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历久弥新的科学馆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2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历久弥新的科学馆,   在湖大,有两座风格极其相似的古老建筑,隔街对望,相互倚重,作为一组建筑群而

    在湖大,有两座风格极其相似的古老建筑,隔街对望,相互倚重,作为一组建筑群而十分引人注目——她们是湖大的新老办公楼。湖大现在很多的建筑,比如复临舍,是淡雅的粉红,而这两座楼的颜色在湖大实在是太突出了,不知道是绯红、绛红还是西瓜瓤红,也许什么都不是,而更像那种经过烈火煅烧出来的浓烈的红,可能这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烽火燃烧的时代色彩有关。现代的高楼一般粉饰得华丽平整,而她们,从外表可以看出红砖围砌的清晰脉络,一条一条历历在目,显示出拙朴而工细的手工造艺。同时,这两座楼屹立于东方红广场的旁边,从她们中间穿过的麓山南路则是人们和车辆的必经之路,因而在整个湖大校园很是惹眼。

    她们的外观造型,既不完全像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浓重、线条繁复而显得典雅凝重,但自有她们的古朴和雅致;既离西式建筑的那种恢弘巨大和奔放活泼的现代气息相去甚远,但自有她们的庄严大气和洒脱不俗。在架构上,她们大体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院落结构,又吸收了西方体格巨大的造型,深入到内部,既考虑到她们空间的密集使用,也注重门窗走廊这些小处的艺术修饰,可谓体用兼顾。比如,有个显著的特征,他们的门窗,不同于现代高楼多用四方的框架,而常运用柔和的圆形和曲线,可谓刚柔并济。这种圆形和曲线因柳士英常用而被称之为“柳氏圆圈”。在我们周围的现代化大楼的包围中,她们总是给人一种非常异样的感觉,我们常常用“中西合璧”来概括这种风格,或许她们确实是中西文化结婚后生下的宁馨儿。

    我们今天的这幢校办公楼,在历史上一直叫“科学馆”。最先由当时土木系的蔡泽奉教授设计,1933年开始兴建,到1935年建成。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一张1933年湖南大学科学馆奠基典礼时,湖南学界及军政各界人士的集体合影照片。在那个国难当头的时代,湖南大学刚由省立改为国立(1937年7月),抗日战争就爆发了,湖大也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劫难,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中,科学馆亦不能幸免于难,身挂重彩。八年抗战中,湖南大学留下了断壁残垣的悲壮,但也有同仇敌忾的豪迈与燕然勒石的喜悦。正是这幢大楼,荣幸地见证了日军投降的历史性的一刻。1945年9月15日,湖南地区受降仪式即在楼里的一间教室里举行。当时这幢楼门口的牌楼用松枝围成,并用红绸挽成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形体。在庄严的军乐声中,第四方面军司令王耀武将军接受了日军第20军司令官板西一良的投降,标志着抗战中最为惨烈的湖南战场迎来了最彻底的胜利。这幢楼因而就成为一座凯旋之楼。当今天的湖大学子对着她缅怀过去的历史时,如何能不为她昔日的荣光产生一种悸动和自豪!

    抗战胜利后,这幢大楼在湖南大学重建校园时加了一层,由建筑学家柳士英主持。因而今天我们看到的校办公楼是在1948年科学馆加层后奠定格局的。在省立和国立湖南大学期间,科学馆一直是湖大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在湖大直属机械部时,她是最大的院系机械系的系楼。而在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成新湖南大学后,对面的老办公楼搬迁于此,这座大楼修葺一新,开始担负学校的最重要的行政工作,成为湖大的学术行政中心。

    追溯这座楼的历史变迁,透过楼的外表而深入到她的内部气质,我们不仅仅是切身感受到她透散出来的民族风格和古朴之美,也不仅仅是重温她历尽劫难浴火重生的英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们追寻的是一种悠久的大学传统,一种暂时遗失了的历史先声——当我们看到这座民国时期以来一直屹立不倒的建筑时,我们怎能忘记,在富有远见的胡庶华、皮宗石等一批校长领导下的国立湖南大学,发扬着“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的人文精神,拥有一批像杨树达、柳士英这样的学术大师,而成为当时蜚声国内外的综合大学。高楼尚存,斯人不在。睹物思人,我们如何能不惦记着那过去的大师和曾经的辉煌?

