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南阳的音乐艺术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6
转发:0
评论:0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南阳的音乐艺术,南阳的音乐文化自古就比较发达。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编
  南阳的音乐文化自古就比较发达。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土的编钟上,刻有申国(西周时期立国于今之南阳境内的一个诸侯国)的音律名称“屖则”(律位相当于宗周十二律中的“蕤宾”),这说明今之南阳境内早在西周时期音乐文化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并且对其他地区当时和后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嗣后,南阳出土的大量音乐文物更确证了这一点——1979年南阳考古工作者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中发掘出了玉笛、石排箫、编钟、编磬等古代乐器。其中二号墓出土的一套编钟达26件之多,分上下两层悬挂,音域将近跨越五个八度,音质纯正,十二律俱全;同时出土的13管石排箫,在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同种乐器中是最早的一件。《诗经•国风》收入“周南”诗歌11篇,根据春秋时期“周南”所指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其中大部分篇目当是古代南阳民歌的遗存。到了汉代,据张衡《南都赋》记载,南阳人聚会时“弹筝吹笙,更为新生”,可见当时南阳音乐文化之普及;从已出土的大量南阳汉画像石中还可以看到,在当时南阳人的音乐生活中所应用的乐器种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吹、弹、敲击应有尽有,并可从奏弄乐器的生动图像中窥见奏弄者技艺之高超与娴熟。继两汉至明、清,南阳传统音乐文化不断赓续和发展,尤其是民间音乐更为生机勃勃。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阳境内曾是清商乐的重要乐种“西曲”的发源地和流行地(荆、郢、樊、邓)之一,同时,鼓吹(横吹)乐流行。唐代李白在《南都行》中写道:“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这是对当时南阳民间音乐高度发展状况的写照。明、清两代小曲(史称“明清俗曲”)在南阳也十分盛行,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南、北两路在南阳相交会的局面。南北小曲与南阳本土民歌相结合、融会,为后来南阳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中国传统音乐简介
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新音乐”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音乐”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音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清代宫廷音乐
清代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两类。祭礼乐、朝会乐及卤簿乐等属典制性音乐,主要用以显示典礼的隆重和皇帝的尊严;宴乐乐及行幸乐、吹打等属娱乐性音乐,主要供皇帝、后妃们娱乐。祭礼乐:清朝祭祀沿明制分为大祀(祭立、方泽、太庙、社稷)、中祀(朝日、夕月、先农)、群祀(祭火神、城隍、先医)三种。大祀、中祀所用乐队为中和韶乐乐队(大祀与中祀乐队使用乐器的种类相同,只是每种乐器的数量、规格有所不同),群祀使用庆神欢乐队。朝会乐:朝会音乐也称殿陛音乐,是大朝会中使用的典礼性音乐。大朝会指元旦、冬至、万寿(皇帝寿辰)三大节庆贺,登板、颁诏、皇帝大婚及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的常朝等在太和殿举行的典礼活动。其使用的乐队包括中和韶乐乐队(与祭祀乐使用乐队相同,只是乐器件数减少);丹陛大乐乐队(为朝会中群臣行礼时专用的乐队)。宴飨乐:宴飨乐主要是在太和殿等外朝范围内举行盛大宴会时演奏的各种音乐,有清...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南阳大调曲
原称“鼓子曲”。是南阳地区主要曲种。源于明、清俗曲。初兴于开封市,清乾隆年间传入南阳后,逐渐形成不同于开封鼓子调的曲种。20世纪30年代,因河南曲剧俗称“小调曲子”,鼓子曲改称“大调曲子”。音乐结构为曲牌连缀体。因每一连套形式常以[鼓子头]开始,[鼓子尾]收煞,故名鼓子曲。现存曲牌160多种,大致分为常用鼓子杂牌、小昆牌、大牌子和部分非常用曲牌。此外,还有板头曲(器乐曲)数十首。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古筝、琵琶为辅,手板、八角鼓击节。专业曲艺团队出现之后,加入二胡、大提琴、阮等。传统的演唱形式均为坐唱。后改以站唱,其后又出现了对唱、群唱及带有表演的弹唱形式。旧时大调曲多为自娱自乐,无专门从业者。演唱、演奏者统称“曲友”或“玩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影响较大的有曹东扶、郑耀亭、郝吾斋、赵殿臣、李文钏等。50年代后,王富贵、张华亭率先售票演出。专业曲艺团队出现之后,有了白灵芝、胡运荣、刘花枝...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相国寺音乐
相国寺音乐相国寺是开封名刹,平常的佛事活动频繁,还有各种庆典活动,因此保存较为完备的乐谱。1927年冯玉祥毁佛逐僧以后,乐僧分散各处,乐谱亦多散失,经多年收集、释译,已达200多首。相国寺音乐属寺庙音乐,大部分为佛曲,但保留不少古曲痕迹,如在音乐典籍中只有曲名未见乐谱的《驻》,在相国寺乐谱中可找到,其结构极似隋唐的大曲。还有其他的一些乐曲也有不少唐宋大曲或法曲的特点。另外,从曲名和曲谱中也保存有不少词曲音乐的踪迹,如菩萨蛮、浪淘沙、望江南、水龙吟、山坡羊、醉太平等。还有明清以来的俗曲如剪绽花、银扭丝及民间俗曲凤阳歌、二八罗戏耍孩等。相国寺音乐集中州佛曲、词曲和民间音乐的大成,是音乐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曹派艺术的主要特色
(一)曹派艺术特色曹派艺术内容丰富,它包括演唱、演奏两方面。演唱方面,主要是大调曲子:演奏方面,曹先生一人竟会多种弹拔、管弦乐器,即古筝、琵琶、二弦、扬琴、二胡、坠胡、软弓京胡笛、萧等。在我国,有些艺人特别是民间艺人,自己会演奏一种乐器并能演唱一种曲艺的,不乏其人,但能表演多种乐器的却不多,尤其不但自己唱的出色,而且一人精通多种乐器,并在演奏上富旬特色,成为一派,这在国内外可以说是不多见的,而曹东扶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王震亚对他评价是:"东扶先生弹筝妙趣横生,ll吕曲神形兼备,乐艺己臻化境,堪称一代宗师。"我省著名音乐家姜宏轩说"曹东扶先生自幼酷爱南阳大调曲子,从小到处拜师求教,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弹唱俱佳的过硬技艺。"曹先生在大调曲子的演唱方面,他气发丹田,唱功丰厚,嗓音宽亮,吐宇讲究,字、声、情、腔的基础扎实,给人以声情并茂,中州风韵浓郁美的享受。他经常根据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