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娄底市神童湾的来历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7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娄底市神童湾的来历,   南宋理宗嘉熙年间,湘乡焙塘(今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田湾村)有一童子,名曰贺德

    南宋理宗嘉熙年间,湘乡焙塘(今娄底市娄星区杉山镇田湾村)有一童子,名曰 贺 德 英 (1238-1252),七岁会诗文。十二岁时,闻父与人构讼被湘乡衙关押,即赴县请求考试,以赎父罪。县丞赵某以《诗经》、《春秋》、《论语》、《孟子》命题,令其作论、策、诗、赋各一章,他提笔就写,四题即毕,诗题名《圣小儿》:“秀英钟和岳,生来号圣儿。虽然年尚小,不待学而知。博古通今识,超群迈世姿。浩然食牛气,非若聚鱼嬉。祖莹耽书日,甘罗入相时。看看头角长,身到凤凰池。”赵县丞非常惊奇,当即设宴款待。

  时值傍晚,天微雪,又令其作诗,他即赋道:“谁剪银河水,飞花出汉霾,月明人竟往,踏破水晶街。” 县官推荐贺到潭州。潭州知州邓炯又举荐他入京参加淳祐十年(1250)的神童试。朱理宗赵昀面试于紫宸殿。三场考试均名列第一,朝官携他向皇帝谢恩。时理宗正在观赏《猿猴献果》画,令他作诗,他随即吟诵。诗中“易描通臂状,难写断肠声”等句,深受理宗赞赏,即赐金花锦绣,并对联一首:“京阙人家惊天地,湖南童子破天荒。” 贺衣锦还乡,县官未开正门迎接,他即题诗于壁:“昆明池水跃金鳞,怒目扬鳍不露身,想是龙门曾点额,至今羞见钓螯人”,表现他踌躇满志,讥讽县官不学无术。贺于淳祐十二年(1252)夭殇,年十四岁,葬于现娄底市娄星区涟滨乡民福村豹洞边,现保存完好。遗作诗三首,选入《沅湘耆旧集》。旧《湘乡县志》有传,《中国人名大辞典》有记载,邑人为入祀乡贤祠,并在湘乡县城建状元坊。故娄底市郊留下神童湾的地名。1985年市区建“神童”塑像(即娄底公园正门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湘军与晚清湖湘文化(五)
三、湘军人物把晚清湖湘文化推向新的阶段,还表现在它开创了湖南人文荟萃的局面,成为晚清以来湖南人才崛起的契机。由于各种原因,在古代社会,湖南能跻身史传的人物极为罕见。而湘军出现,湖南人才辈出,冠居全国之首。还在19世纪中叶,就有人指出:“楚省风气,近年极旺,看曾涤生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各省共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直隶刘长佑、两江曾国藩、云贵劳崇光、闽渐左宗棠、陕甘杨载福是也。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曾涤生胞兄弟二人,各得五等之爵,亦二百余年中所未见。”(注: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还有人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注:林增平:《近代湖湘文化初探》。)据罗尔纲先生的统计,湘军人物官至督抚者达27人,可见湘军所造成的湖湘人文之盛。可以说,在湘军之前,所谓湖湘文化,仅仅是作为一种区域的学术文化现象,...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乡的历史变迁
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湘乡人也,是湘乡仍属零陵郡...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谈湖湘文化优秀传统(二)
再次,要与时俱进地弘扬湖湘文化优秀传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紧密结合构建和谐湖南,不断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精华的时代内涵。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顺应世界潮流,强化湖湘文化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当今世界的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它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就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湖湘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在全省倡导形成促发展、谋发展的文化氛围,把热爱祖国与发展湖南经济、建设家乡有机统一起来。在构建和谐湖南、谋求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弘扬湖湘文化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转换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文化实力转变。二是要挖掘和利用湖湘文化资源,扩大湖湘文化的当代影响。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资源。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湖南求和重学的传统浓厚,科教...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桃花源的来历
湘西北边,有个人间仙境,叫“桃花源”。这里有大片的桃树林,是从一个隐蔽的桃源洞进去的,里面有山、有水,是另一个天地。这桃源仙境是怎样来的呢?传说,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用银河隔开以后,织女天天茶饭不思,既想丈夫,又想儿。织女的七妹――七仙女,很同情织女和牛郎的遭遇。想出一个办法,她叫织女织块衣食住行样样俱全的锦缎,让牛郎带回去。那锦缎一落人间,就会随着锦缎的图案变化,衣食住行,样样齐备,这样就可以过上安稳日子。织女感到这个主意好。她就日夜不停地纺织起锦缎来了:锦缎上出现了美景:蓝天、白云、太阳,天上鸟在飞,塘里鱼在游,猪羊满圈,鸡鸭成群,屋前屋后是一片红艳艳的桃花。她还用灰黑色丝线织成一个通天的大山洞,把这些山啦,水啦,田地啦,竹林啦,房屋啦,牲畜啦,一齐都安置到山洞里,外面只留一个窄窄的洞口,再用杂色丝线在洞口织了许多乱蓬蓬的藤条。把洞口掩遮起来。她织呀织呀,到了七月七日,织女织成了这块锦...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书院与湖湘文化的发展
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湖湘文化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机制与特点。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唐代以前,湖南长期被视为苗蛮之地,在一种相对独立、闭塞的环境中缓慢发展;自宋代以降,湖湘文化不断取得长足发展。何以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宋代开始的以岳麓书院为代表的湖南书院的持续发展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书院的学术研究提升了湖湘文化的理论思维高度。宋代以后,历代儒家士人往往以书院为基地进行学术研究与创造工作,从而推动着儒学的不断发展。湖湘士人的学术研究也与书院紧密相连。南宋初,胡安国、胡宏父子就以衡山碧泉书堂、碧泉书院为基地对儒学进行创发。胡安国的代表作《春秋传》完成于碧泉书堂;胡宏则在书院讲学过程中完成其代表作《知言》,建构其性学思想体系。张的主要著作《论语解》、《孟子解》,也修订、完成于主教城南、岳麓书院期间。实际上,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形成、发展,湖湘理学的繁荣兴盛,均以碧泉书院、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