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六)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5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六),   她轻轻吁出一口气,拂去西天最后一颗寒星。她来到饮马池边。朱张会讲时,学子们

    她轻轻吁出一口气,拂去西天最后一颗寒星。她来到饮马池边。朱张会讲时,学子们骑的马将池水吸干,现在池中的水是从《诗经》《论语》中流出来的。临池顾影,妇人发现自己已是两鬓如霜,手里的书益发泛黄,只有香如故。她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人生来就要如此的。冬天来了,天地皆白,银装素裹的麓山蕴蓄着宁静和大气。那是最为深沉的境界,最为旷达的胸怀,是凡尘俗客不可能抵达的。

  书还没有翻完。她知道,她不可能翻完这本书。她惟一的使命是将它打开。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书让她如许美丽。

  御书楼右边是百泉轩,隔墙相望却不相通,须从讲堂的侧门进去。这里是岳麓山最水性的地方,溪泉荟萃,如雪如练,自西,趋北,折东,绕南,极尽回旋婀娜之至。在此筑轩而居,养气藻神。书生乃多情种子,闭门苦读,反不能凝神定气,眼角余光一不小心溜到窗外花间去了。有此一汪柔情之水相伴,心满意足,读书书畅,吃饭饭香,做梦梦甜,学习效率定非寻常可比。

  百泉轩几乎拥有文人嗜好的一切:流泉、清池、顽石、古樟、翠竹、浮萍、腊梅、群芳、碑刻……唐代大书法家李北海的《麓山寺碑》就保存在轩内。此碑是长沙现存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碑文记录了麓山寺的历史沿革,李北海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故称“三绝碑”。李北海的名言是“学我者死,似我者俗”,这样的人物在轩内不朽,对后学者有足够的警醒。岳麓书院何其幸也!

  百泉轩晨宜朗读,得其爽;午宜写作,得其清;暮宜沉思,得其凝;晚宜清谈,得其静。晴日宜放歌,不可苦读,吞吐日气以养其神;雨天宜细吟,不可枯坐,押雨声之韵脚以藻其心;阴天宜浅酌淡斟,或酒或茶,茶不能粗,酒不能浓,佐以先贤文字、亲友书简、佳人绣像,胸中霾云一扫而空。初春宜诵唐人小令,仲夏宜看先秦杂学,金秋宜习乐府,隆冬宜观经史。其余时日,则随取随读,随读随悟,断不可以疏懒、轻狂之性,将良辰美景一一糟蹋。

  讲堂左侧是孔庙。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于是,孔庙中最主要的建筑便叫大成殿。在岳麓书院中,享有皇家礼仪待遇的,独有大成殿。重檐叠翠,顶高于山,金黄的琉璃瓦,令人肃然。书生做到孔夫子这个程度,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当然,这只是体现了世俗对显学的重视,孔夫子未见得买账。想当初,他老人家“困于陈蔡、厄于鲁卫”时,谁给过他这种待遇呢?

  孔庙右侧廊柱上有一副饶有意趣的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ィ薹窍嫠嗖ā!蔽砬骞Т笫ν蹶]运所撰。据说,王闿运应邀去江浙一带讲学,那里的文人学者瞧不起这个湘潭人,王闿运谈笑之间,挥手写下这副对联,当地学人瞠目结舌。王闿运世称湘绮老人,他真的抵得上一个“湘”字,而非浪得虚名。他的弟子中齐白石、杨度等,都是大师级人物。

  孔庙左门而出,一尊威武的牌楼拦住你,知道你参观完毕,最后不忘叮嘱一声:“德配天地。”孔门的诲人不倦,的确名不虚传。

  其实,书院并没有就此游完,刚才只是在狭义的书院里浏览。严格地说,岳麓书院至少还应该包括四亭,即自卑亭、风雩亭、吹香亭和爱晚亭。宋代的岳麓书院,大门原址在今江滨牌楼路一带,之所以叫牌楼路,是因为明代那里建有一座牌楼,宋真宗御书的“岳麓书院”以前就嵌在牌楼上面。由于牌楼至书院足有千米,长沙郡丞赵宁便于1689年在书院东面200米处建亭,一来供人歇脚,二来马上要进书院了,得静静心,怯除浮躁之气。早几年,东北一位名教授来湖南大学讲学,劈面对湖大学子说:“我看了你们校园里有一座自卑亭。湖南人不要自卑嘛,湖南是蛮不错的。”学生们在下面抿嘴而笑,他们笑这位教授不懂得“自卑”的真正含义。《中庸》说:“君子之道,辟如远行,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在岳麓书院这样的地方,还真的不能乱说话,因为很容易就被古人“戴了笼子”。

  风雩亭正在饮马池中,乃一草亭。《论语》中竟然有这么美丽的童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在众多学生的抱负中,惟独欣赏曾子的观点,可见夫子不仅贵为至圣先师,而且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圣”。血肉之躯总有受伤的时候,总有贪图轻松和享乐的时候,入世是王者之道,出世也不失圣人之怀,没必要挺起脖子往刀口上抹,珍重生命才是强者风范。

