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浏东李氏家庙见证大唐王室后裔的荣光
大唐一脉,创造历代辉煌
出浏阳城东71公里,走进风景雄奇幽险的大围山森林公园北麓,有一处被称之为白沙古镇的集市。沿集市东行至湘赣交界的横山界,分布着一个李姓宗族。
素有浏东第一大姓之称的李姓,人口达2156人。《浏东李氏三门族谱》及《新唐书》记载:浏东李氏为唐太宗皇帝十四子曹恭王李明后裔。后世在江西地区世袭繁衍。明洪武初年,李氏一族为避难迁居浏东。自此,大唐王脉支分浏东。开启了它在浏东大地600余年的沧桑历程。数百年来,浏东李氏重教尚武,爱土爱国,人才辈出。明嘉靖年间,宗伯公以文章致通,授翰林院编修;明永乐年间,襄敏公抗击倭寇战功卓著,官拜南京兵部侍郎;清代以来,浏东李氏家族以文治武功致仕者难以胜数。
上世纪20年代,“浏东李氏宗族”为追求革命真理,积极投入爱国救亡运动,为支持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白沙乡志》记载:1926年3月,共产党员李玖铭、李鸿翼等李氏宗族子弟在大围山书院成立了浏阳第一个中小组。1927年9月11日,李氏家庙成为当时秋收起义中华苏维埃的临时驻地。其间参加秋收起义部队的李正玖还担任了浏阳赤卫军第一师副师长,后来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的李同文(原名李承烈),同是当年参加工农红军的老战士。仅大革命时期,浏东李氏宗族子弟就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102人。
古庙祠堂见证百年沧桑
在浏东李氏宗族聚居之地的濠溪、黄花洞、黄泥坳一线,随处可见与李氏家族相关的历史遗迹,代表性的遗迹为“一庙一桥五祠堂”以及湘赣交界的横山关门、上庄古城墙。其中李氏家族宗祠建筑群最具特色。这批宗祠建筑以李氏家庙为核心,呈东西向放射状分布。中部为李氏家庙,西部为华公祠,东面依次为猷公祠、仁公祠、凤公祠和能公祠。李氏家庙、华公祠相对保存较好,古朴肃穆的青瓦砖墙,高耸的飞檐翘角,尽显百年古风。
李氏家庙建于清嘉庆二十年,坐落在著名的“濠溪八景”所在地———狮口村新征组。这是一处坐东朝西的砖木结构建筑,分上下两栋,中有天井,四周为封火墙,建筑面积达884平方米,历三年建成,此处主要用于供奉浏东李氏三门先祖之神龛灵位。《李氏家庙图说》称其“地依围山之麓,东镇桃岭,西拱狮崖,南北诸山,如门如翼,面揽长堤烟树,苍茫不减盘古风”。在黄泥坳附近的大桥组,尚保存一座完好的清代单拱古桥。古树掩映下,古桥凌空飞架于流溪深涧之上。李氏宗族聚集地与湘赣交界的横山、上庄毗邻,这里山多隘险,素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明清时期的许多战事,都留下李氏宗族活动的相关遗迹。今处湘赣交界的横山关门、上庄古城墙都留下了浏东李氏子孙镇邦建功的印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