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文化—人物春秋—屠绅:花下一书虫

2018-01-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9
转发:0
评论:0
吴文化—人物春秋—屠绅:花下一书虫,屠绅,生于公元1744年,卒于1801年,宇贤书,号笏岩,江苏江阴人。幼年丧

   屠绅,生于公元1744年,卒于1801年,宇贤书,号笏岩,江苏江阴人。幼年丧父, 而天资聪慧。他于20岁时中进士,授云南师宗县知县,后迁甸州知州,53岁时,任广州通判。嘉庆六年在北京侯补,暴卒于客舍,年58岁。

  他性格慷慨豪放,生平最为钦慕汤显祖的为人,与洪亮吉、黄景仁等为诗友。据说也颇为好色,妻妾众多,最终也是因此染上恶疾。他为文古涩艳异,著有志怪《六合内外琐言》、杂说《鹗亭诗话》、《 史》等。其中最为人知,也最能体现他本人写作风格的便是长篇文言小说《 史》。

   首先这部小说的名字便非常有特色。 ,即蠹鱼,又名衣鱼、 鱼,是一种吃书的虫子。如《 史》作序者杜陵男子写道:于独不见夫 乎?坠粉残编之内者, 鱼也;含灵积卷之中者,脉望也。常则觅生活于故纸,变则化腐臭为神奇,子安得执其常以拟其变乎?也就是说,这名字根本与小说内容无关,它完全是作者本人对写作的自悟:这本书可是我历年钻研古书、寻章摘句的历史。

   小说假托乾隆六十年傅鼐捍苗之事,书中主要人物甘鼎即乾隆末年平定苗乱的傅鼐,而桑 生则是作者自己。情节荒诞离奇,探其本源,其实并未脱离神魔小说一类的模式。杜陵男子序云:思不入于幻者,不足以穷物之变;说不极于诞者,不足以耸人之闻。屠绅所追求的正是“幻”和“诞”。当然,它也有一些历史的影子,所谓“驱牛鬼蛇神于实录中”,但其真正目的并不是写历史。

