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苏秦合纵相六国洛阳历史故事19

2018-01-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8
转发:0
评论:0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苏秦合纵相六国洛阳历史故事19,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洛阳市白马寺东侧)人,出生于殷富的农家,曾拜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洛阳市白马寺东侧)人,出生于殷富的农家,曾拜鬼谷子为师,专攻纵横捭阖的谋划术。因他做官心切,未及完成学业,就过早地离开鬼谷子,到各地游说。
  虽奔波数年,却一事无成。身上带的钱花光了,穿的貂皮袍子也磨破了,还没人赏识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洛阳老家。家里人见他面黄肌瘦,穷困潦倒,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都不想答理他。妻子坐在织机上只管织布,不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做饭吃,还唠唠叨叨地埋怨他:“不肯下力气种田治产业,也不学点经商赚钱的能耐,却去读书,学那卖嘴皮子的本事,吃苦受罪能怨谁!”
    对于家人的责难,苏秦说不出什么来,但没有因此而消沉。他把家里的书都翻出来,挑出一本叫《太公阴符经》的书,谢绝交往,闭门日夜苦读。每当夜读瞌睡时,就用妻子绱鞋用的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用疼痛来驱赶睡意,有时鲜血都流到了脚上,仍坚持苦读不息。经过反复钻研,深入揣摸,刻苦攻读了整整一年,悟出了许多道理,自认足能说服当时君王,就再次离开了家门。
    苏秦先是就近朝见周显王,愿帮显王振兴周王室权威。周显王身边的大臣和谋士们,都用老眼光看人,瞧不起苏秦,劝说显王不要听信苏秦的鬼话。苏秦西行到了秦国,劝说秦惠王使用连横计谋,逐一攻灭六国,吞并天下称帝。秦惠王新近杀掉了主张变法改革的商鞅,对辩士说客很反感,所以自称羽翼未丰,统一天下为时过早,没有答理苏秦的高论。苏秦虽然连连碰壁,却没有灰心”对那些瞧不起、不重用他的人,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当时的秦国日益强大,其它各国都受到了威胁。苏秦就改变策略,用合纵抗秦、以存诸侯的计谋去游说他们。最早信服苏秦计谋的是燕昭王,给他了许多车马银钱,资助他到各国进行合纵抗秦的活动。苏秦到魏国,用激将法,使魏昭王接受了合纵抗秦的主张。然后他又到了赵国,用唇齿相依的道理,说服了赵惠文王。赵王送给苏秦车子百辆,黄金千镒,白壁百双,锦缎千匹,请他继续去联络其它各国抗秦。苏秦又连续说服了韩国、齐国、楚国,经历了许多曲折,终于形成了燕、赵、韩、魏、齐、楚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苏秦被公推为纵约长,组成了六国联军,驻扎在荥阳,声势浩大。苏秦派人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使秦国受到了震慑,秦军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秦国还把蚕食魏国、赵国的一些土地和城池,还给了这两个国家,使东方各国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安宁。苏秦合纵劳苦功高,各国都封他为相国,赵惠文王还封他为武安君。
    合纵抗秦成功,使苏秦成了风云人物。有一次他往赵国,特意路过洛阳。他身佩六国相印,率领着大队人马,车上装着许多金钱、布匹、白玉,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像王侯出巡一样威风。原来不信任苏秦的周显王,忙派人整修道路,打扫街道,亲自到洛阳东郊迎接。妻子听说丈夫荣归故里,到三十多里以外的地方迎接,见到苏秦后,不敢仰脸看他。嫂子看见苏秦,忙跪到地上连连叩头。苏秦得意地坐在车子上问她:“嫂子,我还是我这个人,为什么以前你对我那样傲慢无情,而今又如此恭敬尊重呢?”嫂子羞得面红耳赤,匍匐在地上说:“还不是以前你穷,而今你地位高,又有金钱呗!”
    苏秦感慨地说:“一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重,贫贱了就嫌弃,人情竟如此淡薄!”遂将车上的金银分赐给乡亲,凡是过去帮助过他的,都加倍地还给人家。有个人在苏秦最困难时曾资助过他100钱,使他念念不忘,这时还给了100两黄金。
    合纵抗秦是成功的。但是,参加联盟的东方六国,,都想扩大势力,吞并别国而称霸,在秦国连横战略的破坏下,合纵瓦解了。苏秦留在燕国,以后又实施弱齐强燕计划,到齐国作燕国的内应,被齐国的大夫刺死。
    苏秦早年刻苦读书成才,成年后艰苦奋斗,历经磨难,终于获得了成功,以纵横家而名史册。司马迁特在《史记》里写有《苏秦列传》,文后评论说:“夫苏秦起于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勿令独蒙恶声焉。”苏秦还被后人塑造成了神话中的人物。《洛阳伽蓝记》里就写着,(苏秦)冢旁有宝明寺,众僧常见苏秦出入此冢,车马羽仪,若今宰相也。”唐朝诗人贾岛写有一首《经苏秦墓》的诗:“沙埋古篆折碑文,六国兴亡事系君。今日凄凉无处说,乱山秋尽有寒云。”还有人将苏秦诘问嫂子的话编写成“前倨后恭”的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势利眼处事,前后态度不一致的市侩小人。到了南宋,儒学家王应麟,把头发拴在梁上读书。后人把锥刺股、振奋精神读书的事迹,缩写为“头悬梁,锥刺股”,编进蒙童教材《三字经》里,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发愤勤学,苦读成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楚汉相峙成皋关洛阳历史故事24
