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南阳音乐研究现状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7
转发:0
评论:0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南阳音乐研究现状,   南阳音乐创作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南阳文化宣传部门十分重视音乐创作队伍的

    南阳音乐创作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后,南阳文化宣传部门十分重视音乐创作队伍的建设,经过不懈的努力,培养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音乐创作群体。十多年来,他们的作品不断在省级以上刊物(电台、电视台)发表(演播),并多次在全省和全国的音乐创作赛事活动中获奖。主要作品有民乐合奏《欢庆》(庄冠生曲)、唢呐独奏《致富谣》(岐延斌曲)、笛子独奏《山乡晨歌》(朱敬武曲)、女声小合唱《摘棉歌》(朱国强词、张声曲)、女声独唱《三月情歌》(谷建成词、周国远曲)、女声独唱《姑嫂晒衣服》(岐延斌词曲)、男声独唱《钟鼓谣》(佚名词、王振亚曲)、女声独唱《山妞走四方》(张金永词、朱敬武曲)等。这些作品大多是以南阳民间音乐的精粹为素材,因此,既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又传达着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感情信息。

   南阳的音乐理论研究较音乐创作发展更为滞后,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是个空白。仅有的成果是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南阳专区歌舞团编印的一册内部资料《南阳民歌选》(铅印)和1978年由南阳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印的内部资料《南阳民歌选》(油印)。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1981年6月,南阳地区文化局根据省文化厅有关文件精神,建立了“南阳民间音乐集成编辑小组”,从此,全面开始了对南阳民间音乐的收集、整理工作。经过近十年的辛勤劳动,于1989年年底,先后完成了《南阳民间歌曲集成》、《南阳曲艺音乐集成》、《南阳民间器乐曲集成》和《南阳戏曲音乐集成》的编纂任务。这一浩繁的工程,为南阳民间音乐的研究活动夯实了资料基础,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音乐理论工作者。之后,南阳市文化局和南阳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先后联合举办两次全市性音乐理论研讨会,并举行了优秀论文评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南阳音乐理论研究活动的开展。

   十多年来,南阳音乐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有的还获了省级以上奖,主要有:专著《大调曲子初探》(丁心秀、李长溪)、专著《汉画中的音乐学研究》(李荣有);论文《河南曲子板头曲结构问题浅论》(岐延斌)、《越调剧种之“越调”探源》(魏天葆、齐炎冰)、《对民族声乐的哲学思考》(乔新建)、《汉代音乐中的“楚声”探索》(冯建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南阳民歌概述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民间歌曲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它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社会实践,南阳地区民歌,是南阳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并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推陈出新而形成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千百年来,它体现着南阳地区人民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同时,也创造了抒发人民喜怒哀乐之情的各种艺术表达方法。不仅对研究我国民族间音乐具有重大价值,而且,对研究社会、民族、地理、历史、语言、文学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南阳地区,在民族民间音乐整理、研究、编辑、出版等方面,在各级有关领导和全体编辑人员共同努力下,成绩卓著。《南阳民间歌曲集成》问世,在民歌采风史上是空前的,它一方面把民歌的社会风情,音乐风格以及歌词的完整性溶为一体。并根据南阳地区民歌体裁和形式发展完善,把南阳地区民歌分为:号子类、山歌、田歌类、灯歌类...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河南民歌分类叫卖音乐
叫卖音乐是过去的小商小贩在街头巷尾,或者集市庙会上为推销商品。招揽顾主的一种口头叫唱音乐。叫卖音调,词曲一般都部室十分固定的,多半是演唱者即兴编唱的,其内容也多是向顾主宣传或介绍所推销货物的明畅、品种、质量状况和其用途,间或也唱些历史故事和生活情趣的一些内容。叫卖音调词曲结合的相当紧密,并且通俗流畅、简易上口、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艺人们在演唱时为了突出其效果,往往是迅速多变,妙趣横生,以此对顾客更具有吸引力。如:“卖针调”、“卖作料面”、“卖米花团”、“卖梨膏糖”、“拉洋片”等等即是如此。叫卖音调,由于和当地的语言,音韵结合的密切,因此,也可以看出它和当地的戏曲,特别是说唱音乐的密切联系。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信阳民歌概述
信阳民歌的发展轨迹信阳民歌在历史的发展中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由单纯的抒发内心的郁闷而发展到反抗斗争的呐喊。早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尽管环境恶劣、斗争残酷始终坚持了革命斗争,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唱出了“长工歌”、“穷人调”等激励人民前进,随着红四军的不断壮大,人民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心,又出现了《红旗插遍大别山》,《一九二九年》,《反围剿歌》,《送郎当红军》,《红四南下胜利歌》。其中唱遍全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便是由当时商城县文化工作者王雾初改编而随红四军唱遍全中国的。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祖国步入繁荣发展的新形势,我区人民曾三次满载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把群芳争为开的《花挑》,绚丽多姿的《花伞》,欢腾雀跃的《围灯》,幽默恢谐的《丰收乐》,小巧玲珑的《三把伞》,优美动听的山歌等民间歌舞从信阳演到北京,向中央首长作汇报演出,并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合影。1...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河南民歌分类小调
小调,泛指在社会上流行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能够独立演唱的,反映群众各方面生活的,抒发人们各种思想感情的,并多为欢乐喜庆时,祝贺或过节时,或者群众平常自我娱乐时所演唱的小曲。它与以前所说的民歌进城后,加进了某些专门内容并为某种行业所利用的所谓“城市小调”的含义不同。小调的内容广泛的包括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以及近代的革命民歌和现在的新民歌。很早的民歌,如诗经三百篇以及以后一些朝代的民歌,由于没有曲谱的记载,有些好流有一点文字说明,多数都已经失传了。现在采集到的民歌中的小调部分,多是自元、明、清以来的和近代的最多。小调的曲词都比较完整、稳定、旋律委婉优美,听起来都很动听。小调的调式也相当丰富,河南地区的小调调式,以徽、宫调式为主,其他调式也都兼而有之。河南地处华北大平原之上,民歌中的小调这类形式遍及全省各地,但由于中原地带各种戏曲、曲艺的形式发展较早,并多在群众的文艺活动...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河南民歌分类儿歌
儿歌,是流行在我省民间,儿童演唱的或唱给儿童听的一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多为儿童在放牧时或作集体游戏时所唱,一般都是边唱边舞,或者,是大人给孩子催眠时唱的摇篮曲,儿歌在内容上,大多数是反映儿童的心理想象和儿童生活的。借以向儿童传播各种知识,以增长儿童的智力发展。在过去各个革命时期,也有不少儿歌填上了新词供给儿童演唱的。儿歌的音乐节奏,一般都是轻快、跳跃,曲调较为明朗流畅、结构短小精悍。唱时上口,宜于学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