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土家婚俗:“过门”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6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土家婚俗:“过门”,“过门”是土家方言,实际叫“定亲”。土家青年男女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得请一媒

  “过门”是土家方言,实际叫“定亲”。土家青年男女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得请一媒人(另一说法叫介绍人)引荐。男女双方在媒人的引荐下,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女方第一次到男方家,这就叫“过门”。即使是自由恋爱,也得请一媒人走这道程序。不然,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不好进对方家的门。

  过门则一般是男方先到女方家,这叫“相亲”。“相亲”时,女方家得请几个亲朋来坐坐,讲排场的则整几桌酒席招待。此过程实际上也是让亲朋来帮助“相亲”。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见让女方家参谋。天煞黑儿时,则坐在火垅里各摆各的情况,此为相互介绍。一般先是男方介绍。男方则由小伙子自己介绍,碰上害羞的则由媒人代替。然后是女方介绍。女方家一般是由女孩子的父母代替介绍。介绍完了,媒人便问双方有没有意见?若是有意见,歇过一晚,男方就回去了。若是没有意见,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女方则要随男方到男方家去走动。只有女方到男方家走动,才算相亲成功。

  女方到男方家,男方家自然是更排场。屋子早已粉刷一新,各方面也准备齐备。女方到的这天则接了亲朋来“陪客”。即使不接,四邻五舍的乡亲也得来看“稀奇”,看看这家未来的媳妇到底长的甚么样?这样,流水席一般要坐到半夜,闹腾到半夜。过完门走的时候,男方则要给女方“打发”。打发也是土家方言,即为礼钱。礼钱分为二份,一份是给女方的,一份是给媒人的。手阔绰的,给女方的一般是三到五千块。给媒人的谢媒礼一般是一百,甚至数百元不等。

