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六)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6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六),   2.湖南大学科学研究的形成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绩 在1963年以前,湖南大

    2.湖南大学科学研究的形成过程及其所取得的成绩

   在1963年以前,湖南大学正处在调整和按传统大学的要求充实的过程中;同时,当时湖南大学的专业还不是国家急需的专业,不可能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投入;新专业的教师正在培训之中。因此,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未能开展。

   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得益于综合性的办学理念。在综合性的办学理念指导下,湖南大学引进了一批基础学科方面的人才,如俞汝勤、姚守拙就是代表。正是他们给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带来了生机,开始了科学研究的探索。

   说来也巧,俞汝勤和姚守拙都是上海市人;都是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派到前苏联留学,学习化学;都是1959年学成回国。年轻的俞汝勤和姚守拙怀着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拳拳之心回国后,一个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了两年多后,1962年来到湖南大学任教,一个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两年多后也于1962年调湖南大学筹建化学放射专业。当时,学校设备条件差,但他们都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埋头搞研究。俞汝勤在有机分析试剂的合成和稀有金属分析化学方面,姚守拙在无氰有色金属快速分析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期间,俞汝勤从一份外文资料上发现美国一位叫罗斯的化学教授发明了新的电化学传感器——氟离子电极,眼睛顿时一亮,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断定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当即决定带领课题组研究出自己的氟离子电极来。他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了一年时间,于1973年研制出离子选择性电极。随后试制成功氟、氯、溴、碘、硫、氰、铅等七种固态膜离子选择电极和氨、氢氰酸、二氧化硫三种气敏电极。姚守拙万万没有想到,只因为在苏联读过保密专业,竞在“”中被打成“里通外国”的叛国分子。在那蒙冤受屈的十多年间,他仍然矢志不渝,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事业的追求。他研制成国内先进水平的钠硫电池,他研究的无氰有色金属快速分析法,在许多工厂推广应用。他建立的关于催化释放反应新机理,纠正了国外学者辛格的理论错误。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的话,那70年代就进入普遍开展的阶段。这一点可以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湖南省科学大会获得表彰的科技成果得到证实。湖南大学获得全国科学大会表彰的科技成果有10项,获得湖南省科学大会获得表彰的科技成果有34项。其中独立完成的有:离子选择性电极、80米/秒高速磨削、路面应力应变和疲劳性质的研究、高层建筑剪刀墙设计计算理论及工程应用、机器基础振动计算的方程对等法及半空间动力理论的基本解答等。

   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真正进入了科学的春天。1980——1990年间,湖南大学在中央各部委和湖南省科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开展了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990年与1980年相比,研究课题增长4至5倍,科研经费增长近13倍,科技成果增长近6倍,有270余项科技成果获各种级别的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9项。发表论文增长17倍多,其中被国际上六大检索系统收录 435篇。出版学术专著343部。

   在这段时间(1980——1990),湖南大学的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信息科学、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信贷管理技术、激光器与激光加工技术、环境保护”等研究集团力量,获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例如俞汝勤等人的“有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的研究”,陈昭宜等人的“一种磷矿石除镁新工艺”、曹声春等人的 “氯化石蜡的催化合成新工艺”、姚圣聪等人的“一种沸腾燃烧装置”、徐仲榆等人的“柔性石墨生产线”、刘光栋等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及连续粱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FBCAD)”、胡惜时等人的“MKS8312数控高速凸轮轴磨床”、??正铨等人的“MK6340/3数控群钻刃磨床”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俞汝勤。由于贡献突出,他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他既教书,又育人。除本科生外,他已培养了10多名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这些学生毕业后深受用户欢迎。在他们当中,有被传为佳话的3名先后学成回国的学生王柯敏、梁逸曾、李志良。他们在国外留学期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都谢绝导师的挽留,按时回来,报效祖国。

