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岢岚县民间的捏油灯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9
转发:0
评论:0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岢岚县民间的捏油灯,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村乡里

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从正月初十至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村乡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派欢乐景象。   

岢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糕面,即软黄米面灯盏,是在做成蒸熟的素糕后才捏成灯形。   

岢岚灯盏,式样很多。最简单,最普通的是捏成单灯。这种灯,光捏底座,呈圆台形,然后,再捏底座上面的灯盏,为酒盅形状。这种灯盏,中间有柱形灯口,侧于边上,可插灯芯,周围是储存燃灯油的地方。   

当地妇女在捏灯时,要求捏得越薄越好,当地人的说法,提得超薄,生下孩子眼皮就薄,而且机灵。当地人捏灯,要把灯口捏出角,借以表示月份。这种灯盏内燃烧的灯芯,有用棉花捻成捻子的,也有用龙须裹上麻纸燃烧的。   

为了使这里的灯造型好看,当地人还往往把灯旁捏成各种人物或动物做为装饰。或驮、或衔,各种姿态都有,活灵活现,生活气息浓郁。当地人捏成“满炕炕”,造型是活泼的小人手连手围住一盏灯,这里还有要求,这小人的人数要与自己家里的人数相等才成。这种油灯,常常点在炕上,祝福全家幸福,平安。   

“看米老婆(汉)”,是捏成老汉或老婆抱灯,笑逐颜开地坐在米缸上,表观出对于丰收的喜悦。“水鸭子”和“饮马汉”,往往按当地习俗,要放在水里漂浮,意在祈祷风调雨顺。“牛槽灯”,放于牛棚内,意在保佑耕牛健壮,日渐兴旺。猫灯,置于猫常出没的地方,以此来镇鼠害。   

岢岚人点灯,内涵较宽。正月十五点灯,意在驱除鼠害,正月二十小添仓,二十五为大添仓,点灯意在来年粮食满囤,衣食丰足。添仓节点灯,还要打灰窑,灯下为五谷,灯形是肥猪,灯下五谷,如果那一种发芽率高,就说明这种粮食当年要丰收,农民就要选育这一品种。“二月二”龙抬头时,也要点灯,这种灯,是专为羊群“小羊增多,大羊肥胖”而点。   

每次点灯,奇岚人有偷灯戏耍习俗。孩子们在这几天偷灯特别活跃,偷灯色彩神秘,且为家长所默许,家家户户如此。为应付这种情况,当地人灯盏要富裕,避免被偷走后再没有备用灯盏。   

