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湘浏河谷丘原的远古村落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1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湘浏河谷丘原的远古村落,长沙,湖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

  长沙,湖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长沙市现辖长沙、望城、测阳、宁乡4县(市)。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西、南、北分别与本省的娄底、株洲、湘潭、益阳、岳阳5市(地区)相邻,东与江西省豹铜鼓、宜春、萍乡3市(地区)交界;东西长233公里,南北宽90公里,面积 11825平方公里。境内高山挺拔、丘岗起伏,河川纵横、平原舒展,丰姿多采,景色迷人。

  这是一个神奇、古老而美丽的地方。

  翻开长沙地质史册,早在人类出现以前那更遥远、漫长的时代,这里曾经历过“沧海变桑田”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几亿年来地质史上多次的地壳运动。

  在距今6亿年的古生代以前,湖南大部分地区都是一片汪洋大海,长抄还沉睡在一个巨大的海槽之中。到2亿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纪,海水从湖南退去,长沙结束了海浸的历史,显露出她的山地、丘岗。又经过几千万年,发生了中生代末的燕山运动,长沙以北的“江南古陆”断陷,形成洞庭盆地;雪峰山和幕阜出被隔离,分峙于东、西两侧;南部的山岭升起,长沙的地质骨架初步形成。直到300—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最后形成了与今天大致相仿的长沙地形地貌:东、西两端山地环绕,雄伟峻峭,中部渐趋低平;南部丘岗起伏,向北倾斜,逐渐平坦开阔。全省最大河流湘江由南而北,从中穿过,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靳江河等10多条河流分别自东、西两翼汇人湘江,构成繁密的树枝状水系。河流沿岸形成了诸多狭长的河谷平原。

  在现代长沙地貌基本形成的时期,长沙地区的带气候也逐渐形成,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暖。茂密的森林里,虎豹出没,猿猴嬉戏;繁茂的灌丛中,生活着野生的猪、牛、羊、猫、狗、兔……;稠密的江河湖沼,有各种各样的鱼类;沿水的河谷平原土质肥沃、松疏,植被丰厚。

  温暖的气候、充沛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类在长沙的历史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了。

  大约在距今15—20万年以前,长沙就有了人类的活动,进入旧石器时代。1991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湘江支流捞刀河流域的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一批打制石器。这个遗址处于一海拔65米的小山丘上,—面连山,三面开阔,距离捞刀河床仅1000米左右。出土的石器都是以河床砾石打制面成,典型的为尖状器和砍砸器。经专家鉴定,这些石器制作于中更新世纪晚期,相对年代为15—20万年前。自浏阳永安塘芦镇旧石器遗址发现之后,几年来,人们又在今天繁华热闹的长沙市区,多次发现了属于这一时期的石器。

  长沙旧石器遗址的发现,向我们展示出长沙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的生动情景。这时的长沙人过着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为了躲避滔滔的洪水和防御猛兽的侵袭,他们结成一个个原始群体,栖息在湘江流域沿河溪两岸的台地和山丘上。他们已学会了制造工具,从河边捡来坚硬的砾石块,经过摔打或锤中,做成一面锋利的尖状器和砍砸器,去采集野果、猎取野兽,从大自然获取食物。长沙的古人类就是以这一极其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渡过了漫长的年代,从而揭开了长沙历史的第一页。

  经过15—20万年的发展,长沙的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古人类在长沙的活动更为广泛,今长沙市区和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都发现了他们的遗迹。