  书院建筑是一条中轴线,吹香亭与风雩亭成轴对称。以前风雩亭叫西亭,吹香亭叫东亭。吹香亭始建于宋代,现在的亭子当然不是宋时的了。这里的“风荷晚香”乃岳麓八景之一,相传秋夏之夜,若细雨淅沥,打在荷叶上,倾耳可听到有人吟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如果你出门走进雨中,寻声而去,则不知不觉便来到吹香亭上,空空一亭,只有雨声、风声、荷叶铿铿之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七)
从吹香亭往山上走,便是唐代的麓山古道。自此至爱晚亭,一路石径,两边枫树簇拥,其温良之态、儒雅之姿,别处很难看到。爱晚亭跻身中国四大名亭之一,虽在清风峡深处,其轩昂气宇、飘逸风神却愈益不能遮掩,是真名士,非伪道学。晚唐诗人杜牧家喻户晓的名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写的是终南山景,却甚为契合岳麓山的这条枫林古道。所以,湖广总督毕沅将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建于1792年的红叶亭改名为“爱晚亭”。罗典是清朝五届岳麓书院山长、两赴鹿鸣宴的大学者,在清风峡建亭,为岳麓山添了点睛之笔,但以“红叶亭”名之,显得过于直露、草率,似乎倾财力与才气以建亭,至亭成命名时已成强弩之末。罗典为爱晚亭写的对联“忽讶艳红输,五百夭桃新种得;好将丛翠点,一双驯鹤待笼来”,便生硬涩口,经学味太浓,弄得后来他的学生欧阳厚均和宣统年间的学监程颂万都忍不住来改它一下子,可惜都没改出名堂。也许,...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四)
交锋的第一位人物便是岳麓书院最后一任山长王先谦。王先谦的任期是1894年至1903年,正是康梁变法期间。戊戌政变前的湖南,是全国维新变法的中心,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是地方督抚中惟一倾向变法的实权派。他的下属如按察史黄遵宪,提学使江标、徐仁铸等,都是变法维新的激进分子,更有谭嗣同、唐才常诸活动家,湖南的声势最为壮大。1887年,梁启超应聘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天下学子引颈而盼。可是,晚清的书院教学已经积弊甚深,流于空谈,务名图利,轻视科学,醉心八股。王先谦作为一代硕儒,在对书院教学进行一些“自救式”改革时,一旦触及封建体制的内核,他的心就凉了。光靠熟读四书五经,是无法看清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大趋势的。某一天,岳麓书院学生会主席宾凤阳因对维新变法言论不满,向上面打了一个小报告,“请从严禁遏”。王先谦遂邀另一守旧官僚叶德辉,一齐具呈陈宝箴。这样一来,维新派与守旧派“横目成仇,极意图陷”,矛盾不仅公开化,而...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二)
“朱张会讲”340年后,明代理学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当局贬往贵州龙场。路过长沙,王阳明忍不住开了小差,他索性官也不做,干脆住在岳麓书院讲学授徒。那是一个春季,惊蛰雷,清明雨,王阳明只好一天到晚躲在百泉轩念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好不容易有一天雨停了,虽然没有放晴,但在哲学领域和边塞疆场上龙腾虎跃的王阳明再也憋不住了:“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时间一晃到了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山长罗典在大门前的宽阔地带筑成一个戏台。这一举措别开生面,将儒教的高深理论主动融入民间市井的说唱歌哭之中,这在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道统中是不多见的。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官本位思想的叛逆与反动,尽管这种叛逆的力量很有限,但说明腐朽的封建道统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一些饱读诗书的知识精英已开始将他们的视线,投到更深厚的社会现实与更广...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五)
五岳麓书院这样的饱学之地,风流皇帝康熙、乾隆自然不会放过。康熙题的“学达性天”挂在讲堂厅前两根廊柱中央的横梁上,字显得清灵秀气。但这几个字不是康熙的原题,1687年御赐的那块匾毁于战乱,后人集康熙手迹重制现匾已是1984年的事了。康熙崇尚汉文化。他希望书院学子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学术境界,体现了他是一位通达儒道,将儒学与道学都看成中华大文化一部分的开明皇帝。的确,中国文化之“大”就在于她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与影响力的母体,各种学术流派、思想观念虽然有长时期的争端、攻讦,甚至一不冷静也动起武来,但最终总能在文化母体的号召与感染下,互相致意,握手言欢。岳麓山在江南算不上特别突出的风景名胜,它却是十分典型的中国文化一体化的体现——山脚是儒学文化的根据地岳麓书院,半山腰是佛教的地盘麓山寺,山顶则是道家的活动场所云麓宫。岳麓山海拔仅300米,三种曾经发生过激烈冲突的学术思想体系如此平和、恬淡地在这座小小...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岳麓书院心灵的入口(一)
我又来到了这座大门前。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或许每来一次,在我的心灵上都会刻下一些印痕,就像树每长一年增加一圈年轮一样。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称“文化古城”毫不为过。这里有曾经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马王堆女尸及帛画、三国吴简,有贾谊祠、明代城墙天心阁和开福寺等等。颇能发思古之幽情的文物、古迹,让这座在市场经济中吵闹得不可开交的省会都市,尚不乏一缕大气,有时它真像是宁静中一声厚重的叹息。别小看这一声叹息。它包容了人类的沉思、忏悔和深深向往。我一直认为,城市是一个怪物,是文明之母和愚盲之父野合而成的怪胎。在喧嚣淹没一切时,一缕圣贤的叹息便会划过城市上空,让蠢蠢欲动的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镇定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长沙方言将最浓厚的黑叫做“迷黑”,一黑就迷,一迷则不知去向,这时候多么需要一种冥冥中的牵引。它来自最遥远的地方,千年前的先哲贤良;它又来自最亲近的地方,你的灵魂最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