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工业与产业湘军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89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工业与产业湘军,今天呢,是农民大省或者是农民强省也好,但是回归落实到农民所需要的,恐怕不在于

  今天呢,是农民大省或者是农民强省也好,但是回归落实到农民所需要的,恐怕不在于是个大或强,它只要一个,我的收入能不能增加?我能过个好日子,这个部分怎么解决?

  王燕:湖南要出最优秀的农民,但是我心里在想,湖南千万别出世界上最多的农民。湖南农业人口是四千多万嘛。我们下去采访,有这种很强烈的感觉,就是现在农村劳动力的富余。农村的这种劳动力很大,实际上呢,劳务经济现在也是湖南财政收入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项目,你比如说在深圳的话,你随处可见80%的士司机都是攸县的,他们一年往家寄的汇款哪,一年寄回家乡的几个亿啊!还有浏阳、长沙出去打工的农民工。

  湖南的农民工是蛮出名的,尤其是往广东那边去的,南下的很多,一年寄回家乡的,通过邮局汇款统计,一年有四五个亿,而且很多他们几年之后回来可能就成为小业主。像在攸县的话,很多的攸县里面普通的老百姓,都有十万的身家,你别小看,十万对于一个县城的农民来说非常可观了。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太幼稚,但是我知道,长沙已经开始培训这种外来的农民工,能不能够更多地,在我们湖南,推广这种职业技术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产业工人,让我们很多很多的农民兄弟都能够出去,成为产业工人,或者从事一些行业,能够挣到实实在在的现金,而不是一定要靠埋头苦耕来挣钱。

  周伯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多年来,湖南的工业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在我们湖南,形成了五大工业支柱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机械制造装备业;第二大产业就是我们的有色冶金工业,在我们国内是占有领先的地位;第三就是湖南的化工建材工业,我们的炼油工业,我们的精细化工,我们的盐化工,这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我们的四大产业就是食品,已有产业深加工,我们的芙蓉王,我们的白沙系列产品,这在你们凤凰卫视下广告呢。

  主持人:我们的衣食父母。

  主持人:湖南工业的特色在哪里?还有它未来要克服的障碍是什么?

  何继善:这些年来,信息工业本身发展得很快,信息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的有关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推广应用,发展很快,信息工业的发展快,可以这么说吧,大概每年增加值达到30%,就知道估计的话,到2010年呢,它的产值可以达到一千个亿,也就是说可以占GDP总值的10%左右,信息工业的产业本身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同时呢,有了它,就可以带动整个工业的生产,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吴金明:我个人的看法,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可能是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们湖南的这个大工业、大企业比较少,一个说呢,具有一百个亿、两百个亿、几百个亿的这样的大企业太少,这样的话对我们整个工业的带动意义不大;那么第二个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整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的构成,这个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在这个领域构建的过程中呢,目前还没有构建到我们所理想的、预期的目标状态。

  王燕:我是有一个疑问,就是刚才省长说了,我们有很多机械装备制造业比较领先,我们知道的,比较数得到的大企业,三一啊、中联也都是你们大客户这样,但是我看过一个数字,就实际上他们的利润率并不高,我看过他们的利润的排名,好像在全国只排到第15位还是第17位,也就是说,它卖的量虽然可能大,但是实际上它挣的钱并不是很多。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增长率,就是我们机械装备的增长率,它是排在前几位的,但是利润率一直排在十几位的,我觉得这个差别太大了,我们钱的数目在增加,但是它不挣那么多钱。

  王鲁湘: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抢占市场,你看三一重工,短短几年里头,修青藏铁路的所有重型工业机械,全包下来,这个肯定价格也是一个战略之一,对不对?它在成长期。

  那我现在想,刚才听了省长描述以后,我感到很振奋,作为一个已经离开家乡的一个游子,我发现现在湖南省的领导现在有一种大的气魄,甚至有一种战略家的气魄。

  目前,我们很多东西没有看到,为什么呢,现在我们省里头在做的,是一个大的框架的调整,实际上在做这个大框架,我们现在如果对湖南的宏观经济形式有一个了解的话,我们已经看出,这里头的魄力来了。这个大的框架、这个布局、这个结构如果一旦假以时日,比较顺利地调整、完成到位之后,我们知道,往里头该填什么东西,该装什么东西,它们彼此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关系,那个时候的效益就看得出来了。

