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唢呐中原民俗音乐的一枝奇葩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9
转发:0
评论:0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唢呐中原民俗音乐的一枝奇葩,   民间习俗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横吹、骑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流

    民间习俗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横吹、骑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流向民间,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俗音乐。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一1521),王西楼所作《朝天子》一词中就有这么-一句:“喇叭、唆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吹完这家吹那家”。
    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民俗音乐的流向与发展,与中原人民的生活和历史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唢呐,其色清脆、明亮、穿透力强,这是大家的共识,以唢呐来助兴、宣传扩大其影响,也是其它乐器无法替代的。在中原广大城乡,民间鼓乐班的演奏活动,热热火火、非常活跃,有的村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会吹唢呐。据河南扶沟县统计,全县有唢呐班三百个,唢呐艺人1300余人。农忙务农,农闲则四处奔走。真是“吹完这家吹那家”。艺人们代代相授,不断地切磋技艺,以求生存、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部门对民间音乐的关怀重视和挖掘整理,使许多优秀的曲目、吹奏技巧和演奏人才重放异彩.使中原地区的民俗音乐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民间艺人介绍,中原地区的民俗活动中,过去有十二种活动需要用唢呐来助兴。即1、小孩子满月;2、作九;3、祝寿;4、红、白事;5、还愿;6、清明节祭祖;7、认干亲;8、迎接新官;9、娶鬼妻;10、斩人吹尖子号;11、拜朋友;12.城王爷出城等。
    由于这些民俗活动的存在,使众多的民间艺人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原人民的生活逐步富起来,喜事也越来越多,用唢呐来助兴也成为一种新的习俗。唢呐不仅在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中使用,而且在送子参军、开张剪彩、厂庆、店庆、广告传播等项活动中,也要请民间鼓乐班来吹奏庆贺。尤其是红、白喜事(即:婚事、丧事)更是如此。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它,闷.声闷气蛮难受”。一般红、自喜事都要请1-2班鼓乐班来助兴。多则可达5-6班,每班由8至10个人或16至20余人不等。一般是前一天晚上主事吹奏4-5小时,彻夜不停者也不乏其例。观看鼓乐班吹奏的群众少则几百人,多则可达千万人。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开着拖拉机、三轮机动车等,前往办事的村镇看鼓乐艺人对吹.吹奏内容与形式较灵活自由,曲牌有《凡乙调》、《小开门》、《十八板》、《大起板》.独奏曲如《山村来了售货员》、《一枝花》、《全家福》、《三八板》、《抬花轿》、《百鸟朝凤》等。吹戏、咔戏在部分老年观众心目中有较深厚的基础.什么《三哭殿》、《卷席筒》、《断桥》、《朝阳沟》队、《南阳关》等等,一吹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吹奏流行歌曲、电视插曲,在鼓乐班成为一种“时髦”,很受年轻人欢迎。吹奏形式由原来的单笙独笛,(笛,这里指唢呐)发展为中西混合:唢呐、笙、笛、弦、铜管、电声,带舞,带唱,灯光,音响也走上了农村的土台子。
    民俗音乐在中原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唢呐,为民间鼓乐的繁衍、发展和我国民族音乐的振兴,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当前,由于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我国民族音乐步人低谷,但民间鼓吹乐并没有萎缩,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活跃于城乡和山村.使本来就很贴近生活的民间鼓乐班,更加适应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需求。他们素材和吹奏曲目,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中原地区的民间鼓乐,在解放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前属于传统习俗音乐的延续、扩展,唢呐吹奏的主要曲目是曲牌、吹戏、咔戏,吹奏形式也比较单一。中,许多地方的民间鼓乐班被迫停止吹奏.民俗活动被扣上“四旧”、“迷信”的帽子勒令禁止。艺人队伍在逐渐缩小,民俗音乐面临灭绝的危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俗活动才得恢复和发展,民俗音乐也随着活跃起来。有的地方礼仪公司还特设了鼓乐班,用唢呐来助兴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民间鼓乐班在民俗活动中,长期以来得以生存、发展,这和鼓乐班本身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具有很强的适世应变能力分不开。他们的队伍可太可小,曲目可长可短无论什么场合都可以吹奏,吹奏内容灵活多变.或寄托于哀思,或表达喜庆的情绪,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替代的。