成皋关,即战国末期秦国建置的虎牢关,西汉时易名成皋关。该关北临黄河,南依丛陵,形势险要,为洛阳东面门户,控制着西入洛阳的水陆交通。凡东面之兵洛阳者,必先夺取此关。所以,中国东西部之间的战争常在这里发生。楚汉战争期间,成皋关成为刘邦与项羽争夺的焦点。公元前205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仅率数十骑逃到荥阳、成皋。楚军追杀汉军至荥阳,双方开始相持,拉开了成皋之战的序幕。公元前204年十二月,项羽包围了荥阳,荥阳危在旦夕,次年五月,刘邦突出重围,逃到成皋。项羽进围成皋。这时,谋士陶里向刘邦建议:“要想改变楚汉相持不下的局面,建议您出兵武关,项羽必定要南下武关以求决战,您可深沟高垒,不与他作战。这样,就可以使成皋的汉军得到休整。您可另派韩信出兵黄河以北,招降赵国,联合燕国、齐国,从侧后攻击楚国,打击骚扰其补给线。到那时,您再引兵出荥阳。这样,可以使楚军处处设防,分散兵力,疲惫不堪,而汉军却...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诛宦官外戚同尽洛阳历史故事32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的斗争愈演愈烈。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刘辩就是汉少帝。因少帝年幼,少帝的母亲何太后临朝理政。何太后无力控制局面,便以兄长何进辅政,掌管尚书省。何进在黄巾起义时就进位大将军,掌管着宿卫京师与皇宫的禁卫新军。但在黄巾起义后,汉灵帝重用宦官蹇硕,以蹇硕为禁卫军统帅,何进失去了军权。何进辅政不久,借故诛杀蹇硕,重新夺回了东汉禁卫军统帅之职,并以他的弟弟何苗为车骑将军,掌管禁卫军中的骑兵。至此,何氏兄妹三人,控制着东汉朝政。何进虽然大权在握,但宦官势力仍然是他的最大威胁。宦官侍从皇帝左右,可以传达皇帝号令;宦官还控制着一支宿卫皇帝寝殿的武装。汉和帝以来,宦官凭着特殊的职业之便,曾多次发动诛灭外戚的政变,且屡屡得手。前车之鉴,触目惊心,何进要避免杀身之祸,就必须先诛宦官。中军校尉袁绍是何进的心腹,他劝何进趁大权在握之时,先发制人,全部消灭宫廷宦官,拔掉祸根。何...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司马光在洛阳的故事
我国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1019口1086),在宋朝洛阳,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这部巨著,前后历时十九年之久。政治家的司马光是保守的,史学家的司马光是勤奋的,而生活中的司马光是严谨的。他在洛阳的传说故事,对此有所反映。一、“警枕”仓律相传,司马光着手写书以后,就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取名“警枕”,意即时刻警惕自己不要贪睡。头枕在这样一块圆木头上,进入梦乡后,只要稍稍一动,“警枕”就会翻滚,把司马光惊醒。司马光一醒,就立即起床,握笔写书。《资治通鉴》的几百万字初稿,司马光都用非常漂亮的楷书抄成,全书都没有一个潦草字。书成后,在洛阳住所存放的未用残稿,就堆满了两大间房子。这部煌煌巨著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的史实,和《史记》一道被誉为史学“双璧”。洛阳人至今还在传说司马光“警枕”的妙用。二、拱手对妾传说司马光中年丧妻后续娶,后娶的夫人按照朝制被封清河郡君。司马光夫妻感情很好。但一直有...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秦袭郑崤山中伏洛阳历史故事17
秦原为周在西方的一个附庸小国,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襄公护送平王有功,被封为诸侯。至秦穆公时,秦国对周边国家不断发动兼并战争,开疆辟地,势力大增,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去世之际,派兵偷袭郑国,企图插足中原,以此打击遏制晋国势力,扩大秦的霸业。战前,秦穆公召集群臣商议出兵攻打郑国之事。谋臣蹇叔和百里奚分析形势后,奉劝秦穆公勿操之过急,暂时不要远征郑国。但秦穆公仍坚持己见,他派孟明视(百里奚之子)为木将,西乞术、白乙丙(均为蹇叔之子)为副将,率领兵车300乘东进偷袭郑国。秦军经路过晋国辖地崤山和洛邑王城的北门,到达滑国(今洛阳市偃师府店一带)地界。当时,郑国商人弦高正赶着一群牛到洛邑贩卖,听到秦军将去袭击郑国的消息,不顾个人安危,一面派人星夜奔赴郑国急告郑君,做好迎敌准备;一面前往秦军大营,诈传奉郑君之命,献上12头肥牛慰劳秦军。秦军统帅以为郑国已经做...
·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八王之乱帝京虚洛阳历史故事44
公元290年,司马炎死,惠帝司马衷即位,统治阶级内部太后与皇后、皇后与太子、中央与诸侯王、诸侯王与诸侯王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惨杀和战争。从公元291年起,先后有八个诸侯王为争夺中央权力而进行了互相攻杀,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这次战乱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爆发虽然在晋惠帝时,但其祸根却早在公元265年就已埋下,当时司马炎认为曹魏政权只所以被司马氏篡夺是因为曹氏不分封同姓诸侯王,皇室缺乏屏藩的缘故,所以就大封皇族27人为王。这些诸侯既有封地又有军队,并且有权任命各自的大小官吏。有的诸侯王还兼领中央和地方的双重军政大权。这样,各诸侯王国就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割据势力。加上当时西晋以杨、贾两家为首的外戚势力较为强大,他们操纵着朝廷大事,甚至皇帝的废立。这样以来,祸乱就首先从宫廷内部发作起来。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不能主持国家政事,所以朝廷大臣就把希望寄托在齐王司马攸身上,但由于惠帝的生母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