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长沙的两本围棋古谱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2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长沙的两本围棋古谱,长沙自古以来,围棋国手绝少,而好弈者甚众。我所见到的两种围棋古籍,就是清末民

  长沙自古以来,围棋国手绝少,而好弈者甚众。我所见到的两种围棋古籍,就是清末民初长沙两位超级棋迷所撰。

一本是《弈人传》。作者黄俊,字黄山。少为诸生,清光绪癸卯(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人,民国时任湖南大学文科教授。晚年在长沙城南筑室,名弈楼,因以为号焉。平生著述除《弈人传》外,还有《弈楼文集》、《弈楼诗集》和《诗学通论》。《弈人传》记述了上起唐尧,下迄清末的500多名弈手的事迹。分朝代列录,后并附《仙异》、《列女》两卷。于历代弈人弈事,可谓详备。黄俊在该书例言和自序中写道:“传中事实,采自各种弈谱、历代史书、私家传志,郡邑志乘,旁及说部”,“兹博稽载籍,日记古人弈事一二端”,可见成书是非常艰辛的。这本书当时未刊,手稿藏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列入全国善本书目。岳麓书社曾于1985年5月印行。我手头这本,就是岳麓的本子。

另外一本是《棋国阳秋》。作者黄铭功,字琴苔,自号弈痴,晚号弈叟,又号枰斋,湘阴人,宣统己酉(即宣统元年,1909年)拔贡。曾任雅礼大学教授。著作甚丰,除此书外,还著有《枰斋诗集》、《星》诸书。《棋国阳秋》一书,曾于民国初年(1912年)印行,现已难觅其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枰斋后人曾以线装石印本重刊300本,与《星》合印成一书名《枰斋杂著》。以后此书再未刊行。现在湖南图书馆和社科院图书馆各存一册。枰斋先生侄孙黄粹涵先生(年80余)曾与蜀蓉棋艺出版社联系刊行,不果。此书以诗话形式作棋话,谈掌故、述名理,可读性非常强。枰斋少年习科举之业,后治经史百家言、天象、地文、政法、名物、文字、金石之学,谈弈也不落窠臼,往往能与国运、时势、风俗、人情相阐发,能使读者顿悟。《棋国阳秋》第二则:“弈虽小道,与国运相关……今见元明残谱,为式单简而思敦朴,不如明季之变化,清雍乾间人,则运以神机,日益精妙……论者谓道德中之诣力,后人不如前人;术数上之研究,古人处处不如今人。世道人心之升降,此为其反比例……”持论精警,发人所未发。

两书作者为至交好友。黄黄山《弈人传》专有一节叙黄铭功的,后《棋国阳秋》重刊时,黄黄山为作序。当时枰斋已经逝世,黄山先生在序中回忆了他们当时下棋的景状:“每隙暇,过余弈楼,晨弈不知乌迁,夕弈不觉鸡鸣……君左手持杯,与熊(润生)互饮,右手拈子,与余尽局。酒倾咽津津声,子落枰丁丁声,相和也。饮罢复弈,弈罢复饮。谐谑杂还,上下纵横,余起舞,君高歌……”“辍管凝思,恍惚风日清美,酒香袭人,如与君辈盘桓嬉酣,清簟疏廉,一枰黑白对局时也”。枰斋更曾创湘弈社于长沙左文襄祠(即北正街的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手订章程。每休沐弈人群集,一时称盛。

