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武汉传说:五百罗汉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4
转发:0
评论:0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武汉传说:五百罗汉,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

    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    
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

    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

    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是这样塑出来的。

    塑泥胎容易变形,也容易损坏,怎能千秋百代流传?老塑匠试用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一次,他看到一件福建脱胎漆器,又打听了制作的方法,便按照那种做法,用麻绒、葛布、生漆和观音土混合成的材料,把塑好的泥胎一层一层糊起来,晾干以后,注水融泥,泥水流尽了,空心罗汉就做成了。水打不湿,火烧不坏,非常结实,而且生动、逼真,简直象真人一样。

    老塑匠为塑罗汉呕尽了心血,没等塑完便死了,他儿子便子继父业,接着又塑。他的手艺也很高明,一直塑到四百九十九个,忽然心里一动,想这多的罗汉,哪一个里头没有父亲的心血?应该把他老人家也供在这里,给后人留个纪念,于是老塑匠便被塑成了第五百个罗汉。

    所以人们传说,在给罗汉烧香时,一座罗汉一柱香,正好五百根;但要是一、二、三、四……数罗汉,就只有四百九十九个了,你看神不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汉阳归元禅寺五百罗汉的传说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
· 五百罗汉的传说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
·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五百年汉正街
汉正街的由来汉正街,乃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清道光14年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历史的见证-青...
·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武汉三镇的由来
武汉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旧时的舞场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汉阳,特别是...
· 荆楚文化—荆风楚俗—汉阳归元禅寺五百罗汉的传说
汉阳归元禅寺的五百罗汉,千姿百态,个个都塑得传神动人。有年涨大水,所有的罗汉都淹在水里,但是水退后再看罗汉,却仍然一个个都是好好的。归元寺的罗汉,水泡不坏,这有个来历:那年归元禅寺建成,要塑五百罗汉,从黄陂县请来了两个泥塑匠人。这二人既是父子,也是师徒,他们揽下了这个活路。罗汉谱是从天竺国传来的,据说全中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童寺,一在湖南祝圣寺。老塑匠跋山涉水,到了祝圣寺,一笔一笔地把罗汉谱描画好,拿回来,才动手塑像。塑像容易,传神艰难。者塑匠不愿意照葫芦画瓢,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这可难哪!归元禅寺周围是农村,农民种地、休息、过路或者躺在树荫下睡‘觉,老塑匠都一个一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巧妙地化成罗汉的神态。这还不够,有时候,他还把附近的孩子们找来,故意逗他们打闹、嬉戏,仔细观察、琢磨,连他们互相挖耳朵、扣脚板心的调皮样子也都一一记在心里,塑在罗汉的身上,那座“六子戏罗汉”听说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