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古晋史话—山西古瓷曾名重华夏
说起瓷器,人们常想起历史悠久的景德镇。岂不知三晋古陶瓷,也曾一度在中华文明中熠熠生辉。
从墓葬出土资料看,山西出土过一些商、周时代的原始青瓷,但数量不多。侯马牛村古城出土有春秋时代的原始青瓷,同出还有与青瓷片上方格纹相吻合的一件陶拍(制陶工具),说明这里出土的原始青瓷是当地产品。战国时代在侯马也出土了一些原始青瓷。秦、汉时期山西也像国内其它地区一样出土了大量的釉陶,太原、榆次、孝义、运城、平陆、曲沃、新绛等地汉墓都有发现,特别是运城一带出土的釉陶楼,具有山西地区特有的造型。大同方山北魏永固陵、大同司马金龙墓、大同小站村北魏墓、太原北魏辛祥墓出土有成熟的青瓷,典型器物有:鸡首壶、唾壶、茶盏、茶托、香炉。此外,这个时期还可能生产白瓷,清理北魏永固陵被盗后的残物时曾发现白瓷双耳罐残片。中国首次发现白瓷是在河南省安阳出土的北齐武平六年的范粹墓,如果永固陵发现的白瓷确实是墓中随葬品,那么它就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北瓷。
北齐时代的墓葬寿阳厍狄回洛墓、祁县韩裔墓、太原娄睿墓出土的陶瓷器,胎质为高岭土,质地坚硬,釉色以黄为主,釉层肥厚且玻璃质感强,有冰裂纹。这批陶瓷器从釉质的肥厚和胎釉的结合来看,虽然还不能算标准的瓷器,但其造型、装饰、釉质已经反映了山西地区制造瓷器的水平。娄睿墓发现的一件水盂上,淡绿釉上挂黄釉和绿釉,已经是唐三彩工艺的滥觞。汾阳梅渊墓和太原开皇十七年斛律彻墓出土的隋代青瓷、器物有尊、罐、壶、唾壶、盘、碗、灯、砚,装饰丰富,工艺成熟。斛律彻墓发现的白瓷杯薄质细,工艺精巧,釉色以白为主,微微返青。虽仅此一件,但工艺水平较高,与河北省邢台邢窑发现的细白瓷相似。
目前山西境内发现最早的古瓷窑是唐代窑,南北均有分布,典型的有浑源窑、平定窑、介休窑、太原窑、交城窑、河津窑、乡宁窑。从考查古窑址的情况看,各窑的工艺装饰基本有印花、刻花、划花、剔花、釉上彩、釉下彩、绞胎、搅胎,唐三彩也有发现。1997年在浑源窑还发现有青瓷镶嵌工艺装饰,更加丰富了山西陶瓷的装饰品种。釉色主要有黑、白、青、仿均等,釉彩有黑、褐、红、绿、黄等色。制作工艺大同窑有青瓷刻花、黑瓷刻花;浑源窑有唐代的绞胎、白瓷、外黑里白、青瓷,辽金时代的白釉印花、黑瓷刻花、青瓷、镶嵌青瓷。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的瓷俑和瓷枕的印模,整个雁北地区以黑瓷刻花、划花、黑釉和白釉印花为其主要特征。进一步弄清该地区陶瓷的制作工艺,对研究辽、宋、金时代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蒙古与中原以及山西三个地区的相互影响,对研究中国辽、金时代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宋、金时代介休窑、临汾窑、霍州窑、平定窑、盂县窑的薄胎白瓷堪与定窑产品媲美,其白度则略胜之。白釉黑褐花在金代山西显得相当成熟,黑褐花的技法运用不但熟练自如,黑褐彩的发色光亮如漆,而且在此时期具有普遍性。
金代长治八义窑的红绿彩的生产,不仅规模大、产量大,而且品种丰富,特别是红彩和绿彩的发色和效果都极为美观,与河北、河南、山东同时期所生产的红绿彩相比较显得色彩纯正,红色色阶多而明亮,绿色有浅淡浓艳之分而且发色灰暗者较少。可以说该窑是专业烧制红绿彩的窑口,其产品是山西的珍品;除红绿两彩,还有黄彩、搭配,绘制在白底子上,形成五彩,另有釉下上绘制黄红绿彩形成斗彩,是我国五彩和斗彩的雏形。从浑源窑发掘情况看,仿钧釉在金代已有生产。山西琉璃的生产在全国首屈一指,还创造性地发明了珐花。晋南、晋东南墓葬出土过一些珐花器,但烧造珐花的窑口至今仍未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