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祁东破旧婚姻观(一)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9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祁东破旧婚姻观(一),招郎婚姻   招郎,用祁东话说,就是男的嫁给女的,或者说女的讨了男的。多半都

  招郎婚姻

    招郎,用祁东话说,就是男的嫁给女的,或者说女的讨了男的。多半都是女的没有兄弟,父母为了传宗接代,继承祖业,从外面招进一个女婿作儿子。他们生下的小孩,跟女方姓,是女方父亲的孙子。

   招郎在旧脑筋的人看来,是件很不光彩的事。确实也有丈夫受女方家庭的约束,而且被周围群众歧视的现象。有的就骂"招郎崽"、"没出息";有的甚至说打就打。因此,过去一般青年人是不愿意招郎的。被招者,多半是家境贫穷,兄弟多而无法娶亲的。"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人家有好女,无钱莫想她。"这是穷人无钱娶亲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有女方家庭条件和个人才貌都要比男方好的,男青年纯属追求对象或财产才去招郎的,但这毕竟是少数。

     招郎也要凭"媒妁之言"。丈夫喊妻子的爹妈不喊岳父母,而是喊爸爸、妈妈,他在女方家里生活、劳动直至去世。但是,也有在女家,跟其父母不和,或与邻居不睦,中途和妻子一起迁回去的。也有因岳父母双亡,带着妻子的全部家产回到自己家里定居的。

    棉花换纱

    是祁东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交易婚姻,是做父母的因为自己的儿子娶不到老婆所采取的一种做法。或者因为家贫或儿子有某些缺陷,无法结婚,便利用自己家里有女这个条件,采取"棉花换纱"的方法来达到娶上媳妇的目的。"棉花换纱"的首要条件是你嫁一个给我作媳妇,我嫁一个给你做媳妇,在两方有利,互不吃专职的前提下才能达成协议。这种婚姻,也是父母包办的婚姻,男女本人都没有自主权。女青年虽然不同意嫁给对方,但在父母的压力下或为了哥哥、弟弟要结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放弃自己的追求,违心地与对方结婚。所以在后来往往家庭不和睦。闹得两家惶惶不安。这种桎梏青年一代的包办婚姻恶俗,是应该革除的。

    血肉亲婚

    同父异母或异父同母的兄妹结婚,叫做血肉亲。这种情况,在祁阳、祁东一带,偶而也有发生。血肉开亲的原因大致是寡妇改嫁时带了亡夫的儿子去做继崽,但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等他们长大后,父母便动员这对同母异你的兄妹结婚,不管他们同意否,都得照办。还有一种情况,是男人结婚后生下一个男孩就死了妻子,续娶的老婆,又正好生了个女孩,长大后结婚。这种婚姻,不管是"同地各天"或"共天各地"的兄妹,都不举行婚礼。到了结婚那天,父母亲把他们兄妹俩叫到一起,交待几句,欢欢喜喜地吃餐晚饭,然后,兄妹俩自动睡到一个床上,开始了夫妻生活。结婚后,对其父母还是原称,不叫公公婆婆,生下小孩后,小孩则喊父母亲的父母亲为祖父祖母。这种血肉亲,一般生活比较和睦,但是往往先下带先天性疾病的下一代来。从优生学观点看,是不好的。

    随母下堂

    随母下堂,是女青年随着母亲嫁到同一家去做继父的儿媳。祁东歌谣很形象地唱了这种婚姻。说"老配老,小配小,烂柴搭蔸老。"

    随母下堂是一种"巧婚"。因为一般的寡妇改嫁,亡夫所遗子女都是继儿继女。要形成随母下堂,就得要具备两个起码的条件:一是寡妇有女,正当出嫁年龄;二是寡妇要嫁的男人有儿,也是正当娶妻年龄,并且和寡妇的女儿年龄相当,八字相合。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媒人说合,老两口同意,母女俩便同日嫁给父子俩,成为老少两对夫妻。

