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唢呐中原民俗音乐的一枝奇葩
民间习俗音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横吹、骑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流向民间,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俗音乐。早在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06一1521),王西楼所作《朝天子》一词中就有这么-一句:“喇叭、唆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吹完这家吹那家”。
中原地区是中国文化的摇篮,民俗音乐的流向与发展,与中原人民的生活和历史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唢呐,其色清脆、明亮、穿透力强,这是大家的共识,以唢呐来助兴、宣传扩大其影响,也是其它乐器无法替代的。在中原广大城乡,民间鼓乐班的演奏活动,热热火火、非常活跃,有的村庄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会吹唢呐。据河南扶沟县统计,全县有唢呐班三百个,唢呐艺人1300余人。农忙务农,农闲则四处奔走。真是“吹完这家吹那家”。艺人们代代相授,不断地切磋技艺,以求生存、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部门对民间音乐的关怀重视和挖掘整理,使许多优秀的曲目、吹奏技巧和演奏人才重放异彩.使中原地区的民俗音乐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活跃城乡文化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民间艺人介绍,中原地区的民俗活动中,过去有十二种活动需要用唢呐来助兴。即1、小孩子满月;2、作九;3、祝寿;4、红、白事;5、还愿;6、清明节祭祖;7、认干亲;8、迎接新官;9、娶鬼妻;10、斩人吹尖子号;11、拜朋友;12.城王爷出城等。
由于这些民俗活动的存在,使众多的民间艺人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原人民的生活逐步富起来,喜事也越来越多,用唢呐来助兴也成为一种新的习俗。唢呐不仅在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中使用,而且在送子参军、开张剪彩、厂庆、店庆、广告传播等项活动中,也要请民间鼓乐班来吹奏庆贺。尤其是红、白喜事(即:婚事、丧事)更是如此。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它,闷.声闷气蛮难受”。一般红、自喜事都要请1-2班鼓乐班来助兴。多则可达5-6班,每班由8至10个人或16至20余人不等。一般是前一天晚上主事吹奏4-5小时,彻夜不停者也不乏其例。观看鼓乐班吹奏的群众少则几百人,多则可达千万人。方圆几十里的群众开着拖拉机、三轮机动车等,前往办事的村镇看鼓乐艺人对吹.吹奏内容与形式较灵活自由,曲牌有《凡乙调》、《小开门》、《十八板》、《大起板》.独奏曲如《山村来了售货员》、《一枝花》、《全家福》、《三八板》、《抬花轿》、《百鸟朝凤》等。吹戏、咔戏在部分老年观众心目中有较深厚的基础.什么《三哭殿》、《卷席筒》、《断桥》、《朝阳沟》队、《南阳关》等等,一吹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吹奏流行歌曲、电视插曲,在鼓乐班成为一种“时髦”,很受年轻人欢迎。吹奏形式由原来的单笙独笛,(笛,这里指唢呐)发展为中西混合:唢呐、笙、笛、弦、铜管、电声,带舞,带唱,灯光,音响也走上了农村的土台子。
民俗音乐在中原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唢呐,为民间鼓乐的繁衍、发展和我国民族音乐的振兴,做出了可喜的贡献.当前,由于港、台流行音乐的冲击,我国民族音乐步人低谷,但民间鼓吹乐并没有萎缩,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活跃于城乡和山村.使本来就很贴近生活的民间鼓乐班,更加适应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需求。他们素材和吹奏曲目,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中原地区的民间鼓乐,在解放后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前属于传统习俗音乐的延续、扩展,唢呐吹奏的主要曲目是曲牌、吹戏、咔戏,吹奏形式也比较单一。中,许多地方的民间鼓乐班被迫停止吹奏.民俗活动被扣上“四旧”、“迷信”的帽子勒令禁止。艺人队伍在逐渐缩小,民俗音乐面临灭绝的危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民俗活动才得恢复和发展,民俗音乐也随着活跃起来。有的地方礼仪公司还特设了鼓乐班,用唢呐来助兴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民间鼓乐班在民俗活动中,长期以来得以生存、发展,这和鼓乐班本身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具有很强的适世应变能力分不开。他们的队伍可太可小,曲目可长可短无论什么场合都可以吹奏,吹奏内容灵活多变.或寄托于哀思,或表达喜庆的情绪,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替代的。其次,是经千百年历代艺人锤炼的众多唢呐曲,它的艺术性、趣味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深深扎根于民间,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爱好.在民俗活动中使用唢呐助兴已成惯例。对于活跃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起到了陶冶人们的情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当然,鼓乐班在民俗活动中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如:争强好斗,脱衣上桌等不健康的因素和极少数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是不值得提倡的。由于铜管、电声的加人,使传统的吹奏形式起了变化、受到冲击,庞杂的乐队使人们忧虑、担心。笔者认为,这种“庞杂”是暂时的,中原文化向来就有吸收、融化外来文化的能.力,经过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它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它会使民间鼓乐在民俗活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好的民俗音乐。
中原民族音乐灿烂辉煌,中原地区的民俗音乐更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定会不断发展状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