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人物春秋—送蒋风白先生
苏州擅画兰竹的高手蒋风白先生在89岁高寿之际,离我们去了,我是事后才知道的,未能赶上参加悼念仪式,心里很有失落惆怅之感,许多往事也随之涌上了心头。
“文革”之中,人都不知做什么好,我父亲酷爱国剧,擅操京胡,但此时的他却也只好改拉起了“样板戏”。但有时还是在琴弦上垫上高高的码,关上门偷偷拉几段“四旧”曲子。一天,随他一同回家进门的是一瘦小个子的人,父亲对我介绍说,这是画家蒋风白,他现在一直在和我唱京剧,听说你也是画画的,所以一定要来家玩。蒋风白轻轻地说:“杨明义,我早就知道你,但是不知道你就是杨正冠的儿子。”
以后的日子,蒋先生似乎一下子放弃了以往对京剧小生唱腔的爱好,一上楼来就扎在画案上和我讨论起画来了。有时他还拿起画笔来,画什么呢?还是画他昔日国立杭州艺专潘天寿老师风格的荷花草丛,竹子兰草。那时候作画要讲究思想性,市面上流行画毛竹、画硕大的柿子来表达时代感。蒋先生几次想和我合作,想把他擅长的画竹技法用到表现新生活中去,曾要我替他画了许多人物的动态,带回家去勾摹,以创作新作品用。但这毕竟不是他心里想要画的画,他所钟爱的是徐青藤的仙人和满幅狂草、八大的幽鸟、石涛墨团团的莲叶、齐白石的黄蜂瓜果、潘天寿的雏鸡,这些艺术形象才是他心中真正的灵魂。
蒋先生夫妇痴迷字画、节衣缩食,珍藏了大量的历代名家是众所周知的。我经常能看到感人的一幕,在他的小楼上,他把珍藏的书画一件件展示给我看,他的夫人把一大把一大把加工画好的工艺绢扇,包扎好,送到工厂去。他们夫妻用辛勤的日日重复的劳动来换取酬劳,而坚持着绝不从自己手里流失转让珍藏多年的任何一件字画。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收藏家的高贵之处。
风白先生珍画如命,但他经常会慷慨地携带一些珍贵的名人字画,其中有李可染、贺天健、唐云等人的佳作,放心地放在我的案头上借我临摹、学习。让我学习大家之笔墨长处。惨淡而乏味的日子过去了,人们迎来了艺术空前繁荣的春天,蒋老被邀去苏州工艺美校任教,又被中国美院聘为客座教授,真正发挥了他的艺术青春。他周游各地,京鲁大地都留下了他许多之作。花甲后,由于他对传统笔墨的深刻领悟,蒋老毅然放弃了以前经常描绘的世俗题材,专画兰竹。他的水墨兰竹笔墨精炼,气韵生动,不同于古人,他在其中表达了他坚毅的性格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却又充满了江南人的灵秀之气,被收藏界竞相收藏。
如今蒋老带着他那份酷爱艺术的真诚之心,驾飞鹤西去,相信他画笔下的兰竹花草一定会在祖国辽阔的艺圃中不断散发出幽香和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