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人文历史—郴州苏仙岭历史典故(三)
十二、仙泪化泉 中国古代,无论是官府贵人,还是庶民百姓,凡父母新丧,孝子都要在父母坟旁起造墓庐,枉身其内,守墓三年,以报父母养育之恩,以尽后代孝道之情。苏母谢世,葬桔井观之左。时苏耽已成仙升天多年,虽仙凡有别,但苏耽原本极具孝心,故仍然遵依凡例守墓尽孝。每天苏仙在天庭值日之余,即坐一白色仙马驰抵苏仙岭,遥对桔井观旁的慈母墓跪拜行礼,凝视守望。每每想起母亲未成婚即吞萍怀胎孕,忍辱又负重,抚儿长成人,儿成仙离去,孤母然身,长寿虽百岁,咫尺难报恩,苏仙就止不住悲泪长流。整整三年,苏仙每日来山岭守望母墓,每来必哀痛哭泣。太平广记)载:"仙哭母处有桂竹两枝,无风自扫,其地恒净。"苏仙哭母的泪水在丹桂翠竹之下,汪成一泓清泉。这泪泉蕴含着苏耽思母的绵绵深情,人饮可祛病延年,故称"不老泉"。苏仙守墓三年克尽孝心。"三年之后,无复哭声"。而"不老泉"却不竭不涸,清冽长流。
第二节 灵验的故事
一、仙助刘瞻拜宰相 唐代咸通年间官至宰相的刘瞻,是郴州市乌石矶人,史称刘瞻"奇伟能文,才思敏捷"。少年时与兄刘咱僭同窗苦读,一日,学馆放假,兄弟相携同游苏仙岭,于岭上遇一少年道人,与刘氏兄弟行礼寒喧后,少年道人说:"汝昆季(兄弟)清姿丹表,非凡骨也。倘能相师,吾当成汝"。刘僭赋性僻静,羡慕神仙,今逢真人指点,欣然从之。刘瞻恃才立志,羡慕宦达,对真人劝导不屑一顾,傲然笑道:"丈夫得君行道,期不负所生,岂效乔松辈熊经鸟,无益人世哉。"又挽留欲要从道修炼的兄长说:"神仙遐远难求,庙廊咫尺易致,不如求仕。"无奈刘僭修道之心已决,兄弟于是分手。这少年道人就是苏仙。苏仙见刘瞻虽然眼慕宦达,心中却怀着有益人世之志,倒也难能可贵,且与神仙拯苦救难有异曲同工之善,于是有意扶助刘瞻仕途腾达。却说刘瞻过去是兄弟共读,互相砥砺。如今兄长一旦离去,不免形影相吊,且又挂念刘僭求道前途未卜,不免心神恍惚,一时无心向学。苏仙暗中探知刘瞻学业日渐荒疏。拟用激将法激发刘瞻志气。一夜刘瞻上床就寝,将睡未睡时,忽见兄长刘僭立于床前,傲视刘瞻说;"鄙将遗于山野,尔将劳于尘俗,尔终劣于鄙耶,后四十年当验矣。"言毕拂袖而去。刘瞻幡然醒悟,自此发愤,夜以继日"究心坟典(古代经典)",学业日见长进。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刘瞻赶赴乡试。应试间,恍惚有一少年书僮捧砚侍立身侧,每有疑难,只须探笔蘸墨,则疑难冰释.文思如涌。此试即举进士。后应博学宏辞科试,亦见少年书僮暗中相助,又中上选。刘瞻不知,少年书瞳实乃苏仙所化也。从此,刘瞻仕途一路亨通,官历太常博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中书侍郎等职,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代官职,宰相)。后来刘瞻为保护无辜,向皇帝进谏力争而获罪。又因奸佞排挤,被皇帝贬出京城,辗转为荆南节度使,廉州刺史乃至灌州(今越南荣市)司户参军。朝中奸臣甚至假传诏旨,意欲逐杀刘瞻。刘瞻以"有益人世"为旨,为人耿正,为官清廉,既得世人称道,更得天助神佑,方才逢凶化吉,遇难呈样,奸佞无以得手。不久,唐僖宗登基,刘瞻复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重登相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