其次,是经千百年历代艺人锤炼的众多唢呐曲,它的艺术性、趣味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深深扎根于民间,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爱好.在民俗活动中使用唢呐助兴已成惯例。对于活跃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陶冶人们的情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当然,鼓乐班在民俗活动中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如:争强好斗,脱衣上桌等不健康的因素和极少数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是不值得提倡的。由于铜管、电声的加人,使传统的吹奏形式起了变化、受到冲击,庞杂的乐队使人们忧虑、担心。笔者认为,这种“庞杂”是暂时的,中原文化向来就有吸收、融化外来文化的能.力,经过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它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它会使民间鼓乐在民俗活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民俗音乐。
    中原民族音乐灿烂辉煌,中原地区的民俗音乐更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定会不断发展状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中原唢呐风格特点
唢呐,高亢明亮、音色优美,在中国家喻户晓,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民间的红白事、喜庆祭典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都少不了用唢呐来助兴.民间的鼓乐班,在中原的广大地区热热火火非常活跃.有的村庄百分之五六十的人会吹唢呐。据河南扶沟县文化部门统计,全县有专业唢呐班300余个,唢呐艺人唱约1500人左右。由于政府对唢呐事业的关心、提倡,通过各种会演、比赛,使很多艺人走上了演奏家的道路.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唢呐,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地区:河南、河北、山东、东北地区、山西、陕西、安徽、新疆、福建、广东等。但就其普及程度,技巧水平,曲目广泛和在全国的影响,河南、山东、河北比较突出.老一辈的演奏家赵春亭、赵春峰(河北人),任同祥(山东人),宋保才、许敬之(河南人)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演奏家。新中国成立后,唢呐演奏得到飞速的发展。由农村到城市、由业余到专业、由室外到室内、由地摊到舞台,经历了众多艺人、专家和政府部门的不...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唢呐的吹奏特点
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至三日,河南省洛阳地区群众艺术馆和临汝县群众艺术馆,联合举办了地区第三届新蕾音乐会——民间器乐调演。来自十二个县市七个代表队,分别表演了丰富多采的民间器乐节目。如:海池县东安头十盘乐社演奏的《状元游街叠断桥》、《大寺朝元》,灵宝县代表队演奏的唢呐曲《张良归山》、《平调》、《反调》以及伊川县代表队演奏的《豫西二八》等,风格古朴、地方色彩浓郁.这次器乐调演,基本以各县的唢呐为主。这些民间吹奏家们长年生活在广大农村、工矿,为繁荣、发展民间吹奏艺术作出了贡献;为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早在明正德(公元1506年一1521)年间,王西楼所写《朝天子》词中有这样一句:“喇叭唆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伏你抬身价,……”从古至今,唢呐吹奏活动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民间的婚、丧、嫁、娶和庆祝活动,群众习惯于用唢呐吹奏来助兴.有时一吹就是三、四个小时,民间的这种...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中国传统音乐简介
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清代宫廷音乐
清代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两类。祭礼乐、朝会乐及卤簿乐等属典制性音乐,主要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尊严;宴乐乐及行幸乐、吹打等属娱乐性音乐,主要供皇帝、后妃们娱乐。祭礼乐:清朝祭祀沿明制分为大祀(祭立、方泽、太庙、社稷)、中祀(朝日、夕月、先农)、群祀(祭火神、城隍、先医)三种。大祀、中祀所用乐队为中和韶乐乐队(大祀与中祀乐队使用乐器的种类相同,只是每种乐器的数量、规格有所不同),群祀使用庆神欢乐队。朝会乐:朝会音乐也称殿陛音乐,是大朝会中使用的典礼性音乐。大朝会指元旦、冬至、万寿(皇帝寿辰)三大节庆贺,登板、颁诏、皇帝大婚及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的常朝等在太和殿举行的典礼活动。其使用的乐队包括中和韶乐乐队(与祭祀乐使用乐队相同,只是乐器件数减少);丹陛大乐乐队(为朝会中群臣行礼时专用的乐队)。宴飨乐:宴飨乐主要是在太和殿等外朝范围内举行盛大宴会时演奏的各种音乐,有清...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相国寺音乐
相国寺音乐相国寺是开封名刹,平常的佛事活动频繁,还有各种庆典活动,因此保存较为完备的乐谱。1927年冯玉祥毁佛逐僧以后,乐僧分散各处,乐谱亦多散失,经多年收集、释译,已达200多首。相国寺音乐属寺庙音乐,大部分为佛曲,但保留不少古曲痕迹,如在音乐典籍中只有曲名未见乐谱的《驻》,在相国寺乐谱中可找到,其结构极似隋唐的大曲。还有其他的一些乐曲也有不少唐宋大曲或法曲的特点。另外,从曲名和曲谱中也保存有不少词曲音乐的踪迹,如菩萨蛮、浪淘沙、望江南、水龙吟、山坡羊、醉太平等。还有明清以来的俗曲如剪绽花、银扭丝及民间俗曲凤阳歌、二八罗戏耍孩等。相国寺音乐集中州佛曲、词曲和民间音乐的大成,是音乐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