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一)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4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一),   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亭,是最富观赏性的一种小品建筑,它在于构成一个“可行

    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亭,是最富观赏性的一种小品建筑,它在于构成一个“可行”、“可望”、“可居”的有限空间,是游人休憩、登临、凭眺、抒怀的极好场所,也是风景胜迹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众多的古亭中,有的侧卧池畔,有的玉立曲隅;有的雄踞于悬崖陡壁之上,有的漂浮于溪流曲折之中,飞檐斗拱,流丹滴翠,形态各异,多姿多彩,高山流水之间为秀丽的自然风景平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和典雅的文化氛围。许多亭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艺术风格而名闻遐迩,如全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便堪称亭中佳构。

    爱晚亭,座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清枫峡内,建在两峡间平旷地上,前俯清澈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光云影,碧瓦红檐,周围簇着丛密的竹木和玲珑山石,背后有层层叠叠直凌碧霄的枫林,亭基青石,八根立柱内木外石,撑起两重翘角方檐,朱栏碧瓦,灵通飘逸,远处望,亭子给人竦竦欲动、凌空欲飞的感觉,真可谓:“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里山谷幽深,山峦挺拔。每至深秋,林径婉转,古枫参天,灿若云霞。枫叶流丹,层林尽染,亦是国内著名的赏枫观叶佳处。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寓意精妙,使古亭生辉,令人留连忘返。在古代众多的亭中,有的因前人借“亭”抒情,留下名篇,有的更因诗得名成为名胜,至今仍被人传诵、令人向往。亭,不但是建筑上璀璨夺目的矶珠,而历代骚人雅士题写在亭柱上的楹联也是一朵玲珑别致的艺术小花,从而使人增趣,给人解颐,看后使人更添几分游兴,同时也使这些亭锦上添花,增色不少。亭上原有罗典撰写的对联:“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好将丛翠点,一双驯鹤待笼来。”嘉庆年间,罗典的门生欧阳厚均当山长,又题了一副对联:“红雨径中,记侍扶鸠会此地;白云深处,欲招驯鹤待何年。”前一副对联,宣统三年(1911年)经岳麓书院学监程颂万改成: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仍刻在亭柱上。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之学识才情,资历名望,不可谓不高,然而,其联中“忽讶”、“好将”之虚浮不实,“艳”、“丛”之俗气不雅,“输”、“点”之空泛不切,令人不敢恭维。程氏毅然改之,其胆可谓大,“山径”、“峡云”切地切景,“晚红”、“深翠”达意应时,“舒”、“滴”生动传神,均富于画意诗情,意象炎欠动。五百夭桃是个概数,自宋开宝九年开山由朱熹、张木式立“道南正脉”为理学朝宗,夭桃何止五百。这副改后的对联描绘了山径向晚、新桃成林、桃花盛开、红艳的花色与晚霞相互辉映以清风峡内云烟缭绕、翠色欲滴、驯鹤待归、人鹤相期的美好、宁静、闲适、祥和融通的景象。对联写景,却超越了风景;状人,又潜藏于景物中,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之间,暗藏着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关系,喻意于联,意味深长,令人赞咏不已,并领悟到一定的哲理。

