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送蒋风白先生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5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送蒋风白先生,苏州擅画兰竹的高手蒋风白先生在89岁高寿之际,离我们去了,我是事后才知道的,

   苏州擅画兰竹的高手蒋风白先生在89岁高寿之际,离我们去了,我是事后才知道的,未能赶上参加悼念仪式,心里很有失落惆怅之感,许多往事也随之涌上了心头。

  “文革”之中,人都不知做什么好,我父亲酷爱国剧,擅操京胡,但此时的他却也只好改拉起了“样板戏”。但有时还是在琴弦上垫上高高的码,关上门偷偷拉几段“四旧”曲子。一天,随他一同回家进门的是一瘦小个子的人,父亲对我介绍说,这是画家蒋风白,他现在一直在和我唱京剧,听说你也是画画的,所以一定要来家玩。蒋风白轻轻地说:“杨明义,我早就知道你,但是不知道你就是杨正冠的儿子。”

  以后的日子,蒋先生似乎一下子放弃了以往对京剧小生唱腔的爱好,一上楼来就扎在画案上和我讨论起画来了。有时他还拿起画笔来,画什么呢?还是画他昔日国立杭州艺专潘天寿老师风格的荷花草丛,竹子兰草。那时候作画要讲究思想性,市面上流行画毛竹、画硕大的柿子来表达时代感。蒋先生几次想和我合作,想把他擅长的画竹技法用到表现新生活中去,曾要我替他画了许多人物的动态,带回家去勾摹,以创作新作品用。但这毕竟不是他心里想要画的画,他所钟爱的是徐青藤的仙人和满幅狂草、八大的幽鸟、石涛墨团团的莲叶、齐白石的黄蜂瓜果、潘天寿的雏鸡,这些艺术形象才是他心中真正的灵魂。

  蒋先生夫妇痴迷字画、节衣缩食,珍藏了大量的历代名家是众所周知的。我经常能看到感人的一幕,在他的小楼上,他把珍藏的书画一件件展示给我看,他的夫人把一大把一大把加工画好的工艺绢扇,包扎好,送到工厂去。他们夫妻用辛勤的日日重复的劳动来换取酬劳,而坚持着绝不从自己手里流失转让珍藏多年的任何一件字画。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收藏家的高贵之处。

  风白先生珍画如命,但他经常会慷慨地携带一些珍贵的名人字画,其中有李可染、贺天健、唐云等人的佳作,放心地放在我的案头上借我临摹、学习。让我学习大家之笔墨长处。惨淡而乏味的日子过去了,人们迎来了艺术空前繁荣的春天,蒋老被邀去苏州工艺美校任教,又被中国美院聘为客座教授,真正发挥了他的艺术青春。他周游各地,京鲁大地都留下了他许多之作。花甲后,由于他对传统笔墨的深刻领悟,蒋老毅然放弃了以前经常描绘的世俗题材,专画兰竹。他的水墨兰竹笔墨精炼,气韵生动,不同于古人,他在其中表达了他坚毅的性格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却又充满了江南人的灵秀之气,被收藏界竞相收藏。

