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思想言论—楚人的筚路蓝缕创业精神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90
转发:0
评论:0
荆楚文化—思想言论—楚人的筚路蓝缕创业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勤劳、勇于进取、艰苦创业而闻名于世的民族。楚人的“筚路蓝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勤劳、勇于进取、艰苦创业而闻名于世的民族。楚人的“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史上不畏艰辛、奋发创业的第一座丰碑。

    楚人立国之初,都城建在丹阳。丹阳位于睢山、荆山一带,是一块蛮荒之地。此时的楚国,地僻民贫,势弱位卑,还滞留在原始社会中。名虽为国,实则只是一个部落联盟,与中原比较,要落后许多。当初,周成王把这块荒地封给熊绎,只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而且有画地为牢之意。《左传.昭公十二年》记右尹子革说:“昔我熊经,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筚路,柴车;蓝缕,敝衣(破衣)。是说熊绎带领族人,穿着敝衣,拉着用荆竹编的柴车,在蛮荒草莽之地辛勤开发,建国立业,还得跋涉山林,向周王朝贡述职。我们可以想象,连尊为一国之君的熊绎都身穿敝衣,拉着柴车去开垦山林,那楚国的国民们定会跟随国君一道去加倍努力辛勤开垦。蛮荒的荒原愈荒,楚人开垦的热情愈烈。楚人当年奋力垦荒的壮美情景,虽然我们今天不能目睹了,但我们可以透过古人有关楚人开垦蛮荒的记载,去想象当年垦荒的情景,那定是一幅多么壮美、博大的垦荒啊!所以说楚人的当年的“筚路蓝缕”创业,是我们中华民族英雄史上奋发创业的英雄史诗,是一首激励后世奋发进取的壮丽颂歌。

    楚人是一个富有进取精神,大有作为的群体。可周王朝对这个异姓国却采取歧视政策,将楚封于蛮荒之地;周成王会盟天下诸侯,熊绎连席位也没有:中原诸国对楚更是傲慢无理。所有这些,更加激发了楚人的奋发图强精神,他们决心要与周王室和中原各诸侯抗争。

    周昭王曾三次发起南向攻打楚国的战争,均被楚打败,第三次是全军覆没,连昭王自己也丧身于汉水中。从此,楚国上升的势头不可阻挡。熊渠是一位很有胆识的国君,他继承先辈的“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兼收南稻北粟之利,大力发展农业,同时,采取近交远攻的策略,“甚得江汉间民和”。他先后“兴兵伐庸、扬越,至于鄂”,占领了“江上楚蛮之地”,获得了扬越人的冶炼红铜基地,并创造了举世无双的青铜冶炼技术,使楚国的国力大增。于是,熊渠向世人宣称:“我蛮夷也,不以中国之号谥。”这激荡人心的呼号,极大地激发了楚人的进取精神,也震撼了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

    熊渠之后,楚国的几代国君继承先祖的“筚路蓝缕”精神,犹如接力赛一样一代一代光大发扬。公元前 741年,熊通自立国君后,亲率大军,三次伐随,打通了通往中原腹地东西通道,占有大片江汉沃野。公元 704年,楚武王之后的楚文王自立为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称王国家。继武王之后的楚文王,在即位之后的第二年,便将都城迁都至郢(纪南城),使楚国的都城居江湖之会,兼水陆之便,东接千里平原,西控巫巴咽喉,北联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历史上有“楚人都郢而强”的赞誉。