    另一种做法,是指继女随母下堂。寡妇结婚时,其女儿年龄尚幼,新夫的独生子年龄也不大,开始是做继女的名义随母生活的。但是后来,继女和继父的儿子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因为家庭生活的优越或双方慢慢产生了爱情,他们便自愿结婚。尽管不是母亲出嫁时嫁的,但毕竟是母女俩嫁给父子俩。因此,祁东人称这种配婚,也叫随母下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祁东破旧婚姻观(三)
上面几种婚姻,解放后已在逐渐消亡,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带侮辱,歧视妇女的风俗,是必定要被抛弃的。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祁东破旧婚姻观(二)
随母下堂是寡妇的悲惨命运带来的。因为在祁东一带,寡妇是没人看得起的。祁东人常说寡妇命苦,多灾多难,克夫克子。正因为这样,寡妇的女儿也受到株连。在旧社会里,一般的中青年男人都不愿娶寡妇。只有那些死了老婆又有孩子的穷人,要达到替儿子讨亲的目的。才同意讨寡妇。寡妇因为生活所迫,才同意这样做。随母下堂的女青年,如果不是随着母亲同时下堂而下堂的,都要为亡父为"丧外事"。即在结婚前三天,由男方出钱办些祭品送到女青年的祖父母家,女儿拿上三牲酒醴,摆在父亲的坟前,跪跪拜拜,祭奠一番。随母下堂,除了不要过门礼外,一切照正常结婚的规矩办理。填房亲男人结婚不久,其妻还没有生小孩就去世了。因此,房里需要一个女子来填补。这填补的女青年又是未嫁过的,就叫填房亲。一种是姐妹填房。祁东房歌唱道:"姐姐已死亡,妹嫁姐夫郎,得了姐夫财,不要赔嫁妆。"这是指出嫁的姐姐或妹妹死了。姐姐嫁给妹夫或妹妹嫁给姐夫,这要符合三个条件;一...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乡的历史变迁
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湘乡人也,是湘乡仍属零陵郡...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三)
地主武装。新宁的地主武装原来就有较强的基础,1844年江忠源自京会试回家后,就联络乡绅举办地主团练。1847年瑶民雷再浩在崀山起义,官军不敌,知县李博、举人江中源“在各村整饬团练以备剿捕”,得民团兵数千人。1849年李沅发起义,新宁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速归督办团练,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宗族观念。新宁人很注重邻里亲戚关系,宗族观念很浓,崇道重义。楚勇先后几个主帅都是举人、拔贡、廪生、监生等儒生,又加上师友、通家、兄弟、叔侄和上下级等各种关系,因此形成了很好的帮带提携关系。而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也在封建伦理观念的掩盖之下淡化了,封建忠君思想和宗族乡党观念使他们站在了一起,形成了比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地理位置。邵阳,向来是大西南陆路交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控云贵,下能制长衡。在清代,邵阳既是中原向西南用兵的通衡,又是封建朝廷节制少数民族的前沿。而崀山与广西接界,通过资江可达...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民歌:麻阳民歌
唱五月——麻阳民歌正月里贺喜正哪月天哪哈哈,正哪月天哪哈哈,家家的门儿上巴喜啊钱。家家的门儿上巴喜啊钱。二月春分二哪月天哪哈哈,二哪月天哪哈哈,二月的燕啊子飞堂啊前。二月的燕啊子飞堂啊前。三月清明三哪月天哪哈哈,三哪月天哪哈哈,家家的坟墓上飘纸啊钱。家家的坟墓上飘纸啊钱。四月立夏四哪月天哪哈哈,四哪月天哪哈哈,四月的农啊忙不得啊闲。四月的农啊忙不得啊闲。五月端阳五哪月天哪哈哈,五哪月天哪哈哈,江上的龙啊船闹声啊喧。江上的龙啊船闹声啊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