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人文历史—长沙那些曾经的园林(二)
“树荫十苗,竹覆五楹……徐步其中庭,虹泉遥迸于江麓,龙谷虚吟于廓渚,嘉疏品列,野鸟时飞,晴岚绕楹而回光,奔涧奋流而呈籁,见青虫之满院,忘长日之小年。”(游乾《息机园记》。)息机园给人一种“篱落随时补,门宽任意关”、“好客常藏千日酒,陶情只种一园花……既醉不知天已晚,唤人归去是林鸦”的与世无争、超脱孤高的感慨。
朱家花园:私家花园免费对外开放
又名馀园。清咸丰年间长沙巨商朱昌琳为休养馀年而建。在晚清古城长沙之诸多宅园中,景色之秀,规模之大,当推朱家花园。
地理位置:今开福区德雅路丝茅冲一带,现在的国防科大第二干休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所在地,当年都是朱家花园的一部分。今无。
朱昌琳本为儒生,科举不第,转为经商,先在长沙太平街开设乾益升粮栈,后又转贩盐茶,开设钱庄,投资近代工矿业,成为长沙首富。朱昌琳乐善好施,耗巨资办义学,修义渡,捐资修路,疏浚河道,并多次捐赠大批粮食、布匹赈济山西、陕西等省灾民,功授候补道员,赠内阁学士衔。
朱家花园很宽,园址占地大约400余亩,园内兰堂、宜春馆、一笠亭、延眺轩等亭台楼阁,回环错列;池塘环绕,假山嶙峋;奇花斗艳,风景宜人。虽说是私家花园,但那时候的朱家花园却是免费对游人开放的,就像现在的烈士公园一样。不过,与现在的烈士公园不同的是,朱家的园丁还在花园里备好了茶水任游人自饮。此外,为了让大家游得尽兴,朱昌琳曾用48株罗汉松扎成七层高的大园景,并置多种名花异卉,供人游览参观。
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把朱家花园列为长沙私家园林之首。书中说:“斯园虽系私有,然已完全开放,任人自由游览,园丁备有茶水,茶资听给。”
左太傅祠:最后的荣光
清末三大祠园之一,民国初当局曾拟改之为“湖湘第一公园”,未果。
地理位置:今湖春路与北正街交会处附近,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内。今无。
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公元1885年9月5日)清晨,74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门黄华馆钦差行辕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七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光绪十一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885年9月27日),清廷诏谕:追赠左宗棠为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谥文襄,建立专祠,国库拨银三千两。湖南当局择定在北正街西侧西园一带建祠。左祠于1890年始建,1892年竣工,清廷礼部将之列入每年春秋两季祀典。左祠的后部即园林的所在,因位置偏西,故名西园。
当时的左祠占地约60亩,正门坐西朝东,上书“左太傅祠”。正殿坐北朝南,背靠城墙,殿内有用檀木雕成的左宗棠塑像,外穿礼服,礼服一年四季都要更换。塑像形象威严,双目炯炯有神,手脚甚至可以活动。
左太傅祠虽为祭祀性建筑物,但可供人游览。所以祠内固然有专门的园,但除却专门的祠园外,整个祠内仍布置得像一座大花园,树木蓊郁,花香四溢。祠内有池塘,水面相当宽,并有活水注入,还布置有假山等。祠北是隆中别径,幽静雅丽,颇得时人赞赏。左氏生前曾有“小诸葛”之称,故置隆中别径一景。
1938年,祠堂建筑被毁。20世纪50年代,左祠旧址被改建为工人文化宫,即今天的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今天文化宫内的一池假山据说还是当年左祠之旧物。只是,假石山上的“假山危险,严禁攀爬”以及附近的“危险!小心玻璃掉下来”的严厉警告,让人对这百年古物望而却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