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学派的形成(上)
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可以说是湖湘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湖南在唐末五代时曾由马殷建立楚国割据50余年,这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应该说为湖南的区域性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到北宋统一后,由于党项、辽、金和蒙古族的相继南侵,迫使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将重心移向南方。南移的枢纽虽在江浙,但湖南间接地通过江西得到相应的带动。原来北宋都汴京,江西与之相隔较近。南宋都杭,距江西更近。江西又是连结岭南的主要通道,这就使得江西成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湖南距江浙虽远,但南宋时国界线南移,湖北的武昌、襄阳及沿江要地都成了边防重镇,湖南遂成了边防重镇的腹地之一,地位较之北宋时反而更为重要了。
江西带动湖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向湖南输出移民。湖南在五代以前的移民重要来自北方中原一带。五代以后便主要来自东边的江西。江西向湖南输出移民从两宋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据统计,迁入湖南的移民其来源多达16个省区,其中江西占64.45%,江西移民进入湖南的作用一方面是增加了湖南人口的数量(宋徽宗时期湖南的人口总数已经达600万),开垦了湖南的荒土,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湖南居民族源和血缘进行了更新与改造,从而导致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因为移民一般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开拓意识,具有自立自强和勤奋创业的精神。
两宋时期湖南的经济发展比以前历朝都要突出。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修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湖南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宋代以前,湖南粮食作物主要是稻和粟。两宋时期,湖南除推广水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又进行南北农作物交流,普遍种二麦(大麦和小麦),使得湖南的粮食产量年年丰盈。朝廷每年都要从湖南调运大约65万石的漕米供京师和北方食用。湖南的茶叶生产每年也有56.5万余公斤,约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0%左右。其它如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种植业有棉、麻和各种果树,其中以柑橘最为突出。养殖业主要是养蚕、渔业和猪、鸡、鸭、鹅等。宋代湖南的手工业无论从规模、制造技术还是品种、产量,都较隋唐五代有新的发展。
当时湖南开采和冶炼金、银、铜、铁、锡、铅、丹砂、水银等已形成相当规模,各种金属产量十分可观。矿冶业的发展刺激了各种金属制造业的兴盛。各种金属制造品特别是铜、铁器十分流行。如石门县出土的大量铜镜、铜罐和今存于常德滨湖公园的一尊高4.33米、重1520.8公斤的铁幢,反映了当时湖南铜、铁制品的高超技艺。此外,陶瓷、纺织、造纸和酿酒,在工艺水平上都有新的突破。造船业,潭州已能制造载漕米万石的巨舰。商业和交通,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和繁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