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中原霸主楚庄王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0
转发:0
评论:0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中原霸主楚庄王,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

    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 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楚庄王(?-公无前591年),又称荆庄王,熊氏,名旅(一作吕,侣),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纪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庄王一仍依旧,享乐更甚。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    

    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国内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局面,增强了国力。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    

    庄王二十年(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湖北菜溯源
湖北菜系由荆南、襄郧、鄂州、汉沔四大风味流派组成。荆南风味擅长烧炖野味和小水产,鸡鸭鱼肉蛋奶蔬果粮豆合烹,用芡薄,味清纯,注重原汁原味,淡雅爽口;襄郧风味以家禽为主料,杂以鱼鲜,精通红扒熘炒,入味透彻,汤汁少,软烂酥香;鄂州风味以加工粮豆蔬果见长,讲究烧炸煨烩,特色是用油宽,火功足,口味重,乡土气息浓厚;汉沔风味以烧烹大水产和煨汤著称,善于调制禽畜海鲜。细说武昌鱼武昌鱼属鳊鱼的一种,又名团头鲂。体形呈扁平状,重一市斤左右或二三市斤,肉质嫩白,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属名贵淡水鱼菜。武昌鱼产于鄂城和武昌县境内的梁子湖。该湖湖面辽阔,直通长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质好、饵料丰富,便于武昌鱼的生长繁殖。用武昌鱼可以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烩炙人口,清香扑鼻,肉嫩味鲜...
·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荆楚简帛与荆楚文化
荆楚简帛的研究已形成国际性学术热潮,这除了楚简不断有新的发现之外,更重要的是荆楚简帛内涵丰厚,吸引力强。我国简帛的出土主要集中在荆楚和西北两大地域,在荆楚和西北两大地域中又以荆楚居多。早在南齐时代,荆楚北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就有一座被盗的古墓出土竹简书,经鉴定,认为正是《周礼》所缺佚部分的《考工记》。20世纪40年代初,在湖南长沙出土了著名的楚帛书。从50年代起荆楚简帛不断地出土面世,共计有50余批。其中自70年代以来,马王堆汉简帛书、睡虎地秦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张家山汉简、走马楼三国吴简、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里耶秦简等大宗简帛出土和发现,不断给学术界带来惊喜。荆楚简帛大都出于墓葬和古井,书籍、文书各具特色,种类甚多,内容丰富。荦荦大者,有如下数端。道家思想是荆楚文化的一大特色。荆楚简帛所出《老子》就有郭店楚简本和马王堆帛书本。竹简《老子》属于选本,抄写于战国中期,是所见最早的本子...
·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楚国何时都郢
楚国最早的国都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后因与其他小国争夺汉中之地,从丹阳迁到郢。楚国何时迁都至郢,后世人们争执不休,大概有如下四种说法。其一,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O6)说。清人宋翔凤《过庭录·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根据楚武王伐随、代郧的时间,断定迁都时间应在武王三十五年,也就是楚武王熊通大力向外开疆拓土,侵随并开始经营汉东之地时。此说显然在观念上过于陈旧,没有分辨“居丹阳”与“始部郢”的区别,实难信从。其二,楚武王三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初(前7O3一前699)之间说。石泉《楚都何时迁郢》一文,根据《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以听刑”、刘昭《读汉书补注》引《荆州记》(江陵)县东三里余,有三湖,湖东有水名苌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以及《水经注·沔水篇》“江陵城西北有纪南城。……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的记载,推断出上述结论。可是此三条材料,均未直接...
·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凤凰涅槃
楚人刘邦得了天下,把国都建在长安。千里之外的楚地,成了他梦里的故乡。在那首著名的《大风歌》中,刘邦唱道:“大风起兮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千多年前,一位被贬谪的诗人在沧浪江边对一位渔夫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来,面容憔悴的诗人抱着石头沉江而死。投江的诗人,就是楚国的屈原。楚国从建国到灭亡,有八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楚人的始祖,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湮没在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当中。夏、商时代,汉水流域和湖北荆山一带,生长着许多叫做“荆”、“楚”的灌木,据说“楚”的正式国号和族号就与这种灌木有关。楚国最兴盛辉煌的四百多年,是在荆州一带。荆州,相传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后,划分的九州之一。《三国演义》洋洋一百二十回,其中七十多回都与荆州的战争有关。如今,烽烟散尽,古城里的人,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荆州古城的历史中,最辉煌最激动人心的时代,在两千多年前的...
· 荆楚文化—荆楚溯源—今昔“楚文化”
说起楚文化,人们会联想到那工艺精湛的青铜器,绚丽多姿的漆木器、纹采斐然的丝织品、神奇瑰异的缣帛画……当这一件件美奂绝纶的文化珍宝在你脑海里依次显现时,一股民族自豪感定会油然而升?每当听到那奏响世界的编钟古曲,或者观看那倾倒天下的编钟乐舞时,我们都会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激动得热血沸腾!2000余年前楚国人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似乎随着秦汉以来的文化统一而消融了。尽管如此,楚文化的精神气质和风格特色却始终浸染着历代的文人学士,明显地反映出南北文化的差异。因此自魏晋以来,文化别以南北已成为传统的区分方式。至近代,刘师培、王国维、梁启超等一代国学大师,都曾致力于阐述先秦南北文化性质的差异及南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但他们的阐述主要只能征诸文献古籍、囿于精神文化,而不可能广参楚国文物、印证物质文化,所以也因未能窥见全豹而没有形成楚文化的整体概念。直到本世纪30年代,深藏地下的楚国文物初见天日,人们才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