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二)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19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二),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母题“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记·五帝本纪》

  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母题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记·五帝本纪》

  舜帝所代表的圣王之道,圣贤之道,是中国历史上完善无缺的治者与人格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之源。其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

  他忍辱负重,仁爱敬孝,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教育,首次建立中国古代人伦道德体系并逐渐推行到全国。他主张“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施政布德,举贤任能。他实行“选贤与能”的“公天下”禅让方式、“讲信修睦”的处世之道和“舞干戚怀四彝”的和为贵的治国方略。他建立的一个“大道御世,天下为公”的时代,更是一个“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社会,是第一个富有东方色彩的“乌托邦”世界,是中华民族理想精神的源头。一部蔚然大观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史册,无不以大同理想,圣贤之道,治国之方,为人之本而串联生发,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母题,深刻地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面目。

  儒家孔子“祖述尧舜,文武”。孟子言必称尧舜,儒家的“三纲五常”等便是舜帝之道的进一步完整深化。舜帝也是宋代理学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典范,是王阳明“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大众化儒学的发端。由于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的儒家特别推崇尧舜之道,以致后人称颂太平盛世,必曰“尧天舜日”;颂扬帝王举止,定言“尧趋舜步”。而法家将舜帝视为“明法制,去私恩”,严格依法办事的模范,兵家推崇舜帝舞干戚而伏三苗的德威,以为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战术。即使崇尚自然无为的道家教义中,也隐现出舜帝德泽众生、垂拱而治的身影。而舜帝“天下为公”的精神,从屈原到范仲淹到顾炎武到孙中山,如火炬般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传递。

  也许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与书写中,舜帝被美化,被神化,事实的真相迷雾重重。其实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自我始祖的传说,都来自于本原的民族现实生活,来自于大众的集体创作,包含了深刻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与民族个性。舜帝是第一个富有道德之美的远古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早已超越一个生命个体的意义,而是一个民族的始祖在走向更高文明的进化历程中所凝聚的所有理想的代言。

  从黄帝代表的政治文化,到炎帝所代表的农耕文化,再到舜帝所代表的道德文化,中华民族的始祖们解放了头脑,睁开了智慧的双眼,开始铸造更高级的心灵世界,获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发育,人的生命不再是一个混沌的只求生存的个体,而是一个懂得精神之美的神奇造物。5000年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是一个还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古老民族,它所创造的文明曾达到东方文明的巅峰,与西方文明一道成为人类的文明两极。尽管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还是一个漫长的无法预料结果的命题,尽管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体系正经历空前的震荡与磨难,但中华文明何以能生生不息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动力,它的存在与发展将给人类提供怎样的启示,正引发全世界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如何梳理中华精神文化的源流,激活其中最具现实生命力的基因,也值得每人深思。

  重返那一树树秋日的白杨,舜帝陵渐渐掩入重重山峦之中。也许,它是先祖们在湘楚土地上有意留下一个来自远古的端口。它连接着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东方民族的文化母题,这个母题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的色彩,开启着中华民族精神生命最初的心智与审美,这个母题的生发和源流,串联起一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煌煌史册,并引发当代世界思想潮流的一波又一波浪潮。我们有幸,与舜帝陵同在一片蓝天,一方山水。我们也更有责,走近它,了解它,感受中华民族始祖精神的大美,生命的馨香。

  考古

  1972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地图中,在九根地状物间绘有五个“A”形屋顶,旁注“帝舜”。经考古确认,此为舜帝陵庙“立柱”的文字记载。2004年8月,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公布古舜帝陵庙考古的新发现,认为位于永州宁远县九嶷山的古舜帝陵庙是现在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三皇五帝遗址,其历史可上溯到汉代。