   1990年代是湖南大学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湖南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博士点增长较快,“211工程”获准立项,科学研究走上正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九)
为什么1+1+1>3?这是因为合并是三校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合并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校名问题。对于主导合并的学校来说,往往强调要自己的校名,对于被合并的学校来说,希望改用新校名。主导学校强调要自己的校名的真实意图是想在合并的过程中占主导的地位;被合并的学校要求改用新校名的真实意图是想在合并的过程中占住有利的地位。而原中南工业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在合并后的校名问题上,由于原中南工业大学的校领导高瞻远瞩,本来早就向教育部门打了报告:要将中南工业大学改为中南大学,教育部同意了原中南工业大学的报告。原中南工业大学的校领导不是急于改校名,而是为谋求更大的发展留下更大的空间。这为原中南工业大学、原湖南医科大学、原长沙铁道学院合并后很快融合创造了第一个有利条件。在合并过程中提出“强强联合”为三校合并后的融合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三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有共通之处:首先,...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五)
2000年组建后的中南大学,其科学研究如何?科学研究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因此,一个学校从事基础研究的状况,就可以反映出一个学校生产知识的水平。基础研究,就自然科学而言,目前就有从1982年起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1998年起设立的科技部的973计划项目,从2000年起设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从2004年起设立的教育部的“创新团队”项目。2000年,中南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数额,按并校后统计,为598.5万元,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居第20名;2004年,中南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费2049万元;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居第14名。科技部的973项目是反映一个单位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创能力的应用性基础研究项目,也是生产知识的重镇。这些项目的领军人物——首席科学家是国家级专家,而他们所在学校学科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学科。因此,一个学校是否...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七)
在这一时期,科学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成就是:SCI论文及其引用频次创历史新高。1998年SCI论文及其引用频次是:SCI论文77篇,SCI论文引用频次132篇/294次(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分别居第24位、14位);1990年SCI论文及其引用频次是:SCI论文15篇,SCI论文引用频次12篇/29次。两者相比,前者分别是后者的5倍、11倍、10倍。而且,在一年一度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年度报告》中SCI论文引用最多的著者就有湖南大学姚守拙的大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姚守拙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如此受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关注呢?姚守拙的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创立“姚——周公式”。他的突出建树是在国际上创立压电液相振荡理论。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公认压电传感器只能用于气相中的检测,不能用于液相的检测。但是,在技术上,迫切需要用于液相检测的压电传感器。因为许多检测工作,如医学...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六)
如果说,1952年院系调整时,中央人民政府选派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陈新民为中南矿冶学院第一任院长,为中南矿冶学院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1957年党中央为加强党对全国高校的领导,决定从参加革命时间长、具有大学水平的中年干部中挑选唐楠屏担任中南矿冶学院第二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则为中南矿冶学院的腾飞提供了机遇。正当中南矿冶学院发展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中南矿冶学院第二任院长唐楠屏走马上任了。唐楠屏曾就读于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他在延安的同事蒋南翔也在同期出任清华大学校长,以后出任高等教育部部长。因此,唐楠屏在中南矿冶学院工作期间的办学理念非常质朴,事事以清华大学为榜样;立誓要培养出学部委员(院士),并身体力行。他经常向蒋南翔请教,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清华大学的办学经验,为把中南矿冶学院办成全国重点大学而殚精竭虑。唐楠屏用改革的办法培养师资、学习科研。从低年...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之历史溯源与比较(十三)
1965年唐楠屏调离中南矿冶学院以后,正值史无前例的“”,整个国家和所有的学校都陷入极端混乱的局面,遭到空前的浩劫。但是,由于中南矿冶学院从事的科学研究是国防军工所需新材料的研制,受到国家的保护,政府派解放军值班保卫。因此,即使在1967年全国大串连和1968年师生下乡接受再教育期间,也没有停止,科技经费支出仍保一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自1958年以来,学校选留了一批青年教师,大都处在“而立”之年。他们受到陈新民、唐楠屏两位院长办学理念的熏陶,又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训练,大都憋着一股劲,很多人在解放军的保卫下“躲起来”,搜集资料进行科研前的准备。他们坚信施展才华的一天一定会到来。1971年,“两个估计”一出笼,广大师生就纷纷抵制。1972年,为了落实毛主席、周总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和基础理论研究的指示,学校恢复和加强了全院的科研管理体制。加强了领导、各系和教研室配备了一名副主任专管科研,一度处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