总之,岢岚人点灯非常有趣,常常让人欢欣不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河东民间礼馍
民间面塑主要包括两类:花馍和礼馍。花馍是配合岁时节令祭礼或上供的馍。如“枣山”在祭祀神灵之中,还寓意“早生贵子”。又如,用于清明节的“飞燕”花馍,既是扫坟祭礼的用品,也表示春燕飞来,阳光明媚。礼馍,则是伴随诞生、婚嫁、寿筵、丧葬等人生仪礼而制作的馈赠物品。在山西晋南平原每当婴儿满月时,姥姥家都要蒸一种又圆又大、中间空心的花馍漠,俗称“囫囵”,妇女们把它用红包袱裹起来,一手提着囫囵礼馍,一手拉着小孩,来往于乡间小路,互赠于亲戚乡里之间,传递着浓厚的乡里乡情。囫囵,也称“套项馍”,意为囫囫囵囵套住。它呈圆圈形,直径一尺五寸左右,上面满是面捏的花,有的还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精巧稚朴,形象生动。农家妇女都会捏自己喜爱的花样,风格各不相同,但大致有三种:龙、虎和各种花朵枝叶。龙和虎分别寓示着“龙凤呈祥”和“猛虎驱邪”,祝愿婴儿健康成长,成龙成凤。花朵枝叶中又以牡丹花、百叶花、宝相花居多,并各有寓意。...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晋南民间禁忌
禁忌,在晋南民间的通俗说法是“忌讳”。它是以民间信仰做为本质内核而派生出来,限制社会成员行动和语言的观念和作法。一方面,他们对受尊敬的事物视为神明,不准亵渎、冒犯。另一方面又对受鄙视的事物视为不吉,不许随意接触。禁忌的事象比比皆是,给生活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岁时节日禁忌。在晋南正月初一忌说不吉利的话,不许父母打小孩,以免闹得不愉快。初二襄汾等地各家都争着往水缸里添水,以清晨第一个挑到水为吉利,认为可以增加财富,但忌讳到邻居家去挑水。初一、十五一般不能看望病人,平时看病人以上午为宜。平陆一带的人讲究“七不出门,八不回家”,即阴历初七这一天不离家,在外做事的人回家要避过阴历初八。出门的好日子一般是阴历的三、六、九。人生仪礼的各个环节都有禁忌。怀孕的妇女忌吃兔肉,怕生下孩子为缺唇。出嫁的闺女不准在娘家生孩子,说这样对娘家人不利,会招致血光之灾。地处黄河岸边的平陆等县,妇女生孩子后不满4O天,不...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晋南婚嫁民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地处山西南部汾河两岸的晋南一带,其婚姻嫁娶基本上以古老的“六礼”为蓝本,历朝有所变更,至明清初步定型,延续至今。晋南各地婚俗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序,具有鲜明的区域民俗特征。一、说媒定亲。传统婚俗要求格守封建礼教,依从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讲究门当户对。男女成亲必须请托媒人,双方不得私定终身。在曲沃、侯马一带,男女双方同意了,还要请媒人吃“允亲面”,先到女家吃,吃过喜面,即为女方肯定。再到男家吃,除面之外,有的男家还让吃双层蒸饼中间夹菜的“双合子”。二、换帖、纳彩。龙凤喜帖是男女缔结姻缘的凭据。所以,双方交换庚帖之后,男方还必须下“求婚帖”,托媒人向女家求婚。如女家同意也要回“允婚帖”,贴上写明三代名讳及与婚姻有关的情况。到了民国初年,规定男女双方均需到当地县衙遵章纳税交款,领取定婚证书,俗称“龙凤宫帖”,上面同样写有双方姓名、年庚及家长、...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淳朴的“打平伙”习俗
地处晋北的保德、五寨等地有一种淳厚稚朴的风俗,叫做“打平伙”。当秋后明月当空的夜晚,或是平日阴雨连绵的日子,人们闲着没事,就走家串户,结伴拉伙,打扑克,下象棋,侃闲话,或讲故事,唱北路梆子。这时,偶然有一人提出“咱们打一回平伙吧!”屋子里会立刻响起朋友们的赞许声。这时,马上就会有一个嘴快腿勤的人说:“我去办。”他走到村里养羊的家户,迅速拍板成交,不大工夫就会拉来一只又肥又大、“咩、咩”叫唤的绵羊或山羊,大家七手八脚宰杀完毕,把羊肉切成小块,放在锅里“咕都咕都”煮起来,主家还会在羊肉煮至半熟时加上葱、姜、花椒、胡椒、辣椒等调料,掌握好火候,用文火炖煮,肉香弥漫着整个屋子。这时,大家仍兴致勃勃地继续打牌,下棋,侃闲话,争论些邻里家常的事情。买羊钱怎样付呢?办法是把羊价按在场的人数平均分开,每人出一份钱。不参加的也可以自便,或退场,但那样做会被大家小瞧的。也有嗅到肉香,或听到喧闹声赶来探望的人,...
· 山西民俗—各地民俗—晋南的生育习俗
多子多福,增丁添口,这是中国民众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形成,并延续下来的传统观念。诞生礼,是整个人生仪礼的开端,它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产生与成长,所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人类在繁衍生息中摸索出了丰富的生养实践经验,在生育习俗中倾注了人们祈盼健康长命的美好心愿,逐步沉淀为一套程式化的模式,构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生育习俗。在晋南一带、从妇女怀孕、婴儿出生以及满月、抓周,直到12岁,都有一定的规矩。孕育。刚结婚的新娘为了早得贵子,都要去娘娘庙求子,人们认为生儿育女全靠神灵的恩赐,因此不能怠慢了这位传递福音的送子娘娘。当妇女真的怀孕了,民间俗称“有喜”,或“有身子”,就要倍加小心,为孕妇调补身子,不让再做过重的体力活,孕妇也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怀孕期间的饮食也有许多讲究,除尽量保证营养外,忌吃生冷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忌吃辛辣食物,以防刺激胎儿;忌吃兔肉,以免生下孩子是豁嘴、缺唇;忌吃葡萄,认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