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板头曲综述结构特点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0
转发:0
评论:0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板头曲综述结构特点,   和我国多数民间传统乐曲一样,“板头曲”的 法特点及其曲体结构关系有不少都是
    和我国多数民间传统乐曲一样,“板头曲”的  法特点及其曲体结构关系有不少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器乐曲牌《八板》的变体,就其曲体结构而言,基本上是属于“八板体”乐曲种类。当然,“板头曲”中也有不少是根据当地的民间音乐、民俗小调改变而成的,也有由大调曲子中的音乐素材发展衍生而成的,但它们仍大多遵循着八板体乐曲的架构。
    从乐曲手法上讲,八板体乐曲是属于用同一个基本音乐主题变化而成的单曲的“板式变奏体”,也就是说它们是以传曲牌《八板》的音调为主题(典型的方法),或选用其他音调为主题,但均是参照传统形象地称其为“母曲”,通过运用以“板式变奏”为主的多种手法,发展衍生出众多艺术特色各异的、   表现不同的内容情趣的音乐变体。这其中,地方特色和编创者(往往也是演奏者)个人的艺术素养及风格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正是基于此,才形成了不同的地方乐种和不同的音乐流派。
    既然“板头曲”属于“八板体”乐曲类,为了有助于大家对它的了解和赏析,有必要对其“母曲”——《八板》的结构特征作一下分析介绍。
    《八板》的原型是由八句旋律组成的,每两句为一单元,四个单元之间相互构成典型的“起承转合”关系,传统上以每一句为一“板”,故此曲被取名为《八板》。该曲牌是宫调式乐曲,全曲共六十八拍,因每一拍击一下手扳,故俗称其为六十八板乐曲。
    它的“起”和“承”在音调落音及结构关系上是前后呼应的,“转”的特征是在乐句上有了扩展,并且落音也不同于“起”和“承”在音调落音及结构关系上是前后呼应的,“转”的特征是在乐句上游乐扩展,并且落音也不同于“起”和“承”;“合” 、“转”中的一句,而且结构也方整而稳定,收束功能很明显。
    例如《弦索备考》中的《八板》与河南流行的筝曲《单八板》,两曲调为八大句三十四小节,每拍击一板的“六十八板”乐曲,均为宫调式,它们所展示的“八板体”特征非常明显。其中“弦索备考”中的《八板》即为“八板体”乐曲的原型“母曲”,所有“八板体”乐曲——也包括“板头曲”,大多均由它衍变生发而来。
    《八板》的“起”和“承”每句由相同的四小节八板构成,四个乐句依次落在商音“2”、徵音“5”、商音“2”和徵音“5”上,而且“起”的两句旋律基本相同,仅在句末有所区别,这种旋律手法在传统上称为“换尾”,而这样的“起”又称为“八板头”。
    “转”的第一句扩展了四“板”,两句均落在宫音“1”上;“合”则再次强调了“转”的落音,两句也均落于宫音“1”,并且在结束句重复了“转”的第二句(仅在第一拍上有点差别),成为“换头”。全曲结束句又称“八板尾”。
    以上分析的《八板》各部分的特征,就是在编创新的“八板体”乐曲时所要掌握和准循的基本程式。
    《单八板》是《八板》流行于河南省的一种主要样式,由于受河南声的一种主要样式,由于受河南地方风格的影响,以及古筝演奏手法的润色,使其与《八板》的旋律有了少许的差异,尤其第一句的落音变成了宫音“1”。但从总体看来,它仍不失为典型的“八板体”乐曲,而且实际上它也可称是“河南板头曲”的“母曲”。
    《八板》在各地的“八板体”乐曲中的变体甚多,有些变体的幅度还很大,这是由于地区的不同或表现内容的不同造成的结构、速度、节奏、节拍、旋法与调式等方面的不同所致。但是,不管变化有多么大,它们在音调落音,句法和结构等方面,总或多或少地具有共同之处,即具有“八板体”的结构特点。
    在编创新的“八板体”时,艺人们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利用原型“母曲”——《八板》的可塑性进行精雕细刻,并在有限的六十板中灵活地运用其程式推陈出新,借以抒发各自不同的感触和情趣,从而使《八板》这一有限的素材得以无限地展驰,并最终创出了曲目繁多、丰富多彩的“河南板头曲”乐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板头曲综述乐曲内容
“板头曲”所反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基本上可分为写情与写景两大类,均冠以简单的标题。因其内容朴实而且通俗,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得以广泛地流传。写情的乐曲大多是取材于人民所熟悉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而且往往以大调曲子所说的故事来命题,如《苏武思乡》、《叹颜回》、《哭周瑜》和《和蕃》等。有些则是表现对封建制度的不满情绪,如《闺中怨》等,也有抒发真挚爱情的乐曲,如《思情》、《关雎》等。这类乐曲一般速度较徐缓,伤感的情绪多一些。写景的乐曲则多是描写山河的壮丽及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如《高山流水》、《小飞舞》、《唧唧咕咕》、《寒鹊争梅》等,也有反映民俗生产生活的乐曲,如《打雁》、《打秋千》等。这类乐曲一般曲调明朗、节奏轻快,并且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板头曲综述起源及其演变
