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建筑张力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6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建筑张力,   无论你从牌楼口,抑或从渔湾市,还是从别的什么角落进入湖南大学校区,扑面而来

    无论你从牌楼口,抑或从渔湾市,还是从别的什么角落进入湖南大学校区,扑面而来的除了满目苍绿,最为直观的当数建筑的张力了。

    这种张力不是哪一栋楼,哪一幢房所给予的,而是建筑群的集体效应;这种张力让你不由自主地赞叹、发问和追寻。

    据记载,在长沙市27处近现代建筑物保护名单中,湖南大学占了5处:老机械楼(现学校办公楼)、教学北楼、老图书馆、物理实验楼、大礼堂。在《中国现代建筑史》所记载的湖南4处建筑中,除了长沙火车站和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外,其余两处都在湖南大学,一是大礼堂和老图书馆建筑群,二是教学北楼建筑群。

    这些楼群几乎都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为原点,分布在由此发出的纵轴线或横轴线上, 恰如其分,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图书馆也好,教学楼也罢,它们就应该建在那个固有的位置,稍稍偏一点都不是味道。

    远远望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红墙、碧瓦、彩檐,在蓝天之下,在绿树之中,与岳麓山、湘江水浑然一体,庄重而秀丽,古朴而儒雅。

    走近之后,才发现它们又千姿百态,各有特点,特别是在建筑细节的处理上,虽然一律尽显细微工夫,却又各有各的细节的妙处。比如,老图书馆木雕的门窗,大礼堂石雕的围栏,教学北楼厚重的外墙,还有那线条的粗细,那色彩的斑斓,那飞檐的角度,那屋脊的走向,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个性张扬。据说,大礼堂在建成之后,当时中南局的领导赞叹不已,并立马在中南局的所在地武汉市克隆了两栋一模一样的礼堂,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礼堂、老图书馆、教学北楼等,这一批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奠定了湖南大学校园建筑的风貌与格局。但让人称奇的,是这些建筑中的绝大部分竟然出自一个人之手,他就是湖南大学的老校长柳士英先生。老先生在湖南大学工作生活了40多年,既是湖南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启者,也是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创始人,长期主持湖南大学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工作。人们所常说的“南柳北梁”中的两位中国建筑界的泰斗,“梁”为梁启超的爱子梁思成先生,“柳”就是柳士英先生。大概是因为梁启超先生曾经担任湖南大学发展史上的另一源头时务学堂的总教习,所以,也有人说,“南柳北梁”都与湖南大学有不解之缘。

    倘若欣赏柳士英先生的建筑艺术,完全不必劳顿车马,直接到湖南大学校园走一走即可。因为,湖南大学的近代建筑几乎都出自他之手,而且基本代表了他的最高设计水平。它们不仅是湖大校园建筑的经典,也是半个世纪以来湖南地方建筑的最高成就。一位建筑大师的优秀作品集中在一所象牙塔内,这在中国建筑史上即便不是唯一的,也应该是特别难得的奇迹!

    这些不同凡响的作品包括:上世纪30年代的学生第一宿舍(今学生九舍);40年代的学生第四宿舍(今幼儿园)、学生第二、第三宿舍(今研究生院楼址)、静一斋、工程馆(今教学北楼群)、老图书馆、科学馆加层;50年代学生第一宿舍(今基建处和后勤处办公楼)、学生七舍、胜利斋、大礼堂、老办公楼(今外国语学院楼),等等,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很多建筑的功能发生了若干变化,但是现在,人们还是愿意习惯性地叫它们原来的名称,这也是大家对这位艺术大师特有的纪念和怀念。

    湖南大学独有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不仅要感谢柳士英先生本人,还要感谢与柳士英先生相关的一件事,那就是1953年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当时,中央高等教育部撤销了湖南大学的建制,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华南工学院的土木系、建筑系在湖南大学的原址上组建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并由柳士英先生担任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的院长。尽管“调整”对于湖南大学而言,在整体上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肢解”,但是,从局部上看,湖南大学的建筑教育无疑是赢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湖南大学日后的建筑系科的发展打下了难得而厚实的基础。