  刚才谈到一点,就是湖南变成工业强省的一个弱势,我想的是,和我们湖南的无私是有关的,新中国是我们湖南人创立的,我们湖南人,长期担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但是这些我们湖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于无私的考虑,在全国的工业一盘棋的布局中,没有给自己的家乡来谋点私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湘军与晚清湖湘文化(五)
三、湘军人物把晚清湖湘文化推向新的阶段,还表现在它开创了湖南人文荟萃的局面,成为晚清以来湖南人才崛起的契机。由于各种原因,在古代社会,湖南能跻身史传的人物极为罕见。而湘军出现,湖南人才辈出,冠居全国之首。还在19世纪中叶,就有人指出:“楚省风气,近年极旺,看曾涤生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各省共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直隶刘长佑、两江曾国藩、云贵劳崇光、闽渐左宗棠、陕甘杨载福是也。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曾涤生胞兄弟二人,各得五等之爵,亦二百余年中所未见。”(注: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还有人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注:林增平:《近代湖湘文化初探》。)据罗尔纲先生的统计,湘军人物官至督抚者达27人,可见湘军所造成的湖湘人文之盛。可以说,在湘军之前,所谓湖湘文化,仅仅是作为一种区域的学术文化现象,...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三)
地主武装。新宁的地主武装原来就有较强的基础,1844年江忠源自京会试回家后,就联络乡绅举办地主团练。1847年瑶民雷再浩在崀山起义,官军不敌,知县李博、举人江中源“在各村整饬团练以备剿捕”,得民团兵数千人。1849年李沅发起义,新宁拔贡刘长佑、廪生刘坤一“速归督办团练,乡兵不期而会者万计”。宗族观念。新宁人很注重邻里亲戚关系,宗族观念很浓,崇道重义。楚勇先后几个主帅都是举人、拔贡、廪生、监生等儒生,又加上师友、通家、兄弟、叔侄和上下级等各种关系,因此形成了很好的帮带提携关系。而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也在封建伦理观念的掩盖之下淡化了,封建忠君思想和宗族乡党观念使他们站在了一起,形成了比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地理位置。邵阳,向来是大西南陆路交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上可控云贵,下能制长衡。在清代,邵阳既是中原向西南用兵的通衡,又是封建朝廷节制少数民族的前沿。而崀山与广西接界,通过资江可达...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南湘军历史探源说(三)
湘军发祥地崀山湘军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也有一定的偶然性。湘军发祥是崀山,楚勇的出现跟崀山紧密相连。文化熏陶。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邦,理学思想逐渐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特别是嘉道之际兴起的湖湘学风,成为培养湖南经世派士人群体的文化机制。邵阳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宋治平四年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以永州通判权知邵州,改建学宫,兴教化民。周敦颐曾游学崀山,并于新宁崀山的夫夷江畔巨岩上手书“万古堤防”四个大字,据说就在“万古堤防”下面的“莲潭”边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莲说》。江忠源、刘长佑都是岳麓书院的学子,深受“湖湘文化”熏陶:崇奉理学,重视经世之学。江中源是道光十七年举人,尤敦儒崇道,亢爽尚义,有一股封建士大夫殉道精神,立志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尽忠效力。时代背景。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各省在经济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发展迅速,北方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湖南是北方和东南沿海往来的必经之...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湖湘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机制与特点。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唐代以前,湖南长期被视为苗蛮之地,在一种相对独立、闭塞的环境中缓慢发展;自宋代以降,湖湘文化不断取得长足发展。何以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宋代开始的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的持续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书院的学术研究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理论思维高度。宋代以后,历代儒家士人往往以书院为基地进行学术研究与创造工作,从而推动着儒学的不断发展。湖湘士人的学术研究也与书院紧密相连。南宋初,胡安国、胡宏父子就以衡山碧泉书堂、碧泉书院为基地对儒学进行创发。胡安国的代表作《春秋传》完成于碧泉书堂;胡宏则在书院讲学过程中完成其代表作《知言》,建构其性学思想体系。张的主要著作《论语解》、《孟子解》,也修订、完成于主教城南、岳麓书院期间。实际上,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形成、发展,湖湘理学的繁荣兴盛,均以碧泉书院、岳...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乡的历史变迁
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湘乡人也,是湘乡仍属零陵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