    湖大在经过数次的分分合合后,她也曾经迷失过。而今天,她在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路,重新担当属于湖大的历史使命。她已经敞开步伐并将矢志不渝地走上综合大学的道路,就像当年的国立湖南大学一样。或许,从这座楼里透露出来的沧桑,从她历久弥新的精神风貌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新生的希望。湖大必将重新找回那种遗忘已久的大学之道——“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在我们迎来她的第80个诞辰之际,我们期待着湖南大学在新世纪开启一个新的开端:她已经拥有最好的大楼了,我们更期待她拥有自己的大师,从而成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建筑张力
无论你从牌楼口,抑或从渔湾市,还是从别的什么角落进入湖南大学校区,扑面而来的除了满目苍绿,最为直观的当数建筑的张力了。这种张力不是哪一栋楼,哪一幢房所给予的,而是建筑群的集体效应;这种张力让你不由自主地赞叹、发问和追寻。据记载,在长沙市27处近现代建筑物保护名单中,湖南大学占了5处:老机械楼(现学校办公楼)、教学北楼、老图书馆、物理实验楼、大礼堂。在《中国现代建筑史》所记载的湖南4处建筑中,除了长沙火车站和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外,其余两处都在湖南大学,一是大礼堂和老图书馆建筑群,二是教学北楼建筑群。这些楼群几乎都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为原点,分布在由此发出的纵轴线或横轴线上,恰如其分,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是,图书馆也好,教学楼也罢,它们就应该建在那个固有的位置,稍稍偏一点都不是味道。远远望去,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红墙、碧瓦、彩檐,在蓝天之下,在绿树之中,与岳麓山、湘江水浑然一体,庄重而秀丽,古朴而儒雅...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庭院深深
庭院深深,深几许?书院的庭院,就像王维的画、李白的诗、李煜的词、朱熹的哲学、阿炳的音乐、王实甫的戏曲、曹雪芹的小说,超出了人类既有的思维语言范围,这种建筑空间的多维文化感应,轻易就使人回归到艺术哲学的世界,辐射古典的情趣。岳麓书院庭院布局的活跃性,是很令人感叹的。中轴四进建筑形成四进庭院,两侧厢房,各成院子,连环往复,既相迎合,又各自独立,有一种戏剧化的照映。庭院的形制太多考究,构筑方式不像一篇《楚辞》,倒像一阙宋词。所有的空间,都异而复同,同而复异,不拘格式,有流动的节奏感和立体化的层次感,朦胧而富有弹性。徜徉其间,有电影蒙太奇的味道。书院五代、宋以前的建筑实物存者渐少,岳麓书院的建筑布局大体在南宋时初现雏形,明代定型,所以现存的庭院,是宋明风格的庭院。古人观院子用八个字来总括:“春容”、“夏气”、“秋情”、“冬骨”。这些观景的方法,多半和人的心意相通,与宋明理学的修养方法近似。以“气”...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建筑:湖大印象吧
自从法国画家莫奈创立“印象”画派并传到中国以来,“印象”二字就超越了对某一景物的浮泛印象,而成为具有深刻艺术感受和体知的词语,甚至它就是艺术的代名词。在湖大,就有一处叫“湖大印象”的地方。她坐落在岳麓山一隅角里,与岳麓书院为邻,周围散列着高大的松数和枫树,青藤枝枝蔓蔓,芝草簇簇拥拥。她,则以中国古典宫殿的形态傍依着山隅,古色古香。随便扯上一把竹椅,或者往石凳上一坐,不论你闭上眼睛,还是极目开来,仰视郁郁葱葱的麓山林木,俯瞰生龙活虎的湖大校园,而书院建筑的檐角向空中高高翘起,你获得的绝不是转瞬即逝的浮泛印象,而是深深置身于文化、历史、艺术与风景交融的印象画般的国度里。印象吧的建筑分为校园艺术餐厅和松林斋两栋。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她不仅靠山,还靠近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书院,山下的人们往往是是冲着这里的幽静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来。师生和客人们在这里品茶喝酒,齿唇之间,顿生厚重的文化...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大学的风景:登高必自卑
自卑亭掩映在参天大树的枝叶下,她显得静小卑微;自卑亭面对庄严典雅、体大精深的校办公楼,她显得静小卑微;自卑亭傍依在高高耸立的图书馆旁边,她显得静小卑微;自卑亭面对伟大毛主席的塑像,她当然显得静小卑微;自卑亭面对巍巍麓山,她实在是显得静小卑微;自卑亭面对街上喧嚣起伏的人流,面对一切现代滚滚的物质洪流,她更加显得静小卑微。当年自卑亭是为了路人的片刻歇足而修建,比起另外三座亭台——道中庸亭、极高明亭、赫曦台,她被修建的理由似乎也是微不足道的,她的名字显得格外微弱;而今,数个世纪后,另外两座亭台已不复存在,今天的赫曦台也已不是原来的赫曦台,而自卑亭依然安静坐落在岳麓山下的那个角落里,静小而卑微。据载,自卑亭最早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由长沙郡丞赵宁所建。得名于《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其意为:欲修成君子的人格,犹如行万里路,必从近处开始;犹如登千尺山,...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南湘乡的历史变迁
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湘乡人也,是湘乡仍属零陵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