  古舜帝陵庙遗址位于一处山间盆地中,与形状如大型封土堆的玉琯岩紧紧相邻。遗址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正殿和两边厢房为九开间、五进式,符合古代帝陵“九五至尊”的建筑规制。其中,正殿面积有876平方米,寝殿有412平方米,其规模在古代陵庙中十分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二)
也许,那窗外应当是翠绿高洁的梧桐树吧,那树上应栖满五彩凤凰,所以这里才叫“苍梧”,令这位天下圣贤不顾百岁高龄而南巡至此,终于归葬这山水之间,托体山阿,与自然合二为一。因为他的美德美音,人们传说他与凤凰载歌载舞,传说他就是凤凰的化身,成为中华民族与龙并肩的又一个图腾。也许,是那深山潭里有一条作恶多端的恶龙,他勇敢地与恶龙大战九天九夜,终于斩杀恶龙,但自己也身负重伤,归葬在群山之间。感其功德的人们去寻找他的陵墓,却只见九座相似的山陵,所以这里的山才叫“九嶷”,从此“万里江山朝九嶷”。舜帝,“三皇五帝”的远古传说中最后一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开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源流的圣贤明君,与我们一路同行的远古身影,终于在这里停留下了他的脚步。他的瑰丽传说,英名功德,后世的千秋感念,万众祭仰,都凝固在这里——藏在九嶷山深处的这座壮观巍峨的陵庙:舜帝陵。舜帝陵是被我国陵墓史料《陵墓志》记载的“最古老的陵墓”,据《九...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一)
我们的难题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经历亿万年漫长进化的人类,正将自身拉入到一个超速发展的轨道。我们有幸以衣冠楚楚无所不能的现代人的傲然面目,跨入一个沐浴着人类物质文明光辉的伟大时空。但是,如果剥离所有先贤哲人的思想教义,遮蔽人类所有的精神光华,如果人的心智、感官像塞满淤泥的河床,不懂什么是善恶、美丑、爱恨,不懂什么是家国天下、礼义廉耻,这碳水化合物的躯壳,就算装置得再完美无缺,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这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与原则,有无数牵牵绊绊的感知体悟。问题有时候就在于这些标准与道义太复杂错综,引发各种无尽的冲突,包括人与人之间来自身心的残杀。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发达到几乎可以克隆人类,但我们还远远没有穷尽自我内心的奥秘。我总是在固执地像唐璜一样发问: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时常困惑,为什么人类走了那么远的路,可面对的歧途还...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三)
也许在一代又一代的传说与书写中,舜帝被美化,被神化,事实的真相迷雾重重。其实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自我始祖的传说,都来自于本原的民族现实生活,来自于大众的集体创作,包含了深刻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与民族个性。舜帝是第一个富有道德之美的远古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早已超越一个生命个体的意义,而是一个民族的始祖在走向更高文明的进化历程中所凝聚的所有理想的代言。从黄帝代表的政治文化,到炎帝所代表的农耕文化,再到舜帝所代表的道德文化,中华民族的始祖们解放了头脑,睁开了智慧的双眼,开始铸造更高级的心灵世界,获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发育,人的生命不再是一个混沌的只求生存的个体,而是一个懂得精神之美的神奇造物。5000年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是一个还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古老民族,它所创造的文明曾达到东方文明的巅峰,与西方文明一道成为人类的文明两极。尽管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还是一个漫长的无法预料结果的命题...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舜帝之陵:凌生命之美播四海馨德(一)
我们的难题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经历亿万年漫长进化的人类,正将自身拉入到一个超速发展的轨道。我们有幸以衣冠楚楚无所不能的现代人的傲然面目,跨入一个沐浴着人类物质文明光辉的伟大时空。但是,如果剥离所有先贤哲人的思想教义,遮蔽人类所有的精神光华,如果人的心智、感官像塞满淤泥的河床,不懂什么是善恶、美丑、爱恨,不懂什么是家国天下、礼义廉耻,这碳水化合物的躯壳,就算装置得再完美无缺,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许这是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与原则,有无数牵牵绊绊的感知体悟。问题有时候就在于这些标准与道义太复杂错综,引发各种无尽的冲突,包括人与人之间来自身心的残杀。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已发达到几乎可以克隆人类,但我们还远远没有穷尽自我内心的奥秘。我总是在固执地像唐璜一样发问: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时常困惑,为什么人类走了那么远的路,可面对的歧途还...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二)
记者:为什么说“傩文化”又是“糯文化”呢?林河:我们所吃的大米饭,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较大的演变。中国的先民最早栽种的水稻是糯稻,随后,因为原始的糯稻产量很低,而且脱粒困难,又培育出了产量较高、容易脱粒的“粳稻”,即“中国粳”。最后,又推广了产量更高、可用机械脱粒的“籼稻”。“喝水不忘挖井人”嘛,中国便把最早栽培的稻子,依旧叫“糯”,随后栽培的稻子命名为“粳”(古读“更”,今读“京”),最后推广的稻子命名为“籼”了。但因籼稻也有“籼”、“糯”两种,为了进一步区分,便把原始“糯”命名为“粳糯”,籼稻中的“糯”命名为“籼糯”,解决了名称混乱这一矛盾。在历史上,“种糯民族”被称为“糯民”,“糯文化”则是“种糯民族”创造的文化。在中国古籍上,往往称中国的南方民族为“雒民”、“倭人”、“僚人”、“骆越人”,字面虽不同,但都是“糯”字的一音之转。记者:中国的“种糯民族”为什么要崇拜鸟雀?林河:原始人并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