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南岳文化是和谐文化(三)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南岳文化是和谐文化(三),从上古禅让到今日南岳,我们看到了民主法治;从教众奋起抗战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

  从上古禅让到今日南岳,我们看到了民主法治;从教众奋起抗战到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单位,我们读到了公平和正义;从佛道共存、国共合作、忠烈公祭,我们看到了诚信友爱;从香火旺盛到文化、生态、节会旅游的兴盛,我们感到南岳充满了活力;从忠烈祠的完整保全到AAAA级风景旅游区牌匾,我们看到了安定有序;从“天下独秀”美誉到南天门大拆违,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从创世神话到始祖传说,从宗教共存到国共合作,从人文之盛到自然之美,南岳衍生并传承了千万年的和谐文化,这是一笔独特而完整的精神财富。南岳、衡阳乃至湖南,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个已然高耸的宝贵的文化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南岳文化是和谐文化(一)
近年来,特别是最近,大家都在讨论,南岳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有的说是“寿文化”,有的说是“火文化”,有的说是“抗战文化”,有的说是“湖湘文化”,还有别的一些说法。我认为,这些“文化”都是南岳文化的分支,是南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紧密联系而又互不涵盖,如果只承认其中一种文化是南岳文化的形象代表,难免有以偏概全,舍本逐末,挂一漏万之嫌。我认为,南岳文化就是历史悠久、独特而全面的“和谐文化”。一、上古传说的“政清人和”旅游界常说:“桂林是一首诗,张家界是一幅画,南岳是一本书”。南岳这本书,从古到今就是一部积淀深厚的和谐文化的历史大书。据《述异记》称,南岳系盘古的左臂变成,因此山位处星度28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像衡器可称天地重量,能“铨德钧物”,所以叫“衡山”。平衡就是和谐,和谐就是平衡,南岳衡山就是和谐之山。在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南岳竹米
南岳遍山遍岭的竹子,有楠竹、斑竹、毛竹、凤尾竹、还有箭竹、水竹和紫竹。这里的竹子能够结竹米,可以吃。相传很久以前,祝融峰北面中山沟有栋茅屋,住着一个名叫刘二的人,全靠打柴为生。一天,他扛着扦担、带着弯刀上山去砍柴。看见一只大野猪正在拱竹笋吃。他冲上前去,举起扦担向野猪猛刺。野猪惨叫一声,没命地逃跑了。他走过去,只见那笋子又大又嫩。刘二连忙把笋子扶正,用松土培好,还砍了几根杂树棍钉在四围,才又上山去砍柴。不久,那只竹笋长成了一根楠竹,青枝绿叶,又大又好看,刘二就把它移栽到自己的茅屋前面。第二年又发了许多竹笋,很快成了竹林。刘二非常嘉欢,一有空闲,就给竹子培土送肥。竹子越长越多,把刘二的屋子围得严严实实。有一年,南岳大旱,一连七七四十九天没下一滴雨,禾苗都变成了枯草,老百姓日子很难过。刘二也饿得头昏眼花,每天以野菜、树皮度日。但是,再难他也舍不得砍竹子换粮吃。一天夜里,他似睡非睡,听到一个声音...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三)
记者:请问傩文化与湖湘文化是什么关系?林河:考古发现已证明最早的水稻文化发源于湖湘大地,则作为水稻文化意识形态的傩文化的发祥地,当然也会产生在湖湘大地这一方热土上,因此,我认为:傩文化就是湖湘文化的根,至少也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的各个民族都对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若进行一次全国大评比,湖湘人创造的傩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贡献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就目前的考古资料而论:临澧县竹马村出土了18000年前的高台式木楼,道县玉蟾洞出土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15000年前的圆形陶器,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块水田(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开辟了中国的第一条灌溉水渠(彭头山文化),是湖湘人修筑了中国的第一条街巷(彭头山文化)……就像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样,在没有马克思主义之前,人民又笃信神灵的古代,傩文化就是当时指导中国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唯一的意识形态。...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溯源:探究“三湘”之说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二是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
湘乡历史简史湘乡的历史变迁湘乡居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支流涟水自西向东贯穿县境中部。湘乡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晚期(约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于这富饶的土地《书·禹贡》“荆及衡阳唯荆州”,湘乡正值衡阳之北,则湘乡在九州中属荆州。商日荆楚,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湘为楚之南境,则湘乡属楚国。秦置连道县属长沙郡,即今湘乡、双峰、涟源一带。汉初连道属长沙王国,后析为二:一为连道(原湘乡西隅,现双峰、涟源的大部份),一为湖南,治所在今湘潭县西。按《元和郡县志》:湘乡本汉初湘南县地。《汉书·王子侯表》: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三年)封长沙王之子刘昌为湘乡侯,湘乡之名始见于此。“湘”是指湘江沿岸而言,“乡侯”是爵位。(汉设侯爵封赏皇族子弟和有功之臣,乡侯、亭侯为其较小者。)东汉初始析湘南县置湘乡县,属零陵郡,县治即设于今日之县城。三国时,建安二年(公元215年)蜀与吴分荆州,以零陵、武陵归蜀,《蜀志》载蒋琬零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