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古观曾见秦时月暗香盈袖走周洛(一)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2
转发:0
评论:0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古观曾见秦时月暗香盈袖走周洛(一),   这里的瀑布从天降,这里的桂花扑鼻香;这里的古庙溯秦汉,这里的传说赛鹊桥……

    这里的瀑布从天降,这里的桂花扑鼻香;这里的古庙溯秦汉,这里的传说赛鹊桥…… 

  周洛,一个风情款款的深闺美女,正含情脉脉地等待着你的亲近,你的摩挲。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鬼话”,关于周洛的有这么一段:当地有一种“屙屎鬼”,如果人在吃饭时说了什么对它不敬的话,等你揭开饭锅准备享用时,香喷喷的饭立马就变成了粪便,让你大倒胃口,苦不堪言。因此,周洛在我的印象中总是充满了恐怖。后来才知道这个鬼故事其实不是说的周洛,真悔恨自己冤枉了这方秀美的山水如此之久。 

  “往者不可鉴,来者犹可追”。现在就让我带你乘着山风,去看看那个养在深闺的“湘东美女子”。 

  “朝朝暮暮”夜合山 

  由浏阳市社港镇往西南四五公里,即使隔着车窗,你也能听到掀动耳鼓的哗哗水声。不用问,周洛到了。 

  周洛探幽的第一站是潭口。这是一汪椭圆形深潭,有瀑布直冲下来,在潭面翻涌回旋,气势非凡,人在潭边站久了就会感到头晕目眩。传说某年大旱,捞刀河几近断流,当地百姓用9架水车从潭内抽水浇地,至中午时潭水只剩一半。待人们吃了午饭再来抽水时,发现潭水又涨满了,并不断有谷糠从潭底冒出。众人惊奇不解。后来才知道潭口与邻乡风门口的药丝潭之间有阴河相通,当天上午有人挑了一担谷糠在药丝潭边摔了一跤,谷糠洒进潭内,又顺着地下河流到了潭口。可见阴河水流之急。惜乎如此景致,因前些年修潭口桥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潭口之上,有一峡口,由南北两面状似天然石门的陡崖斜交而成,长约400米,高40-100米,状如英文“V”字,崖壁峻峭险陡,峡口最窄处仅两米,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就是周洛最富传奇色彩的景观———夜合山。相传五代后周时,周洛人氏袁壁鉴在朝任兵部侍郎。他与美丽贤妻非常恩爱,但妻子孝敬父母,不肯离开他们随夫进京,侍郎难耐相思之苦,想奏禀皇上解甲归田。皇上称赞其“好一个真心丈夫”,遂赐一只石船,可时行千里,袁侍郎得以每天回家与妻子团聚。但为了“注意影响”,石船只能在晚上行驶,且必须暮回朝归,不得因儿女之情妨害政事。袁侍郎每晚回家后两山合拢,天亮回朝时两山又分开,以便石船行走,故名“夜合山”。这段神话因其“两情久长,朝朝暮暮”的浪漫色彩而流传至今。虽是荒诞不经,但袁壁鉴却确有其人,现在迷人谷的山顶上还有他的御葬铁坟,墓碑上刻着“后周诰授兵部侍郎袁公壁鉴之墓”等字样。 

  桂花幽香袭人衣 

  周洛村内有一个峡谷,长约5公里,谷深800米左右,谷径最宽处不过50米,峡谷两岸横生峭壁,飞瀑流泉呼啸其间,多达40余挂,构成了极为壮观的瀑布群。其中落差最大的北斗庵瀑布,高达260米,可与庐山瀑布媲美;仙剑瀑布由三级跌水组成,以中间一级最为壮观,高约80米,宽近10米;天龙瀑布也有50米高,分两级,上级一泻而下,中有一深潭,下级呈之字形,全景一气呵成,宛如巨龙从天而降,因此得名。倚着绝壁,仰望巨瀑从山顶飞流而下,感觉四肢都颤微微的。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你也没法在瀑布边伫立良久,因为飞泻而来的冰凉水花会溅得你疙瘩暴起,寒意四窜。       

  多年来,每逢古历八月,当地人总能在峡谷附近闻到浓郁的桂花幽香,但由于山林密集,一直没人进去察看过。2001年7月,有一位山民进山采草药,无意中发现了这处峡谷。更令人兴奋的是,该山民还在谷内发现了漫山遍野的桂花树,终于解开了许多年来不知香从何来的谜团。据粗略估算,峡谷内的桂花树多达1000多株,品种有丹桂、金桂、银桂等。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教授刘林翰和南京桂花研究所所长向其柏现场考察后均认为,从目前掌握的研究资料可以断定,如此规模的野生桂花群落不仅在湖南是第一次发现,即使在全国都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现在这个峡谷已经进行了初步开发,山谷被命名为“迷人谷”。 

