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大盛魁商号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8
转发:0
评论:0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大盛魁商号,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

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

大盛魁的创办人并不是什么富户大商,而是三个小贩。原来康熙时,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中,由于军队深入漠北,“其地不毛,间或无水,至瀚海等砂碛地方,运粮尤苦”,遂准商人随军贸易。在随军贸易的商人中,有三个肩挑小贩,即山西太谷县的王相卿和祁县的史大学、张杰。他们三人虽然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清兵击溃噶尔丹军后,主力部队移驻大青山,部队供应由山西右玉杀虎口往过运送,他三人便在杀虎口开了个商号,称吉盛堂。康熙末年改名为大盛魁,这就是大盛魁商号的创始经过。

大盛魁的总号最初设在乌里雅苏台,后迁驻归化城(呼和浩特),其经营的基本地区是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乌、科两地柜上的店员,在柜上住过三年,学会蒙语以后,就组成若干小组到草原各帐蓬售货。基本上是一个店员,再雇一个蒙民,两个人骑两只骆驼,另用两只骆驼驮货,贩运的商品有砖茶、生烟、洋布、斜纹布及针线之类,走串蒙古包送货上门。夏天卖了货,换成羊马;冬天卖了货,换成皮张。同治时,大盛魁看到茶、烟销路好,为了适应蒙民的口味和运输上的便利,与茶商、烟商一起制出名牌“三九砖茶”和“祥生烟”。而且越做越精细,越做越定型,颇受蒙民欢迎。大盛魁从全国各地贩运商品到蒙古销售,其货物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随时在归化城市场上采办;二、向外地来归化城销货客商订购,或向归化城到外地经商者订购;三、派人到产地采购。

大盛魁对购货、订货有一套办法。凡买大宗货,合价300银两以下的,现银交易,不驳价,表示厚待“相与”。但如果价高货次,则永不再与共事。大盛魁的这种做法名声在外,也就无人敢来骗它。对于手工业品订货,凡选中的手工业户,世代相传,也不随便更换加工户。当手工业户资金短缺、周转困难时,便借垫银两,予以扶持。这样,大盛魁就取得对这些加工户的手工业产品的优先购买权。大盛魁对“相与”商号每逢帐期予以宴请,表示厚待“相与”商号。但宴请时有厚有薄:凡共事年久或大量供货的商号,则请该号全体人员,并请经理到最好的馆子吃酒席;一般的“相与”,只请一位客人在较次的馆子吃普通酒席。吃好酒席的,觉着与大盛魁交情厚,引以为荣。而大盛魁则通过这一做法,扩大自身的影响。大盛魁购销的商品种类很多,自称是“集二十二省之奇货”。例如:

砖茶:主要产地在湖南,大盛魁装砖茶的箱子大小是固定的,有一箱装36块的,名三六茶,专销张家口旅蒙商。有一箱装24块的,名二四菜,专销归化、包头等地,乌里雅苏台、科市多等地蒙民最喜喝。另一种是每箱装39块的三九砖茶,大盛魁每年运往蒙古、乌、科等地的三九砖茶约4000余箱,每箱值银十二、三两,总值达五万银两左右。

生烟:主要产地在山西曲沃县。生烟有一定的包装,每囤180包,每包10两重。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生烟1000余囤,每囤生烟价值二十三、四银两,总值近二万三、四千银两。

绸缎: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绸缎4000匹,洋布和斜纹布共6000匹。绸缎中以曲绸为大宗,曲绸以河南曲绸质最优,布匹中斜纹布约占五分之四,因斜纹布耐用,很受蒙民欢迎。

糖: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糖一万余斤,以冰糖为主。红糖产于广东,白糖、冰糖产于福建。

铁器: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铁器很多,铁锅来自山西之晋东南和孟县,铁锹来自山西榆次,铁条来自山西长治。铁锅每口银1两8钱,铁锹每把银五、六钱。

蒙古靴子:大盛魁每年运销蒙靴一万多双,都是香牛皮制做,品种有全云(花纹)靴,每双银12两;纳闷靴,每双银8两;四忘靴,每双银3两。

木碗:大盛魁每年运销蒙古价值银一万余两的木碗,木碗产自山西五台山和岚县。蒙民喜欢木制餐具,因为便于携带,且喝热奶、喝热茶不烫嘴。

药材:大盛魁销售到蒙古的药材有二种:一种供治病用,按照72味、48味、24味药分别装成药包,用蒙、汉、藏三种文字注明药名和效用。另一种药是灌牲畜用的。

牲畜:大盛魁从蒙古贩运到内地的牲畜主要是羊和马,据说每年贩运羊最少十万只,最多可达二十万只,每年贩运马最少有五千匹,最多两万匹。象大盛魁这样长期长途贩运羊马的商号,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