  清代学者欧阳厚均写了一首《岳麓爱晚亭》的诗,十分优美,“一亭幽绝费平章,峡口清风赠晚凉。前度桃花斗红紫,今年枫叶染丹黄。饶将春色输秋色,迎过朝阳送夕阳。此地四时可乘兴,待谁招鹤共翱翔。”亭周景色以及超然物我的闲适心境,跃然纸上。而最富有历史对比意义的是1906年10月3日和1959年12月革命活动家林伯渠(1886——1960)写的《游爱晚亭》和《重游爱晚亭》两首诗。前一首说:“到处枫林压酒痕,十分景色赛天荪。千山洒遍杜鹃血,一缕难招帝子魂。欲把神州回锦绣,频将泪雨洗乾坤。兰成亦有关河感,愁看江南老树村。”1906年,黄兴筹划在湖南浏阳、江西萍乡、万载分三路起义,进攻满清政府,不幸事机泄露,浏阳、萍乡提前举行起义,但以失败而告终,刘道一烈士壮烈牺牲。作者在这首诗中,借爱晚亭这一特殊场景尽情地倾诉对革命失败的悲痛。后一首则写道:“重来不是旧山村,耳目一新爱晚亭。公社标名用岳麓,遍山种树尽冬青。韶光正是多佳日,化雨群欣出山由云。看到萌芽即发展,能宁大地可胜春。”诗中洋溢着革命胜利之后,一派春光明媚、欣欣向荣的景象。同一座古亭,在两个不同的时代,看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变迁。有关爱晚亭的诗文,还有30年代著名女作家谢冰莹写的散文《爱晚亭》以及50年代周世钊写的《踏莎行•秋日游爱晚亭》:“碧涧鸣琴,红林供画,一山秋色多潇洒。为寻旧迹上芳亭,早接英风忆黉舍。身在山中,心忧天下,凭栏熟计连朝夜。菜根为饭草作鞋,要将历史从头写。”这些都是十分耐读的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湘正义录初编之序(四)
关于湖南人的性格描述甚多。《史记》谓湖南人十分慓悍,《隋书》说其“劲悍决烈”。而湖南地方志描述湖南人性格的特征,也几乎一致。诸如“劲直任气”(《长沙府志》,《古今图书集成》),“人性劲悍”(《宁乡县志》,同上),“人性悍直”(《岳州府志》,同上),“民好斗讼”(《平江县志》,同上),“率多劲悍”(《湘阴县志》,同上),“其俗慓悍”(《茶陵县志》,同上),“其民尤尚气力”(《衡山县志》,同上),“其俗好勇”(《宝庆府志》,同上),“好武少文”(《新化县志》,同上),“任性刚直”(《安化县志》),“赋性刁悍”(《郴州志》,同上),“刚劲勇悍”(《常宁县志》,同上),“劲悍尚讼”(《安仁县志》,同上),“悍直梗朴”(《慈利县志》,同上),“好勇尚俭”(《新宁县志》,同上)……种种描述,不一而足,大多围绕着强悍的性格而言。而事实上,这种对夸张慓悍的“话语”隐藏着一种潜置的语境,也就是它属“中央”与...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湘正义录初编之序(五)
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导言》中说:“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其地水少而山多。重山迭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顽石赭土,地质刚坚,而民性多流于倔强。以故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人杰地灵,大德迭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宏识孤怀,涵今茹古,罔不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以开一代之风气,盖地理使之然也。”关于湖湘文化精神传统,钱基博的地理决定论及谭其骧等学者的血缘杂种论的说法,都已遭学者质疑,很难成立。我们只能说,山川地理对地域民族性格有某种程度的影响。因为“历史”以人为重心,人对于“具体”有其一定超越性。杨毓麟在《新湖南》中鼓吹湖南人有“特别独立之根性”,说:“至于直接船山之精神者,尤莫如谭嗣同,无所依傍,浩然独往,不知宇宙之圻埒,何论世...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的四极四水四王
湖南的四极东极——郴州市桂东县黄连坪西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河姑婆山北极——常德市石门县壶瓶山湖南的四水湘江——湖南第一大河,源于广西灵川县海洋山龙门界,自永州市东安县进入湖南,流经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和岳阳市,于岳阳市湘阴县濠河口注入洞庭湖,全长856公里,在湖南省境内流域面积9.47万平方公里。沅江——湖南第二大河,源于贵州都匀云雾山,自洪江市进入湖南,流经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德市,于常德市德山注入洞庭湖,全长1033公里,在湖南省境内流域面积8.92万平方公里。资水——湖南第三大河,源于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黄马界,流经邵阳市、娄底市、益阳市、岳阳市,自岳阳市湘阴县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澧水——湖南第四大河,源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杉木界,流经张家界市、常德市,自常德市津市市小渡...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方竹与方竹亭
一般竹子是圆的,或者是扁的,但桃花源却有一种竹子是方的,俗称方竹。这方竹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从前这里住着一对夫妻,他们有个儿子,很聪明,却调皮贪玩,不爱读书。父亲买来纸、笔和字帖,让儿子读书练字。每天他上山干活时,就把儿子倒锁在屋里。母亲溺爱儿子,每次丈夫一走,就把儿子放出来;丈夫回来之前,又把儿子重新锁进屋里。并在丈夫面前夸奖儿子如何如何用功。久而久之,父亲未见过儿子的一个字,便起了疑心。一天,他上山干活,走到半路,转身折回家,正好看见儿子像匹野马似的在外面玩。他沉着脸叫回儿子,关进屋里,让儿子写字给他看。儿子找不到笔,母亲急忙买来一大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毛笔,悄悄从窗子里塞进去。儿子接过笔,左写右写写不好字,怪笔不灵,干脆从身边摸出小刀,削起笔杆子玩。一刀两刀,笔杆子削成扁的了,三刀四刀,笔杆子削成方的了,一会工夫,一大把笔全变成一把方杆子。这时候,父亲进来,看到这一幕,气得他抓住笔杆...
· 花亭湖狄公亭
狄公亭狄公亭位于花亭湖西畔的小山上,亭分上下两重,黄瓦红柱,小巧玲珑中文名称狄公亭地理位置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开放时间8:00-17:00景点级别国家4A级景区门票价格70/人著名景点花亭湖,西风洞,佛图寺,龙山宫,狮子山目录1简介2历史渊源简介编辑湖汊之西畔山上有一座红柱黄瓦、翘角飞檐的亭子,掩映在绿树丛中,这亭叫做“狄公亭”。狄公亭占地不过几个平方米,亭分上下两重,亭檐上题有“狄公亭”,字体刚劲有力。并绘有狄公像。画像面容安详、庄严、严慈、刚毅。还刻有咏赞狄公亭的诗词,写得意境优美,寓意深刻。亭前立有一大理石碑,刻有1994年寺前镇与县库办联合在沙咀建“狄公亭”纪实。亭的四周花草繁茂,松柏葱郁,青山环拱,环境幽静。历史渊源编辑狄仁杰,唐代名相。生于随代大业三年(607),字怀英,山西太原人,以优异的学业中举。高宗时,历任并州法曹参军、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等职。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