    从上世纪中后期始,一批新的建筑在湖南大学拔地而起,新图书馆、体育馆、复临舍教学楼、研究生院楼、法学楼、工商管理大楼,等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尽管,这些建筑在局部的设计上与过去的建筑有不少的差异,而且融入了诸多现代建筑理念和元素,但是,在整体上都是对教学、科研功能的尊重,体现了湖南大学特有的千年文化的灿烂、和谐与厚重,它们与老建筑一道,形成了古朴与现代相映成趣,典雅与张扬相得益彰的校园建筑格局。它们的加入,把湖南大学建筑艺术的张力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庭院深深
庭院深深,深几许?书院的庭院,就像王维的画、李白的诗、李煜的词、朱熹的哲学、阿炳的音乐、王实甫的戏曲、曹雪芹的小说,超出了人类既有的思维语言范围,这种建筑空间的多维文化感应,轻易就使人回归到艺术哲学的世界,辐射古典的情趣。岳麓书院庭院布局的活跃性,是很令人感叹的。中轴四进建筑形成四进庭院,两侧厢房,各成院子,连环往复,既相迎合,又各自独立,有一种戏剧化的照映。庭院的形制太多考究,构筑方式不像一篇《楚辞》,倒像一阙宋词。所有的空间,都异而复同,同而复异,不拘格式,有流动的节奏感和立体化的层次感,朦胧而富有弹性。徜徉其间,有电影蒙太奇的味道。书院五代、宋以前的建筑实物存者渐少,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大体在南宋时初现雏形,明代定型,所以现存的庭院,是宋明风格的庭院。古人观院子用八个字来总括:“春容”、“夏气”、“秋情”、“冬骨”。这些观景的方法,多半和人的心意相通,与宋明理学的修养方法近似。以“气”...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湖大印象吧
自从法国画家莫奈创立“印象”画派并传到中国以来,“印象”二字就超越了对某一景物的浮泛印象,而成为具有深刻艺术感受和体知的词语,甚至它就是艺术的代名词。在湖大,就有一处叫“湖大印象”的地方。她坐落在岳麓山一隅角里,与岳麓书院为邻,周围散列着高大的松数和枫树,青藤枝枝蔓蔓,芝草簇簇拥拥。她,则以中国古典宫殿的形态傍依着山隅,古色古香。随便扯上一把竹椅,或者往石凳上一坐,不论你闭上眼睛,还是极目开来,仰视郁郁葱葱的麓山林木,俯瞰生龙活虎的湖大校园,而书院建筑的檐角向空中高高翘起,你获得的绝不是转瞬即逝的浮泛印象,而是深深置身于文化、历史、艺术与风景交融的印象画般的国度里。印象吧的建筑分为校园艺术餐厅和松林斋两栋。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她不仅靠山,还靠近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书院,山下的人们往往是是冲着这里的幽静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来。师生和客人们在这里品茶喝酒,齿唇之间,顿生厚重的文化...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历久弥新的科学馆
在湖大,有两座风格极其相似的古老建筑,隔街对望,相互倚重,作为一组建筑群而十分引人注目——她们是湖大的新老办公楼。湖大现在很多的建筑,比如复临舍,是淡雅的粉红,而这两座楼的颜色在湖大实在是太突出了,不知道是绯红、绛红还是西瓜瓤红,也许什么都不是,而更像那种经过烈火煅烧出来的浓烈的红,可能这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烽火燃烧的时代色彩有关。现代的高楼一般粉饰得华丽平整,而她们,从外表可以看出红砖围砌的清晰脉络,一条一条历历在目,显示出拙朴而工细的手工造艺。同时,这两座楼屹立于东方红广场的旁边,从她们中间穿过的麓山南路则是人们和车辆的必经之路,因而在整个湖大校园很是惹眼。她们的外观造型,既不完全像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浓重、线条繁复而显得典雅凝重,但自有她们的古朴和雅致;既离西式建筑的那种恢弘巨大和奔放活泼的现代气息相去甚远,但自有她们的庄严大气和洒脱不俗。在架构上,她们大体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院落结构,又...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民俗建筑的经典体现
张谷英大屋座落在岳阳县东南的青山环抱中,有60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房屋1372间,聚族而居600多户,2600人,20世纪80年代末被发现后,立即引起了海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游客的极大兴趣,被称为“天下第一村”。2002年6月,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张谷英大屋之所以能戴上“天下第一村”的“桂冠”,并不因为它的豪华和漂亮,而因为它是中国民俗建筑的经典体现。我国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南方民俗建筑理想的空间模式是“四水归堂”、“座北朝南”、“枕山、环水、面屏。”张谷英大屋背依龙形山,在山溪两岸自东向西南铺陈,由当大门等十二栋连通的建筑,组成一片绵延不断达二华里的古建筑群。每栋建筑平面图布局相同,均为纵横两组“四进(厅)三井”构成品字形。村落四面有山环绕,负阴抱阳呈围合之势,而房屋又围成一个个天井,使房前后左右也成环抱之势,形成对外封闭,而内则按长幼划分...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书院建筑的兴起和发展(二)
谷书院,明吉藩建,故又称吉藩书院,位于旧府治后寿山庙巷(今三府坪一带)。从明代著名学者黄学谦所题“谷书院四咏”中所载的:八卦楼、夏云亭、秋桂杆、凝冬亭来看,其书院建筑规模应该很大,可惜史料所载十分有限,不能一一述知。惜阴书院,《府志》云:“在南门外灵官渡左,旧为陶(侃)公祠。”1525年(明嘉靖四年)知县吕廷爵就陶公祠建立惜阴书院。“惜阴”二字出于陶侃“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一语。初时书院规模甚小,不久荒废。1563年知府蒋宏德再将陶公祠完全改建为书院。改建后的书院,前为明道堂,建亭于中,曰洗心;两旁有池,曰禁蛙,取南轩城南故事;中建祠祀陶公,后建聚英楼,楼后有广仁堂,堂左右隙地分翼建号舍60间,以供诸生栖息,堂后又有望岳楼,其建筑八面玲珑,登楼可眺望湘水;楼前为望岳亭,左右有田数丘、塘数亩,不仅颇具书院规模,曳缇笆钟琶馈?/p>另外县区境内,还建有东冈书院和乔江书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