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梅山文化之淳朴风情(二)
蚩尤是南方各民族部落的共同领袖,又是中华民族“威慑天下”的“战神”。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时,曾把战神蚩尤列为八神中的第三位,即天、地、蚩尤。刘邦起兵时,亦行军祭之礼,“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汉代曾在长安、太原为蚩尤立祠,还有祠蚩尤于寿良的记载。现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还藏有造形生动的蚩尤辟兵钩;河北石家庄亦出土过同类器物。可见蚩尤作为主兵之神,在汉代社会有相当广泛的影响。新化大熊山(古人又称大神山)是蚩尤的故里,具有迷人的人文旅游价值。
二、南巡之帝
史载清·乾隆皇帝曾六次巡游江南。《清通鉴》中记述他第三次南巡(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中说道:“三月十三日,(农历,以下同),自杭州回銮。二十九日过长江。四月初十日帝命庄亲王允禄奉皇太后由水路回銮,帝自顺河集登陆,取道徐州、阅河。五月初四日,帝结束南巡。”这里说明乾隆自三月十三日从杭州回銮,至二十九日过长江,四月初十日才自顺河集登陆,其中有二十七天行程没有具体记载。可想这位素喜江南风光的皇帝,不有不利用身临长江的机去,去微服巡游中下游的一些名胜,自然忘不了具有历史鬼力的“黄帝登熊湘”的大熊山。
传说乾隆到过大熊山于建于明成化年间的贞仙寺(今熊山古寺),并御笔书写过“山水清音”的匾额和“十晨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的对联。还诗兴大作,咏题过“翻一岭来过一弯,双眸凝视万重山。步步留连情末尽,再次回头不忍还”的诗句。回京后,又派专人给古寺送来一尊金菩萨、一颗夜明珠、一只金香炉、一副金跋和一面金锣。这些传说中的赐品至至今已不存在,但现存古寺石柱上的楹联仍历历在目。据学者将此楹联的笔迹,同已出版的乾隆书法手迹对照,认为其风韵、结构、用笔、点划完全相同,不可能是伪造。同时乾隆极重文字,曾经大搞“文字狱”,新化先民也不敢伪造。可见乾隆南巡到过大熊山毋庸置疑。至于为何不见于正史与方志,至今还是个谜,也给大熊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三、剽恒之蛮
楷山地带的早期居民,是以徭苗为主的少数民族,被历代统治者视之为“梅山蛮”。前代史学家称,“梅山蛮强悍,反抗性强,而“叛服无常”,由此而引发兵事不已。见于正兄弟的长沙蛮“即(梅山蛮)“寇边”纪事,从东汉醒帝开始(见《后汉书·南蛮传》,历三国、晋及隋、唐至北宋开梅山的900余年间,较大的兵戎事件就有20余次。历代王朝为统一版图,要求“四方臣服”,奕无可非议。但动辄用武,视“征伐”、“杀戮”为治蛮之策,则不能不说是一种“误政”。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梅山人在长期的刀光剑影和残酷的血胜统治之中,磨砺出一种刚烈坚忍、宁死不屈的剽悍尚义精神,史称亦性剽悍,历不服中土,愈杀愈不服,不服则反抗,则“寇边”,则“叛服无常”。所以,每当王朝执政者有所醒悟,调整统一策略,采取“文治武功”时,则可取得梅山地域一段历史的它害。直至北宋政权,由抚威并举到主施怀柔之策,最终才使梅山归服,“王化一新”。所以,有识之士认为,“蛮”非“横蛮”、“野蛮”之意,而是“蛮”、“通”等义,“勇”字当头;“蛮”、“义”薄云天;“蛮”、“智”和谐,“蛮”中有“智”;“蛮”、“勤”互彰,以勤补拙。这是对梅山人固有性格和内在精神的的辩证认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极入世、刚毅进取、艰苦奋斗的有机细胞。
新化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库区和周边地区,历史上有过许多梅山精神的闪光点,涌现过不少叱咤风云英雄人物,上述蚩尤便是一个代表。此外,比较著名的还有南宋年间,新化人张虎、周龙为首抗元,相继收复新化、安化、益阳、宁乡、湘乡县;明代,新化人李再万子孙三代聚众反抗,前后持续70余年;南明,新化民众支助李自成部将转战县境,历时常年;清代,新化民众支助太平军攻占县境内的牛山卡;清同治年间,新化民众积极配合唐洪山起义军鏖战县境的太平桥。梅山人剽悍之“蛮”,在中古时期谱写了历史的壮烈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