之丰满、文人画之儒雅三者融合,形成了一种非常有个性的绘画风格。他事画八十余年,手不停写,以画为乐,以写生为必修之路,一生积累的写生稿达3000余张。唐老早年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张玉良主修西画;后又与著名画家钱松岩一起师事江南画坛泰斗胡汀鹭,认真研究中国水墨画;在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任领导期间,又对民间艺术作过深入观察。他布陈勾稿取法写意,走笔轻柔灵捷,注意笔、色、墨的协同,笔下的花卉达到“熟其性、取其首、得其神”的境界,其他作品工而不繁,细而不柔,于沉静自然中见灵秀,处处透发着他审美心态的特意性格。无锡艺坛巨擘秦古柳先生盛赞曰:“君子清白,作画聪明洒脱,善于融合中西,化悟古今,就工笔界论,北可不让于非、南亦可与陈之佛相嬗递。”著名画家董欣宾则赞其为“江南工笔第一高手”。

  第二个不容易。他耄耋之年仍孜孜创作工笔画,当今少有。唐老八十高龄还是“当真”,仍精工细勒,淡染勾描,一丝不苟。我细读了唐老八十年代后所创作的22幅作品,《艳阳图》、《孔雀细部》、《虎》等等,可以说幅幅清逸生韵,赏心悦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前总编龚继先说:“真了不起,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研习工笔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罕见的。”唐老艺术心态浓重,世俗心态清淡,一辈子活得自持、清高,光明磊落,厚道善良。他不图个人名利,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在工笔画园地,其敬业精神是何等难能可贵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悼念唐原道先生
著名画家唐原道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艺坛失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而深感惋惜。著名书画家赖少其曾题赠“当真”二字为先生斋名,瞻顾先生一生,画如其人,人画尽在“当真”中。先生的一生就如一幅淡墨浅出,于轻灵飘逸中见自然;重彩匀纳,于妍秀艳绚中求真谛的工笔长卷。先生生于1909年,无锡前洲西塘人。早年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张玉良主修西画。1928年毕业后先后在无锡师范、淮阴师范任教,并在无锡美专任西画系主任。在悉心艺术教育的同时,研习中国画,与著名画家钱松岩一起师事江南名画家胡汀鹭先生。凭着扎实的西画功底,以工笔重彩为毕生探索重点,反复浏览故宫藏画,潜心钻研宋元画风,从临摹历代名画入手,通读画史典籍,出入中西,融通古今,寻求不背传统法度而又拓展视野,鉴洋而不见洋,汲古而不泥古,以民间绘画之鲜明,西洋绘画之丰满,文人绘画之儒雅三者合参,创造出生机蓬勃、卓尔不群的清新风格。无锡艺坛巨擘...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画家吴荣康
夜阑人静,一灯如豆,思绪万千。吴老荣康走了,走得突然,出人意料。记得吴老生前一周,我到府上拜谒,求他为《太湖美·中国书画展》提供作品。他躺在躺椅上,精神尚好,说:“征稿启事早已看到,就等你来取了。”他关照儿子拿出一张《太湖锦鳞》图参展。吴荣康先生号吴山,又名敖生,年轻时师承江南名画师胡汀鹭、贺天健、陈旧村;在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时,又得艺术大师徐悲鸿、潘玉良、陈之佛亲授,因为和徐悲鸿同乡,特别受到大师宠爱。吴老是个不善交游的本分人,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在江苏省立无锡师范任教时,和国画大师钱松岩同事,私交甚笃,画艺切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吴老教学之余,挥笔不辍。他取浙派水墨苍劲、雄健挺拔之骨,兼用清新淡雅、秀颀飘逸之风,又吸收西洋画空间和光色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精研花鸟,所绘花卉翎毛,笔致工秀,落墨流畅,形神兼备。尤擅长画鲤鱼,画鲤鱼有70多年历史,他把鲤鱼养在缸中,日日...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画家华士清印象
一丛翠竹,两株芭蕉,簇拥着原市文化局大院里一座清幽雅致的小楼,华士清艺术工作室就在这小楼之上。进得门去,只见他正在作画。一幅太湖山水画,已跃然眼前。他调色挥毫,边观察,边渲染,湖畔柳色,岸边芦苇,水中莲叶,在他的层层渲染中,晕化出浓淡深浅的层次与光影变幻的效果,其灵动秀逸、疏柳淡烟之气韵,正是他深蕴的太湖情怀化之笔墨所表达的特殊的艺术语言。时值盛夏酷暑,然而欣赏士清先生的画作,顿觉清风拂凉,美意盈怀。在这里,心灵与自然之对应、之交流,通过艺术创造与欣赏之桥,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片心灵的境界。”士清先生的国画,让我切实体悟到了个中玄妙。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凭藉他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可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士清先生正是这样,长期以来,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太湖山水与江南小...
· 吴文化—人物春秋—江南老画家吴观岱
吴观岱,字念康,号清翁,晚号江南布衣。无锡人,1862年出生于贫寒家庭。他少时家境很穷,为了生计,父亲送他去一家酱园店当学徒。他很不乐意,学了没多长时间,就偷偷地溜走了。父亲知道后大发雷霆,一怒之下将他赶出了家门。后来,一位好心的姓顾的人家收留了他,先劝他听从父意去当学徒,他执意不肯,后给他几张国画叫他临摹,他高兴极了,将几张国画临摹得惟妙惟肖。姓顾的认为他绘画很有天才,遂与他父亲联系。父亲却因为家境贫困不同意他去学画。后经叔父从中调解,学费由叔父承担,父亲才勉强答应。吴观岱便从无锡画师潘锦学画。吴观岱善绘仕女,所绘人像能得其神韵。无锡人家凡有丧事,往往要请他为死者画像。一次,无锡有一位姓蔡的钱庄经理找到吴观岱,要他绘一幅大型人物画。他一挥而就,画得栩栩如生。钱庄开张那天,吸引了很多人观看,都夸吴观岱画得好。当时,无锡的名士廉泉南湖看后也十分惊奇,觉得吴观岱是个人才,便邀他到家作客。交...
· 吴文化—人物春秋—明代大画家王绂
明代的王绂(136-1416)是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他字孟端,号友石生,无锡人。王绂小时候勤奋好学,10岁能诗,15岁就游学于邑庠(县乡学)。永乐初年,因为善书法,他被荐入文渊阁,参加《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永乐十年(1412年),被提拔为中书舍人(内阁中缮写文书的官员)。永乐十一年和十二年,他两次跟随明成祖朱棣北巡,创作了著名的《燕京八景图》。永乐十四年(1416),在北京官邸病逝,墓葬惠山西面的钱桥。后人在惠山五里香塍建造王孟端公祠,来纪念这位明代画家的“开山手”。王绂的墨竹画得特别好。他吸收宋元画竹之长,并得到石室先生、梅花道人的遗法,又独辟,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墨竹,随意挥洒,气势纵横,清翠挺劲,更添逸趣。董其昌称其墨竹是“国朝开山祖”。王绂画竹的成就,对明朝一代影响非常深远。王绂的山水画也很出名。其水墨淋漓学吴仲圭,层峦叠嶂学王叔明,古木茅亭则学倪云林。他吸收前代画家水墨画法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