枰斋先生和黄山先生诗文俱佳。诗集中多有咏围棋诗。前年,我曾在黄山先生女儿处获赠自费印行的《弈楼诗集》,至于手中的《枰斋诗集》和《枰斋杂著》,则是黄粹涵先生以复印本赠给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湘城访古长沙人力车
人力车成为那个时代城内主要的交通工具。(图片来自《长沙百年》)起源人力车,又叫东洋车、黄包车。中国第一辆人力车,是清同治十二年五月(公元1873年6月),由一个叫米拉的法国商人,从日本引进到上海的。第二年3月24日,由公董局发给法租界第一号营业执照。人力车两轮高大,有如马车,轮子是木制的,包上铁皮,车夫拉着车跑,行路时嘎嘎作响。因为来自日本,故称为东洋车。又因车座都漆成黄色,故又称黄包车。长沙的人力车第一个开车行的是粟茂生。他委托同乡人李泗游为管事,在皇殿坪(现五一大道中段)开设“湘南阜”车栈。1917年,长沙人力车发展到940辆。1936年出版的《长沙市指南》载,当时长沙有人力车2999辆,正、替车工(相当于现在出租车的正班、晚班司机)约7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前,长沙市有人力车3500多辆,正式车夫和临时车夫近8000人,各街道、码头随时可雇人力车,轿行已为其所取代。抗战胜利...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出味的长沙话(一)
湘音缭绕、楚语,长沙方言,韵味十足。你是长沙人,自然深会其意,如醉如痴;你不是长沙人,只要略通湘语,也会浸润其中,被其圆通、蕴藉、泼辣、幽默所感动,留下深刻的、永不磨灭的印象。长沙有特色的街谈巷语多得很,但时过境迁,慢慢消失的也不在少数,真是太可惜了。有感于此,笔者撰此系列短文,希望我们能一道去寻访,去了解,去欣赏,去记录,去采撷这地方语言森林中的片片绿叶、朵朵红花,让那份温馨的感觉永留我们心间。戴斗笠打啵——还隔一桥谈长沙方言,当然要玩点新意思,这个歇后语你在长沙听过没有。□词汇:戴斗笠打啵——还隔一桥□释义:(与所设想的事物)相距很远、差得很远。打啵,亲吻;桥,长沙话称算盘上的档位叫“桥”,所谓“隔一桥”,即指两个数不在同一个档位上,如个位数上的“5”和十位数“46”的“4”就隔一桥,故引申出相隔很远的意思。□例句:他到单位上来,还连冇好久,就想当科长,那只怕是戴斗笠打啵——还隔一桥咧...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出味的长沙话(二)
而长沙目前用得很多的“呷”字,《说文解字》的解释为“吸呷也”,根据清代段玉裁的解释,古书上“呷”字只作为一个记音的符号,构成“翕呷(衣服张展开)”、“呀呷(波浪一浪盖过一浪的样子)”、“喤呷(声音嘈杂)”三个双音词,构成双音词的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所以“呷”字不能单独使用,其读音为“xia阳平”。老长沙人,平常讲话交谈,“吃饭”的“吃”,读“qia入声”,这是白读音(平常讲话时的读音);而如果是课堂上用长沙话朗读,“吃饭”的“吃”则要读“qi入声”,这是文读音(读书或正式场合下的读音)。比如:长沙传统花鼓戏《南庄收租》有“你们有谷的人家,五荒六月有谷搬仓,唉,可怜我们种田的,镰刀上了壁,作田的没饭吃,哪里有谷熬酒”,剧中所用的熟语“禾镰子上壁,冒得饭吃”,就有两种读法:第一种读法,是以“吃”的文读音(读书等正式场合的读音)与“壁(bi入声)”押韵,韵母和声调都相同;第二种读法,是以“吃”的...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长沙那些曾经的园林(三)
左太傅祠的曾经存在,还对其附近街巷的取名产生过影响。比如文化宫南侧的街巷,先是被改称“左文襄祠巷”,“文革”后改名“群力里”巷,,而现在,“群力里”巷又改回了“左文襄祠”巷的旧名。长沙的园林古代长沙,园林遍布全城。官府衙门的后庭深院大多辟有园林;许多文人士绅也在其宅院内栽花植木、浚池叠石,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典雅优美的私家园林。松桂园、荷花池、柑子园、水月林、芋香巷、紫荆街、西园、宜园、息机园、杏花园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街名,是古代长沙园林的缩影。长沙园林的发展自然有一个过程。西汉初,古城长沙出现了贾谊故宅和定王台的蓼园,史学家视其为长沙私家园林之发轫。长沙私家园林自汉代发轫以来,经历了汉晋的萌芽,唐宋的发展,明清时的成熟、繁荣与昌盛三个时期。晚清以来,古城长沙宅园大盛,如陶澍于戥子桥建印心石屋,罗研生于荷花池建荷花精舍,何绍基于化龙池造磻石山房,李星沅在城东柑子园建李家花园,郭松林在落星田...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长沙那些曾经的园林(一)
蜕园,原为湘军将领、甘肃提督周达武(宁乡人)在长沙泰安里的私家园林,传为唐代“破天荒”进士刘蜕的居所,故取名蜕园。1905年周达武之子周家纯(朱剑凡)将其半边园林辟为校舍。图片均来自《长沙旧影》由于王维等人的功劳,在更多的意义上,中国的古典园林成为人们精神诉求的一种委婉表达,私家园林成为人们怨诉、辩白、标榜、自励、粉饰和思考终极意义的场所。文化优雅含蓄的自白使私家园林充满了象征意味。长沙,从最初的熊绎率领楚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一直走到近代,许多孤傲的背影渐渐淡去,但他们的私园,或许还有砖瓦存在于这世间。它们仍在表白的,也许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永恒存在。贾谊故居:长沙最早的园林史学家将其视为长沙私家园林之发轫。由于历代名人在歌咏贾谊及其故居的诗联中,以及诸多史籍、方志中对贾谊故居的称呼均有不同,贾谊故居又有贾太傅故宅、贾谊旧居、贾谊宅、贾太傅祠、贾谊祠等名称。地理位置:解放西路太平街内。贾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