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黎城、襄垣人互相说笑打闹的风俗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0
转发:0
评论:0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黎城、襄垣人互相说笑打闹的风俗,在山西晋东南的黎城县、襄垣县,自古以来,两县人之间见面后互相说笑打闹,说再难听的

在山西晋东南的黎城县、襄垣县,自古以来,两县人之间见面后互相说笑打闹,说再难听的话也不恼,打闹得多么严重也不伤和气,这种风俗习惯至今依然流传。这种风俗习惯,只在这两个县的人之间存在,与周围其它县的人无缘。   

黎城人见了襄垣人,不论认识与否,都可开玩笑,不论黎城男子年龄如何,都敢叫襄垣人“小舅子”,而襄垣人无论年纪多大,也不会对黎城人的这种称呼报以怨气或者怒骂,而只是笑笑或者也给对方起个雅号,叫个浑名。如果一伙襄垣人遇到一伙黎城人,会互相骂得不可开交,但不伤和气。如果一伙黎城人遇到少数几个襄垣人,除去叫“小舅子”之外,甚至会把襄垣人的衣服都扒下来。反之,襄垣人遇到少量黎城人,也会同样干。   

更为出奇的玩笑,是在黎城与襄垣人的男女之间,黎城人不仅叫襄垣女子“小姨子”、“妹子”之类的称呼,甚至可以动手动脚,扒衣服,打打闹闹都可以。反过来,襄垣人对黎城人也可以使用同样出奇的办法开玩笑。   

这种互相之间开的玩笑,延续多少年无法考究,至少是在清代时就有了的。当地人对黎城与襄垣人的这种特殊的人情关系有着各种传闻,这些传闻,无论有多少种,但归结到一点,就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种特殊的姻亲关系,这种姻亲关系,就成了至今日还流传着的黎城人与襄垣人之间互相说笑打闹、无拘无束,不受节制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晋南婚嫁民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地处山西南部汾河两岸的晋南一带,其婚姻嫁娶基本上以古老的“六礼”为蓝本,历朝有所变更,至明清初步定型,延续至今。晋南各地婚俗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具有鲜明的区域民俗特征。一、说媒定亲。传统婚俗要求格守封建礼教,依从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男女成亲必须请托媒人,双方不得私定终身。在曲沃、侯马一带,男女双方同意了,还要请媒人吃“允亲面”,先到女家吃,吃过喜面,即为女方肯定。再到男家吃,除面之外,有的男家还让吃双层蒸饼中间夹菜的“双合子”。二、换帖、纳彩。龙凤喜帖是男女缔结姻缘的凭据。所以,双方交换庚帖之后,男方还必须下“求婚帖”,托媒人向女家求婚。如女家同意也要回“允婚帖”,贴上写明三代名讳及与婚姻有关的情况。到了民国初年,规定男女双方均需到当地县衙遵章纳税交款,领取定婚证书,俗称“龙凤宫帖”,上面同样写有双方姓名、年庚及家长、...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灵邱人踢毽子
踢毽子这项活动在我国民间早有流转,但是,作为一地风俗的,却并不多见。山西省的灵邱县,踢毽子的活动却颇为盛行,灵邱县的踢毽子已经成为当地民间的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县内有这样的民谣:“杨柳青,放空钟(空竹),杨柳死,踢毽子”。由此可见,这项体育活动在灵邱县的民间很普及,而且是冬季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我国的踢毽子始于何时,无从考究,但在汉代时就已经流行了。唐代释道宣《高僧传·佛陀禅师》中记载:在五世纪末,北魏有个和尚佛陀禅师,在路过洛阳天街时,见十二岁的少年慧光在井栏上踢毽子,一连五百,众人围观欢呼。在汉代的画像艺术中就已有踢毽子的形象,可见踢毽子的活动早在两千年前就盛行了。灵邱县的踢毽子活动始于何时,无从考究。但是,灵邱县是个古老的县份,这个县的县名就是由于在县城内埋有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胡服骑射”的国王赵武灵王的骨殖,存有赵武灵王的坟丘而得名。在这个古老的县份里,传统的踢毽子活动的历史...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淳朴的“打平伙”习俗
地处晋北的保德、五寨等地有一种淳厚稚朴的风俗,叫做“打平伙”。当秋后明月当空的夜晚,或是平日阴雨连绵的日子,人们闲着没事,就走家串户,结伴拉伙,打扑克,下象棋,侃闲话,或讲故事,唱北路梆子。这时,偶然有一人提出“咱们打一回平伙吧!”屋子里会立刻响起朋友们的赞许声。这时,马上就会有一个嘴快腿勤的人说:“我去办。”他走到村里养羊的家户,迅速拍板成交,不大工夫就会拉来一只又肥又大、“咩、咩”叫唤的绵羊或山羊,大家七手八脚宰杀完毕,把羊肉切成小块,放在锅里“咕都咕都”煮起来,主家还会在羊肉煮至半熟时加上葱、姜、花椒、胡椒、辣椒等调料,掌握好火候,用文火炖煮,肉香弥漫着整个屋子。这时,大家仍兴致勃勃地继续打牌,下棋,侃闲话,争论些邻里家常的事情。买羊钱怎样付呢?办法是把羊价按在场的人数平均分开,每人出一份钱。不参加的也可以自便,或退场,但那样做会被大家小瞧的。也有嗅到肉香,或听到喧闹声赶来探望的人,...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晋南的生育习俗
多子多福,增丁添口,这是中国民众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诞生礼,是整个人生仪礼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产生与成长,所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人类在繁衍生息中摸索出了丰富的生养实践经验,在生育习俗中倾注了人们祈盼健康长命的美好心愿,逐步沉淀为一套程式化的模式,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生育习俗。在晋南一带、从妇女怀孕、婴儿出生以及满月、抓周,直到12岁,都有一定的规矩。孕育。刚结婚的新娘为了早得贵子,都要去娘娘庙求子,人们认为生儿育女全靠神灵的恩赐,因此不能怠慢了这位传递福音的送子娘娘。当妇女真的怀孕了,民间俗称“有喜”,或“有身子”,就要倍加小心,为孕妇调补身子,不让再做过重的体力活,孕妇也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怀孕期间的饮食也有许多讲究,除尽量保证营养外,忌吃生冷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忌吃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胎儿;忌吃兔肉,以免生下孩子是豁嘴、缺唇;忌吃葡萄,认为...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五寨面鱼
捏面鱼,就是用面粉捏成鱼的形状,然后放到蒸笼里蒸熟,再把蒸熟后的面鱼放冷,着色加彩,描线点睛。经过艺术处理的面鱼,自然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了。在着色加工的基础上,再用文火烘干,便可将面鱼当工艺品收藏了。经过加工的面鱼,或赠送亲朋,或赠送好友,或给家人外出时作干粮,尽管用途不一,但已经成为一种工艺品了。捏面鱼,过去在五寨县内是定在农历七月十五才捏的。相传这是由于在元代时,为了反对元代统治者残暴统洽,群众自发地拿捏面鱼传递消息,借传送面鱼,到农历八月十五起事,完成杀鞑子的任务。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谚:“七月十五送面鱼,八月十五杀鞑子。”这种捏面鱼的活动在五寨便流传开来。如今的农历七月十五,已成为五寨县民间面捏、面塑的展览日,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中极有特色的一项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五寨县内探亲、访友,互相赠送面捏珍品,互相比试面捏技巧、面捏工艺,互竞技巧,已成为普通风俗。捏面鱼,有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