  “过门”之后,媒人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剩下的就是青年男女自己相处了。男女相处也一般是逢年过节,或是双方父母的生日相互走动。走动时,女方并不主动上门。一般是男方去接女方。男方一般在正头七月里,提前三天到女方家去接。时间到了,女方自己主动到男方家去。不接的则是双方父母的生日。俗谚里说:肉在锅里滚,亲事算不稳。若是某一次男方没去接女方,或是男方接了女方,女方不来,表明婚事要告吹了。婚事要真正牢靠,得等到青年男女达到结婚年龄,办理了结婚手续。因为从这一天起,男女双方把对方父母的称呼改成了“爹”和“妈”。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他或她才算成了“自己屋里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土家民俗“打捞”人
悠悠酉水河,滋养着沿岸而居的土家族人民,也积淀了独特而厚重的土家族文化。在酉水河中游,有一个村庄因是土家族先祖八部大王涅壳赖的故里,并有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遗址,因而被不少人称为酉水文化的中心、土家族的发祥之地,这个村庄便是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2004年,酉水河上建起了碗米坡电站。“高峡出平湖”的恢弘气势,给沿河的土家村民带来了都市“迷香”。沙湾村52岁的农民魏品富被“香”熏后有种说不出的失落,上涨的河水不仅将沙滩歌舞、河里叉鱼、纤夫拉纤等一个个镜头全淹没了,而且年轻人不再唱山歌,屋里高音喇叭喊的清一色城里的流行歌;没有人再织锦、剪纸、锉花、打溜子、吹唢呐、演木偶戏;儿时见过的水碾磨、手摇纺车、雷公榨等更是难觅踪影。“这样下去,怎么证明土家族祖先八部大王就是沙湾村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索,魏品富决定尽其所能搜集土家族的民俗物品,办一个陈列室。魏品富将想法第一个告诉了妻子向自英,妻子二话没...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桂阳婚俗的哭娘(二)
坐歌堂、耍调哭毕就"坐歌堂"。姑娘先后陪伴哭娘,感谢她"凤凰带我呵,燕子飞呵"。陪伴中的一个,穿着打扮与姑娘一样,只有头饰稍有不同。接着,姑娘唱一支歌,欢迎花楼姐姐来坐歌堂(叫小歌堂),请她们尽情歌舞:"你有好歌,今夜唱呵;你有好舞,今夜跳呵!"表示自己嫁到死戚后,不论有无下场(好结果),将来都会来参加她们的婚礼。同时欢迎其他妇女来坐歌堂(?quot;大歌堂")。然后,"安歌堂"与姑娘一样扮妆的那位陪伴扶着她,站在中间,高唱"东方月亮升上来,栾栾冬冬(很圆)照四海"。花楼姐妹一同站起,手拉着手,围成圆圈,一边合唱这两句,一边跳舞。舞上十来个圈,陪伴代表大家扶姑娘至家头爷底下的左边坐下,自己陪坐在右边。花楼姐妹纷纷赠送妆嫁的小礼品给姑娘,各自就坐。歌堂安好了,花楼姐妹在歌头指挥下,唱起正歌。歌头是歌舞能手,别人都要看她的眼色、手势、身段行事。正歌有三支:一赞自己的歌堂好歌舞,二赞姑娘是珍珠,...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桂阳婚俗的哭娘(一)
花楼上练"哭娘"桂阳县西北乡的姑娘出嫁时要"哭娘"。哭娘是姑娘在"花楼"上作出嫁准备时练习好了的。花楼每个村庄都有,大村数个,小村一个。十多个未出嫁的姑娘们,平常集体住宿在上面做针线活,唱歌跳舞。姑娘主要准备两件事:给自己、朗、家爷爷、家娘、媒人等做鞋和练习哭娘。哭娘是一种诉说性的、歌唱性的啼哭,每哭一句,长"喔--"一声;它既可用来倾泄感情,也可作为艺术表演,听起来凄切、悦耳。其他姐妹帮她做鞋,指点她哭娘,并与她一道排练歌舞,以便出嫁时"坐歌堂"用。到出嫁前一个月,姑娘不再下花楼,由一两个"陪伴"陪着她,专门协助她做功夫,给她送饭食,陪她参加别的活动,至出嫁时为止,陪伴是从姑娘的亲姐妹、堂姐妹或知心好友中逃选的,必须"命好、美丽、能干、擅长歌舞"。花楼从来不准男人上去,男人只能在外面欣赏那美妙的歌声;但其主人们可请有福气、有经验的已婚妇女孩子,上楼做指导。到亲人家门去"哭娘"出嫁前三天或...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湘军与晚清湖湘文化(五)
三、湘军人物把晚清湖湘文化推向新的阶段,还表现在它开创了湖南人文荟萃的局面,成为晚清以来湖南人才崛起的契机。由于各种原因,在古代社会,湖南能跻身史传的人物极为罕见。而湘军出现,湖南人才辈出,冠居全国之首。还在19世纪中叶,就有人指出:“楚省风气,近年极旺,看曾涤生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各省共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直隶刘长佑、两江曾国藩、云贵劳崇光、闽渐左宗棠、陕甘杨载福是也。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数,曾涤生胞兄弟二人,各得五等之爵,亦二百余年中所未见。”(注:张集馨:《道咸宦海闻见录》。)还有人说:“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注:林增平:《近代湖湘文化初探》。)据罗尔纲先生的统计,湘军人物官至督抚者达27人,可见湘军所造成的湖湘人文之盛。可以说,在湘军之前,所谓湖湘文化,仅仅是作为一种区域的学术文化现象,...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谈湖湘文化优秀传统(二)
再次,要与时俱进地弘扬湖湘文化优秀传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紧密结合构建和谐湖南,不断丰富和发展湖湘文化精华的时代内涵。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顺应世界潮流,强化湖湘文化促进发展的价值取向。当今世界的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它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就要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湖湘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在全省倡导形成促发展、谋发展的文化氛围,把热爱祖国与发展湖南经济、建设家乡有机统一起来。在构建和谐湖南、谋求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弘扬湖湘文化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进一步转换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增强文化实力转变。二是要挖掘和利用湖湘文化资源,扩大湖湘文化的当代影响。文化既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资源。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湖南求和重学的传统浓厚,科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