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大同晾脚会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2
转发:0
评论:0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大同晾脚会,旧社会,山西大同市曾经有过这么一种怪俗:每年都照例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晾脚会”。

旧社会,山西大同市曾经有过这么一种怪俗:每年都照例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晾脚会”。这种“晾脚会”,可以说是大同独有,世上无双的奇俗。

所谓晾脚会,也就是过去的那种小脚展览会。

到晾脚会那天,已嫁或者未嫁的少妇少女们,带着高矮不同的两个凳子,到早已固定了的而且人人都知晓的那条街道上去,坐在高凳上脱鞋解株,连裹脚条子一齐解,然后把脚放到面前的矮凳子上任来来往往的与会人们参观、品评。

来这条街参观这种展览的,男女老少都有。而且,除去小孩子以外,基本没有走马观花的。人们来来去去,在街上欣赏已经晾在那里的妇人脚。更为奇怪的是,凡是一双清秀周正的小脚,大都会被人围观,得到赞美。不过,这里只许用眼睛看,不准动手动脚。

这种奇特的展览品就是晾在那里的妇人小脚。展览中还有个评价标准。尺码,以三寸为标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寸金莲”。如果有小到二寸半,那自然成了特等货色。脚在另一方面,不光是只看大小,还要质量,也即是否清秀?按晾脚会的要求,脚面不能太胖,但也不宜太瘦、不露骨,而且脚跟要小。第三条标准,就是要看肤色,肤色是否悦目。当然,要求是白、嫩、细。第四,是要看脚长得是否周正。有的妇女缠脚,幼时缠得不小心,脚外面突出,里面凹进、称为月牙型,即使二寸半,也算不得是上品。此外,核桃骨(脚跟)不能太小,脚腕粗细也要适中。

在旧社会,女人的脚可以被认为是最神秘的部分。一些保守的妇女,甚至连同床共枕一辈子的丈夫,也都难得见到一次,更何况是其他人呢!她们睡觉都穿袜子或套鞋睡。即使后来不缠足的女人脚也不轻易展示于人前。因此,大同这个别开生面的晾脚会,如何不能引起轰动,如何能不别具一格,当然,远道而来的男性参观者就不乏其人了。

然而,让观众都满意是不大可能的。让参观者摇头叹气的有两种人:一是豪无暇疵的玉足长在丑陋不堪之人的腿上;一是脸蛋儿身材都好的女人,可惜脚的质量太差,不合格,让人们遗憾。

当然,大多数晾脚者都是人的外貌和脚全是平平常常的女人,自然不会留给参观者什么强烈印象,等于是戏台上的小配角,陪衬着晾脚会的进行。

也很自然,如果一个女人“人足并茂”,那她就会感到莫大的荣幸。虽然,这种晾脚会没有评判组织,也没有什么奖杯奖品,但是,这个女人从内心会很荣幸,这种女人离开会场回家时,会有几百人把她送到门口,从此,茶馆、酒铺就会流传她的芳名。