冻羊肉:大盛魁因冬季沿路草少,赶运活羊往内地比较困难,便贩运冻羊肉到北京等地。其运销冻羊肉的办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去头蹄五脏,仅剩两张肉板,剔去骨头,卷成肉卷,夜间把肉放在席子上,一夜冻好后,将肉放在“冰房”里。所谓“冰房”就是四周和顶子用木板搭起,房内的地上泼上冷水,放上冰块。运销时将肉从“冰房”取出包好,不让透风,以保持肉的鲜美。然后用车辆、骆驼等运往销售地。

皮毛:蒙古乌里雅苏台所属唐努乌梁海盛产兽皮,大盛魁用赊货、放贷等办法与猎户进行交换,兽皮一般以貂皮为单位进行折算,如一张猞猁皮、水獭皮或豹皮等于三张貂皮;一张狐皮或狼皮等于一张貂皮的二分之一;一张灰鼠皮等于一张貂皮的四十分之一。大盛魁还结交清政府官吏,在官员每年挑选贡皮时,大盛魁也派人参与其事,并借此获得上等兽皮,因此大盛魁在经营兽皮方面颇有优势,利润也高。兽皮多运往大同加工,制成珍贵皮货运销内地。羊皮大部分走顺德府和交城县,羊毛多销往山西左云、右玉、浑源等地,牛皮多运销张家口。

大盛魁商号极盛时,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蒙古的王公贵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债务人。该商号三年分红一次,盛时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银两。大盛魁商号是股分制,但它的股本很特殊,除了银股、身股外,还专门另设财神股和狗股。据说,财神股的来历是:该商号在初创时,营业很不顺利。在过大年的时候,王相卿、史大学、张杰三个人已经揭不开锅,只能喝些米汤过年。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身穿蒙古袍、背着一个包裹的壮汉,要吃饭充饥。他三人见是过路人,便热情接待,把自己仅有的米汤让给壮汉喝。这个一壮汉喝完米汤后说是出去办点事,便留下包裹走了。此后,这个壮汉再未返回。于是他三人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一包白银。以后,多次查访壮汉,亦无下落。他三人商量后,决定暂时挪用壮汉留下的银子作为商号资本,扩大经营。此后,商号生意十分顺利,赚了不少银两。他三人觉得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是财神变化成壮汉给他们送来了资本。便把原来那位壮汉包裹里的银数留过,作为财神股,把此股所分红利记入“万金帐”,作为护本。同时,为了纪念他们创业时过大年喝米汤的日子,规定每年正月初一商号要喝一顿米汤。关于狗股,也有一个故事:据说一次库伦发生灾情,粮价腾涨,库伦分号为了把这一情报报告总号,便让一只狗带信到归化(今呼和浩特),当总号收到狗带来的信后,立即大购粮食,囤积居奇,获得了巨额利润。为了纪念这次生意的成功,特别给狗也顶了股份。还有一说是:一次,大盛魁商号某经理在过草原的途中病倒,便让一只狗返回总号报信,结果救了这位经理的性命,所以给狗也顶了股分。