  据考证,迷人谷为捞刀河的发源地,捞刀河由此蜿蜒而下,直走长沙,沿途濡养了革命家焦达峰、王震,中科院院士周其凤、雷天觉,湘剧大师徐绍清等优秀儿女。 

  古观曾见秦时月 

  如果要对周洛的奇山异水作一番正本清源,那么就要归功于屹立其身后的石柱峰之赐。石柱峰旧称金顺山,是连云山脉向西突出的一条主脉,海拔1359.7米,高出南岳主峰70米,是长沙方圆70公里内的制高点。旧时府志称其“尖削如柱,壁立万仞”,故名石柱峰。浏阳县志言其“峭矗层霄,天清日朗,可瞰洞庭”,如今洞庭虽是难以入目,但远眺长沙却没一点问题。登顶极目,黄花、大托两机场就像两块橙色的地毯,静静地铺展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古观曾见秦时月暗香盈袖走周洛(二)
石柱峰上古迹甚多,其中以玉皇殿最为有名。玉皇殿古称樱桃观,位于石柱峰西侧海拔1059米处的樱桃坡,据说有1700年的历史,唐贞观、宋宣和、明万历屡有增修。至明代古樱桃观已有麻石砌成的房屋48间,僧道各半,成为浏阳六大道观之一。据湖南省道家道教研究中心罗俊扬研究员考证,石柱峰系道教的一大流派———起源于汉代的樱母教的发祥地。现在玉皇殿附近还有有名有姓的道士坟30多座。樱桃观为什么要改名为玉皇殿呢?这要追溯到清代的一桩官司。据清嘉庆《浏阳县志》记载,乾隆三年,有贵妇人唐欧氏到樱桃观进香,却在观前连人带轿神秘。唐家上报官府,要求找回欧氏,并惩办罪犯。官府无能为力,鉴于唐家的势力,只好下令将樱桃观拆毁,永禁修建。后来当地百姓另取“玉皇殿”新名,才得以在光绪年间重建。但唐家后人还是发现了,又打官司要求官府拆除。为了保全道观,老百姓火速行动,将其装扮成祈雨的龙王庙。官府派人前来查看,只看到一座龙王庙,...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显山露庙见秀”
南岳镇在宋代就有江南“四大古镇”之称,经过历朝历代尤其是解放后的不断改造,古风古貌不再,消防隐患严重。为恢复南岳古镇的风貌,提升旅游品味,按照“显山露庙见秀”的原则,南岳区引资对古镇进行全面整修。图为南岳大庙前的四牌楼。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湖湘溯源:探究“三湘”之说
古往今来,对“三湘”之称,众说纷纭,各执一见,没有一个惟一、绝对的定论。本人也曾探究考证过此称,倾向于同意其中之主流两说:一是中心地域概念说。即三湘”是指湘阴、湘潭和湘乡。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湘阴、湘潭和湘乡,是古代概念的湘阴、湘潭和湘乡,而决不应该是现在湖南省湘阴县、湘潭县和湘乡县行政区划的概念。古代这三个地方管辖很宽,几乎覆盖了当时整个南楚境内的“湖南”,也是当时“湖南”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因此以此概称“三湘”。湘阴古称罗子国、罗县,后因为其地处湘水(湘江)之南,水之南,阴也,亦改为湘阴,大约包括今岳阳、湘阴、平江、汨罗、益阳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上湘;湘潭古辖包括今攸县、醴陵、株洲、长沙、浏阳、湘潭、韶山等县市大部所辖之地,称之为中湘;湘乡古辖包括今湘乡、衡山、双峰、娄底、涟源等县市所辖之地,称之为下湘。无论是指湘阴、湘潭、湘乡,还是指上湘、中湘、下湘,均为“三湘”也。二是主...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傩文化:湖湘文化源(一)
傩文化:湖湘文化之源对“傩文化”三个字,人们也许并不感到陌生。但“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傩文化到底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发祥地在哪,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如何?在傩文化专家林河的书房里听这位75岁的“奇人”侃傩文化,是件十分惬意的事。书房窗子两侧是两长溜“顶天立地”的大书柜,里面密密摆满了书。进门的左侧墙上,挂着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的书法。正文是: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上款是:“林河先生大方家法教”,“方家”还嫌分量不够,前面还要加个“大”字,可见张仃对林河的看重。张仃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画家。不光画家看重林河,音乐家谭盾也是林河的忠实读者,看了林河的书就要。林河将自己51万字的专著《中华文明基因初探———中国巫傩史》送给谭盾,谭盾高兴得不得了,特意拿着书和林河照了好几张像,还打破砂锅问到底向林河请教青铜器上的花纹在傩文化中是什么含义。林河的居室里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傩面具,颇有些神秘色彩。谈起...
· 湖湘文化—湖湘溯源—紫岩书院与湖湘文化(一)
绵竹位于川西,隶属四川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南临德阳,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东北与安县接壤,西北与阿坝州相连.有关史学专家考证,九顶山乃“古蜀人的神山”,是我国羯羌文化的发祥地,同时还是我国早期道教发源地之一。该市境内的九顶山景区是进入世界级景区“九寨黄龙”最捷近黄金走廊(绵茂公路)上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这所书院的前身是南宋“中兴贤相”抗金名将张浚的读书地。其旧址最早是在绵竹城北二十里地的紫云岩,即现在九龙山悟影堂。这里黛崖翠嶂,环境幽邃,也是张浚的儿子、南宋著名理学家、南轩先生张栻的故居。张浚死后,为了追念这位勤政爱民的丞相,光禄大夫赵世延捐俸在这里修建书院,由于张浚自号紫岩先生,竣工后朝延就下诏赐名为“紫岩书院”。紫岩书院位于绵竹市区城东,始建于元代延祐三年(1316),其规模之宏大,为蜀川前所未有。绵竹人引以为骄傲的戊戌变法六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