这种奇怪的晾脚会,至今也找不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只是有传说:这个会是清朝年间一个知府促成的。相传这个知府的太太是个朝臣的小姐,这个朝臣正好是这个知府的顶头上司。知府的太太学识很好,但非常保守,从来不让丈夫看到她的脚。而这个丈夫,亦非寻花问柳之人,以致造成了这个丈夫的心理变态,联合幕属及地方上志同道合的仕绅,借着一次当地的大瘟疫,造出谣言,说女人们赤脚在光天化日之下可以避免疫症蔓延,于是,大同人每年一度的“晾脚会”就这样荒诞离奇地诞生了。这种晾脚会,既是一时一地的怪俗,又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大同其它庙会
大同的庙会繁多,有些庙会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有些则至今仍然存在。每年,从旧历正月初八到上华严寺游八仙开始,二月初三有帝君庙会,三月初三有曹夫庙会,三月十八有娘娘庙会,四月初八有奶奶庙会,四月十五有鲁班庙会,五月十一有城隍庙会,六月初六有玉龙洞庙会,六月十三有龙王庙会,六月十九有观音庙会,五月十三、六月二十三有关帝庙会,六月二十三有火神庙会,七月十五有孟兰会,八月二十七有文庙祭孔会,九月初九有重阳登高会,等等,庙会可谓多矣。每到庙会期间,男女老幼,前拥后挤,附近农村的农民也扶老携幼积极参与。从五月起,各大商店轮流放假,轮流让店员参与庙会,外出游逛。这时的小商贩们,作为赚钱的好机会,挤入庙会,摆摊设店,沿街叫卖,争夺主顾,妇女们花枝招展地站在店铺台阶上,一字儿排开的妇女,脚上穿着绣花鞋,真是千姿百态,而且整齐排列,这种现象,被大同人称为“赛脚会”,这是“晾脚会”的演变。到市郊,庙会活动更有...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大同城隍庙会
大同城隍庙会是雁同一带规模、声势最大的庙会。城隍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举行,时间为八天。相传,农历五月十一日是城隍诞辰,为了祛病消灾,历史上就形成了传统的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拂晓,都要在大同城隍庙内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由八十家会首中选出主祭一人,带领助祭若干人及全体会首,身穿长袍,依次排列在城隍庙正殿前,随着司仪高喊“奏乐”,罄、钟、鼓齐鸣,主祭首先申文纳表,焚香摆供,给城隍爷上万年寿,为百姓祈祷平安。城内文武官吏也来为城隍祝寿。庙会期间,每天由两个戏班子同时对演大戏。北路梆子、中路梆子,晚上除演戏外,还由佛门高僧念平安经。这时,练拳、卖艺、变戏法、耍马戏的各路豪杰也云集庙会,成为庙会的高潮。这时,当地商人及京、津客商也前来推销外埠商品。各种叫卖声汇成一种音乐旋律。这中间,以大同独有的“搬不倒”最惹人喜爱。这种“搬不倒”是用胶泥托底,上面纸浆做胎,外面画成各种天真活泼的娃娃外形,大者三...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晋祠古庙会
每年旧历的七月初二,是晋祠古庙会的集会日子。晋祠古庙会,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太原附近二十五公里处的晋祠,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地。这里,作为晋国开国君姬虞的祠堂,人们也往往寄于希望,而且把这种希望神化了。因此,晋祠古庙会又成为祭神的日子。历史上,古庙会的祭神活动形成了一种传统和惯例。每当七月初二前后,晋祠要唱几台晋剧,同时还有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像背棍、铁棍、龙灯、旱船,应有尽有,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百姓,聚集到这里,烧香拜佛、求神祈雨,以求丰收、安乐的年景。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古庙会仍然在进行,但在内容上,溶进了新鲜的成份,摈弃了那些迷信的东西。“七月初二”,成了晋祠附近百姓一年一度的城乡物资交易大会。晋祠古庙会期间,太原市郊各县的贸易公司,到晋祠附近摆摊设点,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晋祠。节日期间,在这里形成规模庞大的物资交流会、商品交易会、民间社火会。这时的晋祠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货物...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广胜寺古庙会
洪洞广胜寺一年一度的古庙会,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十八日,庙会会期为五天。前后共五天的庙会,使广胜寺人山人海,形成节日般的热闹。庙会期间,霍县、汾西县、临汾市、襄汾县、安泽县、古县、侯马市的客商、游人、赶会的男女老幼,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向广胜寺汇聚。庙会期间,广胜寺前,售货的、摆地摊的、跑马卖艺的,演戏的、耍杂技的,各行各业,各显其能,吸引着广大顾客和游人。广胜寺,是一处古老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唐代大历四年,汾阳王郭子仪奏诸朝廷进行整修扩建,取“广大于天,名胜于时”,更名广胜寺。寺院建成后,附近的百姓、邻县的文人学士、官员吏佐相继慕名来广胜寺拜佛求愿,祭祀观光,小商小贩也随着游人的增多开始作起生意,这就形成了广胜寺庙会的雏形。把广胜寺庙会定为三月十八,是由于霍泉水承担着附近良田的灌溉任务,因而,人们祭祠水神已属古代的正常行为。农历三月十八日,是传说中的水神诞辰。民谚有:“三月十八,麦...
· 山西民俗—民间庙会—合河古会
黄河在山西境内自北而南,到芮城风陵渡突然转了个弯,向东流去。这里自远古时期就成为人类的居住之地,他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据考古发现,这里就是距今6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合河文化遗址”。如今,每年二月二“青龙节”举行的“合河古会”,保持了古老的风韵。透过这原始稚朴的表演,把人们拉向那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看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二月二”,俗称“青龙节”,又叫“龙抬头日”,是汉族许多地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晋北一带有“洒水引龙”的习俗,即往茶壶里放上几枚钱币,在河边或井上灌上水,沿途滴洒,留下一条水迹,回家后把壶里剩下的水和钱币倒在缸里,认为这样可以引回钱龙,一年之内发财致富。晋东南一带有“洒灰引龙”的习俗,即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从门外引到屋内、绕水缸再洒一圈,认为这样可以引回钱龙,招来福祥。晋南不少地方出于对龙的敬畏,形成了不少禁忌,例如“二月二”这一天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