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乐坛—河南民歌—许昌民歌概述
许昌民歌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一个细胞,它的萌生、形成发展与衍变,是许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承、历史沿革等因素,为其提供了凝重而浑厚的底蕴,并在统一的传承下作多样化的选择。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各地方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渗透外,也为许昌区域内积累自身的音乐传统、强化自身的地域风格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许昌民歌,已是在中原自然条件下,以及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背景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仅1981年搜集到的许昌民歌达500多首,其中101首进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许昌卷》。代表曲目有:沙河号子、打务歌、拐棍歌、小灵芝来站网、对花等。
许昌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劳动号子、民俗歌、小调等。
号子,是劳动人民在从事各种繁重体力劳动时所唱的一种号歌,它的曲调和节奏,与整个劳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产生于体力劳动过程之中,又直接 为生产劳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的状况和劳动者的精神面貌。号子演唱的内容大部分是即兴创作,演唱旋律简单、明快,节奏鲜明、平衡。如《咱们来打夯》:“诸位同志们,咱们来打务,思想要集中,拉绳莫要抢。四角四个人儿,照着四处鼻儿,听着喊号音儿,打着也省力儿。”
民俗歌,指在特定民俗事项活动中传唱的民歌,它是在人民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并直接反映出民间风俗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如婚事、丧事、祭祀、朝山拜佛以及其民俗活动。"经调"是民俗歌类的一种。经调的演唱,因为与民间风俗活动结合的很紧密,表演起来情景交融,又很有节日欢乐的气氛,所以很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经调的曲调一般都比较规整,领合都有一定的程式,合唱的衬词都是固定的,并多以“嗨嗨弥来,嗨嗨陀呀,嗨嗨佛来……”等作为词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许昌市的经调《太平春》:“敬关爷看真心,年年都来进庙门,保佑俺风调雨顺年成好,(嗨嗨弥嗨嗨陀),吃穿不愁太平春。”(哎嗨弥哎嗨陀,哎嗨嗨英啊哎嗨佛)。
小调,是许昌民歌中数量最多、流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类民歌,小调流传在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中,反映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调在长期演唱中,经历了无数艺人的修改和加工,其艺术形式形成了结构完整、节奏稳定、曲调优美等特点。许昌在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党为了宣传革命道理,鼓舞斗争士气,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也涌现出不少新民歌。如长葛民歌《离别曲》:小杨树哗啦啦,孩儿参军要出发,上前拉住娘的手,劝娘宽心莫牵挂,孩儿前方打胜仗,立功喜报寄回家…….。
许昌民歌所使用的音阶,大量是五声音阶,即“1 2 3 5 6”五音。在节奏方面,一般是强弱对比鲜明,结构规整。大多数是使用2/4、4/4节拍,当然也有2/4与3/4混合出现的,但是这些都为数不多。许昌民歌的调式以宫、徵调式为主,这也是许昌民歌的重要特点之一。许昌民歌曲调的旋律线,一般比较平衡、流畅,没有远程的音级大跳、抑扬顿挫,曲调旋法都出自许昌语言音调、声韵的基础之上,表现出了许昌民歌质朴无华的个性。许昌民歌在唱法上较为朴素优美,风格比较淳厚。许昌民歌由音阶、调式、旋法、节奏以及曲体结构等诸多要素,构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体现出自己的艺术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