   《 史》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语言的古涩拗口,这与作者的一贯的文风相一致,他总生造硬语,力拟古书,以成诘屈之文,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虽华艳而乏天趣,徒奇崛而无深意”(《中国小说史略》)。它的版本主要有两种,一是磊 山房原刻本,二函,十二册,刻工精良,是最早的刊本,北京大学图书馆内藏有此书。另有《上海申报馆丛书》铅印本,六册一函。
以上这些文字都是东摘西抄的,主要录自《中国小说史话》,《中国小说序跋集》和《中国禁书大观》。说实话,等我真正读过《 史》,当然,我说读过是夸大之辞,我最多只是翻过。仅仅翻过,我也被它震动。它不凭内容,仅仅以外在的形式,就使我瞠目结舌。每一页上,总有十几个从没见过的字,从没见过的组词,不是一页,而是每一页。洋洋洒洒,铺阵而至,它们和其它你见过的字和词组嵌在一起,密不透风,让你觉得即熟悉又陌生。屠绅在写作《 史》时,一定进入了近乎偏执的创作状态,他咬紧牙关,睁大双眼,就是要钻故纸堆,就是要钻牛角尖,他自得其乐。在这一方面来说,屠绅是一个绝对的者,就仅小说的文字而论,他做到了极至。他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古代作家张南庄,他著有一本叫做《何典》的书,好用方言俚语入文,也堪称一绝,同《 史》正相映成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文化—人物春秋—钱绅归隐漆塘山
宋代诗人钱绅,字伸仲,号桃坞。祖籍彭城(今徐州市),后定居无锡漆塘山(今属滨湖区大浮镇),可称为漆塘山人。漆塘山,又名宝界山。在无锡市西南25里处,与朱山相连,西浸梅梁湖,东临五里湖。湖山掩映,历来为人们神往。钱绅,北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任知州(宋代派朝臣为州一级的地方长官)。靖康元年(1126),接受父亲徽宗禅位的钦宗,已无法抵挡金兵入侵。次年,金攻破了东京,掳徽、钦两帝北去,北宋灭亡。这年,钦宗的弟弟赵构即皇帝位,史称南宋。第二年(1128),定都临安(今杭州)。这时,当官19年的钱绅,不愿为南宋效劳,辞掉了官职,毅然来到漆塘山定居。钱绅为官期间,廉洁奉公,深得百姓爱戴。他一向淡泊名利,而吟诗作诗乐此不疲。钱绅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诗篇,并著有诗话多卷。笔者常常听到当代哲理诗人浦析说的,“当官一时,为人一世,著书立说,留芳百世。”这是十分精辟而准确的。“志向高洁”的钱绅,以东...
· 【屠氏古代名人】屠绅
屠绅(1744-1801)清小说家。字贤书,号笏岩。江苏江阴人。乾隆时进士,官至广州通判。与洪亮吉、黄景仁等为诗友。其小说文字古奥,内容荒诞。著有笔记小说《六合内外琐言》及长篇神魔小说《蟫史》。字贤书,一字笏岩,号磊砢山人、黍馀裔孙,江苏常州府江阴县人。生于乾隆九年(1744),卒于嘉庆六年(1801)。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历官云南知县、甸州知州、广州同知。著有《蟫史》、《六合内外琐言》、《笏岩诗钞》、《鹗亭诗话》等,事具沈燮元《屠绅年谱》。
· 吴文化—人物春秋—情系吴歌
浩瀚的太湖是孕育吴文化的摇篮,古吴无锡梅里是三千年前首建勾吴国的源地,素有“山歌乡”、“故事矿”的美称,有着极其丰富、光彩照人的民间文艺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位无锡人,穷尽自己半生的心血,搜集记录了散落在吴地的长篇系列故事、传说,中、短山歌和许多小故事,和“吴地山歌王”钱阿福、华祖荣等民间歌手成了莫逆之交,出版了长篇民间英雄史诗《华抱山》、《无锡民间故事》、《吴歌王的歌》等30余部作品,被称为吴歌的掘宝人。60多年过去了,他已是银发满头的古稀老者,他就是朱海容。朱海容喜欢吴歌,很小的时候,他就和吴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奶奶、妈妈、婶娘都是儿歌王,她们要我睡、要我吃、要我笑都用唱儿歌的办法。”就这样,朱海容走近了民间文学。这之后,无论是解放前当儿童团员站岗用民歌报警,还是解放后踏上乡镇领导岗位引用民间故事作形势报告,朱海容心中的吴歌情结越来越深。体会到民间文学的意义和威力之后,朱海容开始...
· 吴文化—人物春秋—阳羡第一人物——周处
周处(242—297)字子隐,祖籍宜兴。他早年生活在三国时代的吴国,少年时行为放肆,时人把他同南山白额虎、长桥下蛟并称为“三害”。在著名学者陆机、陆云的帮助下,改过自新的周处勤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有品德、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他因学识渊博、文采出众而出任了吴国的东观左丞,曾写过《吴书》。吴国灭亡后,他被随例北迁,在西晋担任新平、广汉等郡太守,抚慰百姓,政名远布。后来他又入朝担任散骑常侍,不久又迁御史中丞。在职时极为清廉,执法时不避权贵,对皇帝也多有劝谏,以正直闻名,备受众人的赞赏。周处对国家和皇上的忠心耿耿和正直,自然遭到一些当朝权贵的不满,成了不少小人的眼中钉。公元296年,羌人入侵,边疆告急。朝廷本应派将领去征讨,但一些权贵们认为此时正是加害周处的良机,便极力推荐当文官的周处跟随与他素有仇隙的梁王司马肜一起出征。明白人一看便知,这是要把他置于死地。果然到了前线,梁王不理睬他的正确建议,任...
· 吴文化—人物春秋—一代“壶圣”德艺流芳
朱可心,一代“壶圣”,在中国制陶史上熠熠生辉。近日适逢可心百年诞辰,陶都宜兴举行了多种纪念活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女士等一批朱可心的弟子们为已故老人家出了一本精致的专集《朱可心紫砂陶艺百年纪念》,该书日前在上海举行签名售书活动,购书者排队成龙,其场面热烈感人。朱可心于清朝末年出生在陶都宜兴蜀山,读过7年书后,就跟着师傅学艺。满师后,他做了一只仿宫廷“鱼化龙”壶,云纹活脱,水波荡漾,经同业工会评比打分,竟比当时的紫砂名人作品还高出5分。人们惊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是个紫砂天才。1932年春天,一只高2.5尺的紫砂“云龙鼎”在朱可心的手中诞生,它底部是层层浪花,一条飞龙腾云驾雾缭绕周身,一颗紫砂珠球覆为顶盖。国家将这只艺术作品送到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夺得了“特级优奖”。他又做了一只“竹节鼎”,金石家潘稚亮为之刻上“万年宝鼎”四字。在上海豫园展出时,被“”宋庆龄一眼看中,花巨资将此鼎买下。朱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