  如今蒋老带着他那份酷爱艺术的真诚之心,驾飞鹤西去,相信他画笔下的兰竹花草一定会在祖国辽阔的艺圃中不断散发出幽香和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悼念唐原道先生
著名画家唐原道先生与世长辞的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艺坛失去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而深感惋惜。著名书画家赖少其曾题赠“当真”二字为先生斋名,瞻顾先生一生,画如其人,人画尽在“当真”中。先生的一生就如一幅淡墨浅出,于轻灵飘逸中见自然;重彩匀纳,于妍秀艳绚中求真谛的工笔长卷。先生生于1909年,无锡前洲西塘人。早年在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潘张玉良主修西画。1928年毕业后先后在无锡师范、淮阴师范任教,并在无锡美专任西画系主任。在悉心艺术教育的同时,研习中国画,与著名画家钱松岩一起师事江南名画家胡汀鹭先生。凭着扎实的西画功底,以工笔重彩为毕生探索重点,反复浏览故宫藏画,潜心钻研宋元画风,从临摹历代名画入手,通读画史典籍,出入中西,融通古今,寻求不背传统法度而又拓展视野,鉴洋而不见洋,汲古而不泥古,以民间绘画之鲜明,西洋绘画之丰满,文人绘画之儒雅三者合参,创造出生机蓬勃、卓尔不群的清新风格。无锡艺坛巨擘...
· 吴文化—人物春秋—宜兴作家徐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文联副主席徐风的长篇小说《公民喉舌》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部20万字的小说一面世,即引起文坛关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和《文艺报》都刊登了评介文章。这部小说以饱满的激情,通过媒体记者的视角,推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而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以及环境、腐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徐风笔下都有描述和揭示。徐风少年辍学,早年当过工人,办过小报。来自底层兼刻苦自学是徐风成为作家的惟一途径。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一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他也由此从文化部门调入宜兴电视台。从此,他“日出而记者,日落而作家”。熟悉徐风的人都知道,这些年他一直是手握两支笔,一支是钢笔,一支是摄像机,在文坛和电视圈不断推出力作而引人注目。同时用两支笔抒写社会人生,超人的精力从何而来?他的回答是:“作家的良知和责任,让我的两支笔有着抒写不完的东西,就像上了拳击场,总是在不断的跳跃中挥舞出拳而停...
· 吴文化—人物春秋—著名集邮家孙君毅先生
20年前的1983年8月30日,上午10时许,我与时任无锡日报副刊部编辑的安健同志,相约前去本市游泗弄5号,拜访著名集邮家孙君毅先生。不巧得很,八十高龄、沉疴染身的孙老先生正处于昏迷熟睡之中,不敢惊扰,只得悻悻作别。就在这一天的傍晚,我国邮坛泰斗孙君毅先生与世长辞了,我们为错过了与孙老先生作临终诀别的机会而懊悔不已。孙君毅原名孙祖宏,1903年出生于无锡,1926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士、文学士学位,1930年起在上海、无锡执业律师。孙君毅先生的集邮活动始于1936年,四五十年致力于邮学研究,长期担任无锡集邮研究会会长,主编会刊《邮友》、《集邮通讯》、《邮友信箱》,先后发表了数百万字的邮学文章,其主要著(译)作有:《邮学词典》、《中国快信邮票志》、《福州对剖票》、《清代邮戳志》等。所藏邮品也极其丰富,在清代邮票中,除红印花小一元、小四分外,均收集无遗,《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
· 吴文化—人物春秋—清风朗月芮和师
癸未冬月,苏大文学院两星殒落。2003年最末一天,霜冷风清,我们在古吴盘门外鞠别远行的芮夫子。我认识芮和师先生始于30年前。1973年,他解脱“有罪之身”,“恢复”中文系副主任工作,被结合进系领导班子。但是我见到的芮先生并不在系领导办公室办公。那时的中文系领导专在文科楼三楼西端的一间小屋里,研究“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不时策划出一些阶级斗争和教育革命新动向的指示。芮先生则独在一间大教室的角落里放下一桌一椅,每天一大早背着一只装满书的旧包,足登布鞋,从乌鹊桥步行到文科楼,沏一杯清茶,默默地看书,做卡片,为即将开设的鲁迅研究课做准备,尽管那样的课也许会开不成。面对当时的忽风忽浪和没完没了的折腾,芮先生概不附和,他以他的“鲁迅研究”不变应万变。那边系领导的事他大多不知,别人不通报他,他也不想知道。他明白自己无法阻挡。他以沉默和对“角落”的坚守,表达了自己的是非原则和对正义、良心的坚守。在大家心目中...
· 吴文化—人物春秋—唐代传奇小说家蒋防
蒋防(792—835),江苏义兴(即今宜兴)人,字子微,出身于宜兴蒋氏望族,年少时聪敏好学,才华远近闻名。约20岁时,蒋防到了长安,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同乡李绅。李绅可能早就听到这位故乡来的青年有些才华,于是在席上从南北朝宋时鲍照的“昔如构上鹰,今似槛中猿”句中以“构上鹰”为题,叫蒋防作诗。蒋防并不推辞,稍加思索,即口赋七绝一首,其中有“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用雄鹰高飞表达他的冲天壮志,期盼李绅有以援引。李绅听后,大为称赞,于是极力推荐,后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蒋防正当中年得志,仕途上大有作为的时候,却遇上朝廷中牛僧孺、李德裕两派的“党争”,支持李德裕一派的李绅遭到排挤,获罪下狱,蒋防因为是李绅所引荐的官吏,当然也受到牵连,被贬为汀州刺史,又被调任连州刺史。政治上受到打击,以致精神上忧郁致病,不幸早逝,终年只有44岁。蒋防一生在文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创作了传奇小说《霍小玉传》。文艺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