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历史探源—吴地风物稽古求
从国家文物局传来消息:我国即将出版一套“中国20世纪文物与考古丛书”,其中有一本是关于吴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由我市考古学者冯普仁撰写。这是考古学界系统全面研究吴文化的第一本专著,全书共15万字左右。昨日,记者专程走访了冯普仁先生。
冯先生的话题从本世纪30年代吴越文化的考古研究谈起。他说:“我是1936年出生的,那正是在江南地区首先发现良渚文化遗址的一年,所以有人戏称我是良渚的同龄人。”的确,自从1976年调到无锡博物馆工作后,冯普仁就与良渚文化及整个吴越文化的考古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吴文化,他著有《吴地交通文化》、《吴国青铜兵器初探》、《试论吴国石室墓》、《南朝墓葬的类型与分期》等专著及论文,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还曾应邀在日本明石市立文化博物馆作《吴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学术讲演。今年即将出版的《无锡文化大观》首篇《历史纵横篇》也已由冯先生撰写完成。
冯普仁说,博古是为了通今,考古并非只是沉湎于古物,更是为了把今日的生活妆扮得更美丽。作为无锡地区唯一拥有考古领队资格的考古工作者,冯普仁有着丰富的野外考古经历,曾经参与过无锡地区的许多重要考古发掘工作。去年2-4月,他领导了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无锡寄畅园东南部遗址的发掘工作,基本查清了该遗址在明清两代的演变情况,为遗址的修复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使重建方案顺利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
在常人眼里,考古是一门艰苦、枯燥的学问,而冯普仁却把大半生的时间都给了考古事业,他的信条是: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他1960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我国最高的考古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在此后的16年间,他先后在西安和洛阳参加汉唐两京城址的考古勘察和发掘工作,首次复原了两京的都城设计规划。调到无锡后,他又主持发掘了马山春秋石室墓、环城河晚唐到明清古井群、青山湾明代黄钺家族墓群等。他的学术简历已被收入《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剑桥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多部权威名人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