清末,由于沙俄在我国蒙古、新疆和东北地区的侵略活动不断扩大,使大盛魁的营业受到影响,日见萧条。后来,俄国革命成功,外蒙古独立,大盛魁又丧失了在这两个地方的商业资本和商业市场。加之大盛魁商号后期用人不当,一些掌柜挥霍浪费惊人,侵吞号款事件屡有发生。1929年,雄踞塞北二百余年的大盛魁商号终于宣告倒闭,结束了它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平阳亢氏
清初,山西平阳府(今临汾)的亢氏,人称“亢百万”。其资产据《清稗类钞》载,有数千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在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银两到百万银两的侯、曹、乔、渠、常、刘诸姓人家。亢氏家族自清初发迹,终清季,是商业、土地兼营并著的家族。清末宣统二年(1910〕《中国经济全书》称:“康氏(即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余年,其家运之隆盛,可谓极矣。”关于亢氏发家之缘起,有这样的传说: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经山西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财宝寄存于亢家。后来,李自成牺牲,清朝在全国建立了统治权,农民军寄存的金银财宝遂为亢氏所有。不过,这个传说并不可信。试想:清兵入关后,财政十分困难,清朝大臣祖可法等有过占据山西、解决财政困难的建议。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军占领山西后,岂能不听说亢家寄存有李自成农民军的大量金银财宝而不向亢氏索要?另外,李自成虽然牺牲了,但李自成的余...
·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大德通票号
大德通票号是由祁县乔家堡乔氏在中堂创办,其前身是大德兴茶庄,约咸丰时已兼营汇兑,同治初年专营汇兑,约光绪十年(1884)四月正式改名为大德通票号,总号设在祁县城内小东街,1937年“七七事变”后,总号迁北京。总号设有总经理、协理。下有坐柜一人,会计、文牍、外勤各三四人,另有学徒二三十人。总经理高钰,祁县子洪人;协理高章甫,祁县西六支村人。最初资本六万两,中期增至12万两,最后增至35万两。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石家庄、沈阳、营口、呼和浩特、包头、济南、周村、周家口、正阳关、三原、上海、汉口、沙市、开封、常德、重庆、苏州等地设有分号。各分号工作人员不多,一般为六七人,到20世纪30年代改为银号后,分号人数才增至二三十人。大德通票号营业范围有存款、放款、汇兑三项。存款又分往来存款与定期存款二种:前者是商家浮存,随市面之变化,临时定日利,但存款利率较市面利率为小;后者则有定期一年者,亦有定期一、...
·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榆次常氏
榆次常氏是晋中富商。徐珂《清稗类钞》称常氏有资产百数十万两。该族原系山西太谷县人,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常仲林迁居榆次县车辋村刘家寨,由仲林一世起到八世常威时,家“始裕”,“至于起家,即率经商”。其经商则在多伦诺尔、张家口、兴化镇及本省大同、繁峙等处。常氏发迹之后,氏族分居,添房盖院,分为“南常”、“北常”。“南常”以万已为代表,为“世荣堂”;“北常”以万达为代表,为“世和堂”。北常从乾隆年间始,就以大德玉商号名义在恰克图经营对俄贸易。随着业务的发展和资本积累的增加,常氏于道光六年(1826)新设大升玉商号,道光二十年(1840)增设大泉玉商号,同治五年(1866)增设大美玉商号,光绪五年(1879)增设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的“玉”字连号。此外,独慎玉商号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汾阳路履仁先生目睹晚清恰克图商业状况,撰文说:“买卖城内有一东西向横街和三条南北巷子组成,西巷有常家的大泉玉...
·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蔚泰厚票号
蔚泰厚原是介休侯氏开办的绸缎店。地址在平遥县西街,与著名的日升昌票号中间只隔一个小烧饼铺。侯氏眼见日升昌由颜料庄改为票号后生意兴隆,十分眼红,但苦于无人能够经营票号。恰巧这时日升昌副经理毛鸿(岁羽)与经理雷履泰闹意见,毛受到排挤,侯氏就趁机把毛氏拉了过来。道光十四年(1834)蔚泰厚正式改组为票号,由毛氏(平遥邢村人)任总经理。毛氏感谢侯财东对他的赏识,一心与日升昌决一雌雄,锐意经营,使票号业务蒸蒸日上。毛又用加官晋爵办法,将日升昌熟悉业务的伙友郝名扬、阎永安拉过来。仅仅一年功夫,蔚泰厚由于毛氏的精心经营,业务得以突飞猛进。蔚泰厚又请超山书院山长徐继畲帮助制订了严格的号规,对财东、经理、伙计职责、结帐、伙友探亲、帐簿、函信等管理均有明确规定。蔚泰厚有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基础愈加雄厚,声势愈加显赫。一纸汇票传千里,几十万两银子立可取,资金雄厚,业务繁荣,利润倍增。蔚泰厚票号经理在毛氏之后是...
· 晋商文化—著名商号—祁县渠氏
祁帮商人是我国清代商界一支劲旅,而渠氏是祁帮商人中资财最大的一户,他们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通天下。据《清稗类钞》载,渠氏资产为三四百万银两。渠氏先祖渠济,上党区长子县人。元末明初其子敬信、守信、忠信做贩运小本生意,是走村串户的“货郎挑”,经常从上党贩运潞麻和梨到祁县,再把粗布和枣贩回上党,年长日久,有了些积蓄。明洪武二年(1369),便把其父接到祁县定居。后来其子孙经商于包头一带,到渠源祯曾祖父渠同海时,在包头经营的商业已初具规模,购地十余顷,经营着菜园、油粮、茶叶,并兼作钱业生意。到清朝乾嘉年间,渠源祯的祖父映璜又增设长源川、长顺川两大茶庄,从两湖采办红茶,贩销于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国。至此渠家已经积累了万贯家财,成为巨商大贾之家。据渠家传说,渠映璜逝世前有银120万两,其子长瀛、长发两门各分银60万两,因长瀛早逝,由其两个儿子源潮、源祯继承,各分得银30万两,而长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