  距今大约7000年前的长沙县南说大塘遗址,是长沙新石器时代的最早代表。这个遗址处于湘江的一段河滩上,附近原有一处台地葫芦山和一片低洼地。1986年3月,考古工作者在这里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石器有石斧、石凿、石磷、石镰等,分别以燧石、页岩、卵石经过磨制和多次加工而成,类型分明,器型完整。其中,石凿多用长条状卵石将一端磨成刃口。石镰为横一字形,一端磨尖,另一端磨出几道缺口以绑扎镰柄,刃部略有弧度。陶器分泥质陶、夹砂陶两类,有陶釜、碗、罐、盘等炊器、盛食器和盛水器,不少釜的底部还可以见到烟火熏饶的痕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溯源:探究“三湘”之说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二是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学派的形成(上)
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可以说是湖湘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湖南在唐末五代时曾由马殷建立楚国割据50余年,这是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所建立的国家政权。应该说为湖南的区域性开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到北宋统一后,由于党项、辽、金和蒙古族的相继南侵,迫使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原王朝将重心移向南方。南移的枢纽虽在江浙,但湖南间接地通过江西得到相应的带动。原来北宋都汴京,江西与之相隔较近。南宋都杭,距江西更近。江西又是连结岭南的主要通道,这就使得江西成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区域。湖南距江浙虽远,但南宋时国界线南移,湖北的武昌、襄阳及沿江要地都成了边防重镇,湖南遂成了边防重镇的腹地之一,地位较之北宋时反而更为重要了。江西带动湖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向湖南输出移民。湖南在五代以前的移民重要来自北方中原一带。五代以后便主要来自东边的江西。江西向湖南输出移民从两宋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据统计,迁入湖南的移民其来源多达...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学派的形成(下)
有的学者总结合比较湖湘学派在理论上的特点有三:一是以性为太极,居于理之上,与程朱派以理为最高理论范畴不同;二是主张性无善恶,天理人欲同体异用,修正了程氏的性善情恶之说;三是强调践履和经世。湖湘学派在理论上较之程颐、朱熹认为性即理,理先气后,虽同属唯心主义宇宙观,但在逻辑上不如程、朱的严密,也更带主观色彩。他们的精义在后两者。但在强调经世方面,又不及浙东学派的鲜明。故张栻逝世后,其弟子或投闽派朱熹门下,或投浙派陈傅良门下,坚持其说的不多,这是与他们学说的弱点分不开的。不过,胡、张之说的后两者,实比程、朱之说通脱,后来凡不太迂拘的理学家,不管其是否研究过他们的书,信奉他们的学说,实际上都不得不或多或少遵循他们的轨辙,后世湖湘学者中的多数人正是继承的这个传统。宋代,湖南除出现湖湘学派,理学上在全国有自己的特色外,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艺术、医学及考据学等方面也都有非凡的建树。宋代湖南著名的经学...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学派的形成(中)
两宋时期也是湖湘地方文化在全国形成自己特色的时期,这就是该时期湖南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湖湘学派。其实理学也是由湖南人开创的。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是北宋湖南营道(今道县)人,他的《太极图说》与《通书》奠定了宋明理学的基本规模。不过周敦颐的主要活动和归宿都不在湖南而在江西,他对于本土地影响也不大。而把他所开创的理学传到湖南并创立湖湘学派的却是南宋时从福建迁居湖南的胡安国与胡宏父子俩。故有人认为湖湘文化的形成是假借了异地的力量,这反映湖南地区本身在创造文化方面还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胡安国是福建崇安人,曾提举湖南学事。南宋初转徙荆楚,后在南岳紫云峰下结庐隐居著书立说,所著《春秋传》和编辑《二程文集》是湖湘学派重要的理论基石。其子胡宏曾拜理学家杨时和侯仲良为师,但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胡安国的理学思想。胡宏在南岳衡山讲学20余年,著有《知言》与《五峰集》等。清代学者全祖望在...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平民创造的湖湘文化
前人研究湖湘文化,大多是研究湖湘学派,很少把湖湘学派以外的湖湘文化纳入研究的范围。有的则认为,除了湖湘学派以外,就没有什么湖湘文化了。近人研究湖湘文化,一方面大谈湖湘文化在近代如何辉煌,一方面又认为湖湘文化的起始年代最早不超过唐宋,好像湖湘文化是一种自古都非常落后,却突然在近代辉煌起来的文化。其实湖湘文化并非是唐宋时期湖南有了儒家的“湖湘学派”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我们不能只把儒家的文化、名人的文化当作文化,只把有文字记载的社会科学当作文化,而忽视劳动人民的文化、无名氏的文化。大量的无文字记载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也是湖湘文化的构成部分。和平哲学:在农业时代,草原民族主要是游牧文化,农耕民族主要是种植文化,游牧民族用“鞭子加食物”的方法驯化动物,因而发展成了由征服动物到征服他人的战争文化。稻作民族为了水稻丰收,需要有和平的环境去发展生产力。因而形成了“爱好和平”、“讲信修睦”等和平哲学,湖南是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