“河南板头曲”简称“板头曲”,历史上也有“中州古调”和“中州古曲”之称,就其体裁和演奏形式而言,它实际上就是“中州丝竹乐”。“河南板头曲”原为“河南大调曲子”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小调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的,约在清乾隆年间大调曲子基本成形,而板头曲则在明末清初达到了一定的高峰,据传说当时已有百余首板头曲流传于民间。由于大调曲子形成并盛行于河南南阳,而当时的南阳又是秦、鄂、湘、川、广等地的水陆交通枢纽,且商贸发达,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品种必然会竞相云集,这就影响和促进了“河南大调曲子”及其“板头曲”丰富与发展。同时,他还随着中原文化的辐射性传播,对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广东汉乐”(旧称“广东客家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而“潮州弦诗乐”至今仍以“中州古调”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个乐种目前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同时也在东南亚国家——尤其...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板头曲综述乐队及其演奏特点
演奏“板头曲”所用的乐器有三弦、筝、琵琶、箫、竹笛、二胡、软弓胡琴、手板和八角鼓,其中三弦、筝、琵琶最为主要,这三件乐器既可担任独奏的角色,又是最常见的乐队组合,由于这三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中三弦的形制即小于北方的大三弦,又大于南方的小三弦,演奏不温不火、颇具张力,故而它们合奏时所产生的音响便有独特的韵味,这也是形成“板头曲”音乐特色的因素之一。由于“板头曲”的躯体结构严谨而方整,主题旋律明晰而有规律,演奏中乐师们就能根据乐曲的既定情趣,在各自的声部充分地发挥,以“女声复调”等手法进行即兴合奏。而当各声部脱离合奏关系独立演奏时,又能各自成为一首完整的风格新颖的同名独奏曲。这种情况在我国其他丝竹乐种也是普遍存在的。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板头曲综述遗憾与现状
尽管“板头曲”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也曾为我国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却没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它的研究和宣传比较欠缺,致使知之者渐少,甚至有些专搞民乐的人也对它一无所知。这种令人深感遗憾的境况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在它的早期,作为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板头曲”仅是在说唱的从属地位,专门以演奏“板头曲”为主的场合很少(当地称之为“清玩”),往往都是以唱曲为主开展活动的,加上大调曲子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帮闲性质,一般多是家境较殷实的地主、商人几当地的文人雅士们在闲暇是以自娱演唱的形式进行的。他们往往聚在某人家的客厅或茶馆中演奏和演唱,相互进行交流切磋、自娱自乐、以曲会友,彼此之间以“曲友”或“玩友”相称,当地称之为“客房台玩艺”。虽有时也应邀为人家或地方的喜庆活动助兴演出,但机会较少,且耻于收费,以走票为风尚。他们的演奏和演唱一味追求高雅,注重端庄大方的坐唱...
· 中州乐坛—中州古韵—河南筝派与板头曲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作为一种歌唱性的伴奏乐器流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今陕西省),故又有“秦筝”之称。它具有平民化、世俗化的特征,别致、明朗的音色。由于古筝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并且跟不同地区的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汇,所以在演奏上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河南筝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近代河南筝派中有许多影响较大的名家,由于他们不同的师承、修养和气质,在演奏上又各具特色,使得河南筝派更加绚丽多姿。最早将河南筝介绍出去的是遂平魏子犹(1875—1936);前辈的筝家还有李亚卿、马书章、王二胡琴、马洪图等;近几十年河南筝派的代表人物有曹东扶、王省吾、任清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即是河南筝派演奏家、曹派大调曲的创始人——曹东扶(1898—1970)。他在演奏上不拘一格而有所创新,他指法娴熟、功力深厚,发音坚实圆润,弹奏茂密华美,堪称一代宗师。河南地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