    楚国历经数代国君与国民的奋力开拓,终于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纵观楚国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筚路蓝缕(二)
楚国一班文武,算定熊绎的归期,一面组织十里长队迎接,一面准备丰盛的猪羊酒礼,为熊绎接风,欢欢喜喜庆贺一场,热闹一番,以扬国威。谁知熊绎回来后,却是垂头丧气。众人不知其故,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赴会情况,熊绎总是一言不发。过了半晌,熊绎长叹一声后,向文武大臣们讲述周王室欺他国小位卑,不给席位的情况。众人越听越气愤。熊绎见此情景,便沉着而又郑重地说:“众文武息怒,听我一言。今受中原欺凌,是因楚国财富贫乏,兵微将寡。眼下若与中原对戈,是自取灭亡。欲求生存,不受欺侮,惟有同心创业,奋发图强。”一席话说得众人连连称“是”。于是,他带领楚人在自然条件很差的荆山垦地。《左传》中说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bi),是荆、竹、树枝之类;路,同“辂”,就是大车。筚路,是用荆竹树枝编制成的大车,或者叫做柴车;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启,就是开,意思是说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艰苦...
· 荆楚文化—魅力传说—筚路蓝缕(一)
上古时期,楚族因受中原一些部族的歧视,逐渐南移,到了商代中期,他们聚居我国南方的湖北荆山一带,成为殷商王朝的方国。但仍然受到中原人的歧视,商王朝还经常向他进攻掠夺。特别是商朝末年,商纣王骄奢淫逸,宠信妖姬佞臣,杀害忠良,对各诸侯、方国横征暴敛,搞得朝纲不振,民不聊生,天怒人怨。居西歧山的西伯姬昌积极访聘高贤,招纳勇士,准备讨伐纣王,拯救苍生。各路诸侯闻讯,纷纷归附。楚国国君鬻熊,自幼习文练武,精通文韬武略,有治国安邦之才。他虽年高九十,仍然雄心勃勃。姬昌特到荆山拜访他。鬻熊见到姬昌,喜出望外地说:“久仰大名,老朽正欲投奔,同济苍生,不料明主谦恭下士,来到敝国,幸甚,幸甚!”姬昌见鬻熊皓首银须,便惋惜地说:“老人家虽有雄心壮志,只是风烛残年,能光耀几时?”鬻熊听后,很自信地说:“我虽年迈,夺关斩将力所不及,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尚不老啊!”姬昌见他讲得有理,而又归附心切,便问:“你何以辅我立千...
· 荆楚文化—荆风楚俗—楚人禁忌
先秦时期楚人崇巫的习俗,经过了两千年衍变和嬗替,积淀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内容。在民俗活动中,禁忌实际上是以消极回避的方式实行自我抑制,其具体表现为:躯体禁忌“男人的头,女人的腰,只许看,不许捞(发阴平音,意为摸)。”成年男子的头,不准随意摸,否则即被为轻侮或蔑视;女子到了青春期以后,腰肢部分(含臀、胯)旁人随意触及即被视为亵渎、羞辱。发须禁忌家中父母亡故,男性亲属在出“五七”之前,不得理发刮须,以示追思亡亲;不理容颜,表明孝心。头面禁忌头面是人的尊严所在,“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俗语谓打头、打脸是最损人的举动。性别禁忌妇女的衣物不准当街晾晒,尤其不准撑有女子衣裤的晾衣竿横穿过道;女子的贴身衣物晾晒时还须尽量避人眼目。女人怀孕之后,忌参与其他人家的嫁娶庆典;妇女在月经期内,忌进寺、观;女人忌参与建灶、上梁等活动。用餐禁忌用餐前,忌用筷子敲空碗,因为只有乞丐讨食时才敲空碗;用餐后,忌将...
· 荆楚文化—思想言论—屈原的“宗国情结”
在对屈原思想情感的评价上,“爱国主义”是一个现当代人使用率很高的词语,上世纪80年代初,有人曾对屈原的“爱国主义”提出了不同看法,引起较为热烈的反响,前后达六七年之久。不过那次讨论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结论,大约是肯定的意见为主流,“爱国主义”仍是屈原头上的一顶桂冠。笔者亦曾是屈原“爱国主义”的赞同者,曾有多篇论文谈及屈原的“爱国主义”。不过现在重检旧文,查找相关资料,忆及当时的那场争辩,进行深入思索,颇觉无论从理论上或是从屈原爱国的实际内涵看,泛泛地将屈原视为“爱国主义”缺乏学术上的准确性,而当年那些否定屈原“爱国主义”的先生们有破而无立,即若说以“爱国主义”作为屈原思想情感的价值评判并不恰当,那么是否有另一词语来表述更为合适呢?对此笔者略陈要点。首先,“爱国主义”是一个现代词语。将它分而析之,“爱国”是指对生养自己的祖国的忠诚热爱眷恋之情,这种炽热之情体现在对祖国的山川、风物、人民、文化等诸...
· 荆楚文化—思想言论—兵家必争襄阳
图为襄阳城襄阳城雄踞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襄阳城雄踞于汉水之南,与盘峙江北的樊城隔江相望。整个城区微呈方形,城池高大壮观,古朴多姿。它的北面有滔滔汉水作天堑,南面和西南有岘山、真武诸山作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实为汉水之锁钥,江汉之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有“铁打的襄阳”之说。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上有城楼箭垛,蔚为壮观。与城楼亭阁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